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区

1.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是使用分区逻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碟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大的磁盘按照我们的需求分为几个小的硬盘。

分区类型: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扩展分区:
最多只能有一个。
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
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正确的写入数据和格式化)

最早的时候,只有主分区一种,但是主分区有限制,最多只能有4个。

系统分区_第1张图片
图片.png

这种限制不是Linux的限制,而是硬盘的结构的限制,只要硬盘的结构不发生变化,这种限制依旧会存在。

格式化:

格式化(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 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相对于高级格式化(Linux系统的操作),还有低级格式化(是硬盘的操作,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格式化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识别的文件系统有:FAT16,FAT32,NTFS,在Linux系统中可以识别的系统有:EXT2EXT3EXT4。在CentOS系统中,使用的默认文件系统是:EXT4,格式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硬盘中写入文件系统。

格式化就是为了将磁盘格式化成均等大小的块(block),默认每个块的大小为:4Kb

I节点号(I node number)方式来找文件存放位置。
Windows是在分区->格式化->分配盘符 之后就能使用了。
而Linux是在分区->格式化->建立文件名->分配盘符,比起Windows多了一个步骤,才能使用。


IDE硬盘:

每秒传输133MB。

系统分区_第2张图片
IDE接口.png

SCSI硬盘:

理论传输速度200MB/s

比较贵,组要用在服务器端,不过与IDE硬盘一样已经过时了。

系统分区_第3张图片
SCSI接口.png

SATA硬盘:

SATA硬盘(串口硬盘),已经发展了1,2,3代。

传输速度:500MB/s

目前不管服务器还是PC机,基本都是使用的SATA硬盘。

系统分区_第4张图片
图片.png

所以,现在一般都是看到:/dev/sda ,不会再看到/dev/hda
我们只需要,看到它,知道它,代表哪个分区就行了。
/dev/sda1:就是SATA或者SCSI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分区表示图:

1,2,3,4只能作为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

系统分区_第5张图片
图片.png

给分区分配盘符的过程称为挂载。我们把盘符叫作挂载点。

挂载

必须分区
/(根分区)
swap分区(交换分区,内存的2倍,但是不超过2GB,因为到底不是真正内存)
推荐分区
/boot (启动分区,200MB

swap分区,交换分区。swap分区,虚拟内存。作用是当内存不够使用的时候,可以使用swap分区作为内存来使用。

Linux文件系统结构:

系统分区_第6张图片
图片.png

上图的右边的图是自己分配的分区,可以随意分配。
那么从Linux系统上面看,/boot/etc/home是在/根目录结构下的,但是从硬盘上看,他们的每一个目录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硬盘空间。


总结

分区:把大硬盘分为小的逻辑分区
格式化:写入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的作用可以把硬盘均等分为小的块)
分区设备文件名:给每个分区定义设备文件名
挂载:给每个分区分配挂载点(必须是空的目录才能进行挂载点的分配)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