小米孙志超:关于如何系统学习、建立投资逻辑,我的三点思考

题图:小米科技投资部、MIUI生态负责人 孙志超先生

孙志超先生经历丰富:他14岁考入北大,有着多重光环。但他又两次考研失败,不得不从出版社编辑做起。当光环已不能给他什么,孙志超靠着200%的努力重拾昔日辉煌。在投身投资后,孙志超的笔记影响着万千创业者和投资人。投资行业中的学习能力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逻辑?请看本文。

1、关于投资这件事本身

很多人误解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油条,其实不是,我只是用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来观察风投这个行业,所以在入行很短的时间里就了解了它的发展路径和能力层级,但实际上,我还在很初级的阶段。

做成一件事并没有统一的模板,也没有上帝来告诉你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所以当别人给你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深入思考,理解在特定的情况下,特定的人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虽然我是吐槽党,但其实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不适合做VC,而是说VC永远不是做不成别的事情的退路,或者是高大上的捷径。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刚开始都不会容易。很多年轻人进入投资行业就是单纯感兴趣,好像VC就是到处聊天、评判团队、跟其他VC的人吃吃饭、与各种企业家喝喝酒。但其实VC做甲方的时候都是离成功最远的时候。

VC行业的特点是最关键的能力反而不是最开始需要的能力。创业讲究的是毅力,是坚持,是绝地反击,但VC这个行业靠的不是「一万个小时」,靠的是果断的判断、高度的敏感、独到的眼光、迅速的总结、高效的学习,有天赋靠运气,没天赋苦练也练不出来。而这又会使很多自认为有判断力的人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判断力是在你已经是成功人士之后才有用,作为普通人入行起步的时候根本不是靠眼光吃饭。最早期的时候,你从事的其实是服务行业,每天都要考虑如何把自己推销给客户(创业者、合伙人)。真正要做到的是:每一个和你交谈的人,尤其是那些被你拒绝的人,在结束谈话时应该比原来更想跟你合作。而对于被投资的项目,要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地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同时又要像春天一样温暖他们的心。等到成为一位很好的服务业从业人士之后,才到学习「判断」这件事的阶段,最开始靠的并非悟性,而是要靠找到合适的人交流,找到所看领域最顶尖的几个人,和他们交流,然后综合他们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认知。积累一定程度之后,才是真正开始建立自己方法论的阶段。再往后,则有更多要成长的内容。

从某种角度上说,VC的成长阶段和创业者的成长阶段是极为匹配的——

1.种子阶段

创业者眼中能起到帮助的VC,一定需要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验。在你刚开始构思创业想法时,这个投资人其实是你的顾问。他会告诉你,你的项目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做到,是否由你来做?有些东西你想了半天,听来有道理,但与实际有差距。所以审核这个案子的投资者一定要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如果Google、Facebook的创始人找到你,你也不太懂搜寻引擎,但他可以在整个产业架构中看到这个案子的价值所在,对创始人和你而言是双赢?你作为VC,看了看,毫无想法,要你何用?

一般来说,创业者成立一家公司,做什么产品?找什么技术?找什么伙伴?打什么市场?这是现状。很多人想事情是从现状开始。而VC是这样想——「我应该去满足什么功能?提供什么功用和价值?」所以「现状」反而是后面的事,「现状」的前面是「功能」,你要满足什么「功能」,才决定方向的正确与否。所以一个有经验的VC他看你的创意,总不外乎这几个原则。你是要满足什么需求?这需求为何由你来做?其他目前在做的人是做的不好、不够,还是能力不足?创业者的启蒙阶段是了解如何打动投资人,相应的,投资人的启蒙阶段是了解如何判断项目。

2.原型阶段

成立公司容易,但走到成功的终点很难。你觉得公司挺好,但投资人一进来看就不对了。你说产品要一年到一千万用户,你如何做到?你说要到美国上市,那你如何上市呢?你在产品成形时信心满满,有几把刷子,但这只不过是从创业到上市中一万步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上可能需要一百把刷子。你所懂得的只是前面一、两把刷子而已。

如果VC在这个阶段投资进来就可以帮助你建立产品更完善、结构更严谨的发展路径。这其中包括资本结构,并非你现在拿了一、二百万美金就能撑到上市,这中间还有好几个阶段,VC在你每个阶段都协助你得到更多资源,协助你的大业,帮助你在公司结构、业务发展等方面均能愈加完善。除了资金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专业协助。当然,公司99%的价值在于团队自己,但VC可以协助你创造更大价值。而投资人要学习的自然是如何操作资本、如何调整结构、如何签署合同、如何提供资源、如何处理和创业者的关系等等。

3.成长阶段

你有创意、技能、团队、投资,但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追逐无限的理想?完成无限的增长?「创业」就是每天创造价值,今天做的比昨天多,明天做的比今天多。你自己的资源一定有限,包括你的资金、人力、人脉、知识等,而投资人在你身边就是为了做你的杠杆。

投资人一定有人脉吗?当然不是,比如说我就不够分量。这个人脉不是说收集了几百张名片,真正落实的是自身的分量与地位。比如说,虽然我和很多大佬一起吃过饭,照过相,但在他们的人脉价值衡量上其实我还不如他们的司机。投资人到了「成长阶段」,意味着你足以给你投资的公司邀请到合适的合伙人、高管、联盟、合作方,上下游,各种能使上的关系。当然,如果你的公司是大疆这种当红角色,资源会自动而来,但十之八九的公司都是嗷嗷待哺,希望能通过投资人的关系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吸收更多的资源。有时候,公司能否再进一步就差在这里。所以,没分量的投资人,即便过了服务员阶段,也依然只是保安。

4.收获阶段

你的公司发展上去了,想最终收获辛苦的成果,不论是上市、收购或是找其他人来投资的过程中套现,总之不是找VC、PE,就是找接盘方或者投行券商。如果公司发展不给力,基本上你的命运就维系于投资人能否给你找到好的出路。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能找到钱并且有路子退出的投资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完整操盘、独当一面的投资家。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VC人士,需要想想自己当前能在哪个阶段提供价值与资源?就算你过去是一个交际花,从创业者到大佬认识无数;或者是一个名人,上可交游上流下可深入群众,都不代表你就可以做好VC。无论你是靠入行之前的经验,还是靠入行之后的积累,都必须具备一个或多个行业的丰富知识及某种程度的产业经验,再配合持之以恒地勤奋加之些许的命运眷顾,才能走到足够高的层次。希望这能对想做VC的你产生真正的帮助。

2、关于规律的思考

拿硬件为例,首先要总结出规律(这些关于硬件的探讨都是同事孙培麟所做的总结):

1:硬件的本质就是高毛利,卖的多,可持续。短期这都是核心。生态、软件偏to vc,或者偏后期发展。

2:性价比不等于单纯的便宜,高价位但是超过同价位的配置也算性价比。

3:全球市场很难做,要先在「母市场/某个市场」做到垄断。

4:智能硬件不一定要求生命周期必须要求够长,但有线下营销能力最好,比如游戏机。

5:硬件是消费品,机会是消费(品牌)升级,消费频次低不一定是坏事。

6:设计过度不一定等于适合大众。

3、关于判断的思考

规律之后是判断——

硬件是消费品,消费品在升级。

智能是卖点之一,不是必须。鸡尾酒也可以用硬件视角看。

核心是判断团队不同阶段对应的三件事:

能不能生产出来、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可持续的卖。

卖出去方面需要找不同的方式。智能是产品差异,但也包括其他的营销等差异,但如果完全没有差异就很难。另外卖出去的品类如果是高客单价、高毛利、高销量就最好。

额外思考:从2013年到现在那些不被大家看好,但现在还活着,且越来越好的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快乐妈咪等。从2013年到现在那些被大家看好过,但现在半死不活,甚至可能已经停掉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快按钮等。

然后要判断趋势,这可以放眼到整个实体产业——

小米孙志超:关于如何系统学习、建立投资逻辑,我的三点思考_第1张图片
小米孙志超:关于如何系统学习、建立投资逻辑,我的三点思考_第2张图片

其中黄色部分是五百强公司集中的区域。

具体案例——

1.苹果型:高毛利+高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刚需

2.茅台型:高毛利+高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非刚需

3.大众汽车型:高毛利+高客单价+高销量+低频次+刚需

4.麦当劳型:高毛利+低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刚需

5.可乐型:高毛利+低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非刚需

6.国药型:高毛利+低客单价+高销量+低频次+刚需

7.美的型:低毛利+高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刚需

8.老凤祥型:低毛利+高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 非刚需

9.NIKE型:低毛利+低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刚需

10.雀巢型:低毛利+低客单价+高销量+高频次+非刚需

4、关于趋势的思考

在现状的基础上思考趋势——

1.销量多和少中间的平衡是什么?

2.如何找到证伪的品类?

3.毛利、客单价的边界是什么?

4.具备驾驭消费升级的团队什么构成?

5.消费升级的品类顺序是什么?

……

5、做投资从执行开始

然而,千万不要被以上这些纯纯的脑洞欺骗了。真正做投资,是从执行细节开始,逐步学会从零开始到完成交易,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绕开风险,如何把握项目全局,如何促进项目成功,如何完美退出……

从微观到宏观,从找项目、做投后,到逐渐独立执行,才是新人期的结束,也是投资风格建立的开始。基本上,每个投资人都是靠不断完成投资过程的成功与失败中磨练技艺,不断总结和复盘每次投资的得失,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和投资标准。所以说,有的投资人看人,有的投资人看项目;有的投赛道,有的投成长;有的抢deal,有的慢慢养;有的少而精,有的撒种子……不管什么风格,都有成功的例子。

最开始做的时候,对行业的理解和人脉很容易帮助你找到项目,但如何促成最后的投资,这才是关键。有很多好项目你能看见,但你抢不过其他人,可能是看见晚了,可能是不敢all-in,可能是分心了,可能是未重视对手,可能是未提前布局,可能是眼界未到,可能是缺乏变通……总之,是否能达成交易才是功力是否进阶的标志。而更难的是,为他们的项目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关键性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米孙志超:关于如何系统学习、建立投资逻辑,我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