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文中可能包含表格,在手机屏幕上竖屏显示时,一行内可显示中文字符数量为20个左右,因部分表格单元格内容过长会导致自动换行,从而使得排版不太美观。
另外,本文中可能包含高清图片,在手机屏幕上预览时,我们需要频繁的进行放大缩小操作,这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情。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您坐在舒适的办公桌前,冲泡一杯咖啡或者茶,在电脑上阅读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不得不说,当下的诸多软件开发工作者,已经沦为自动化工具和高度集成框架的傀儡,业界往往笑谈不是在写Bug就是在改Bug,或者日复一日在重复CV大法。
如果您是公司或者团队的决策者或是管理者,在海量简历中筛选过候选人,也在面试中发现很多候选人无法和您进行一些岗位相关的常识性互动而无言以对,甚至您可能发现团队及成员被奇怪的经验主义绑架......
如果您是一位初学者或者团队新人,面对项目紧迫的周期和无法更改的任务及质量要求时,一直依靠搜索引擎临时抱佛脚,但无法从零到一的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以至于苦恼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也急需要完善和提升,却百思不得良策......
如果您是一位互联网爱好者或者使用者,但您不是IT互联网专业从业人员,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琳琅满目的APP或是软件,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的让您荷尔蒙或是肾上腺素飙升的推文视频等等,不论如何,您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现状充满了好奇,却对其背后的真知缺乏了解,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一片茫然......
诸如此类烦恼,请静下心来,让我们回到原点,认真了解下万维网相关的技术发明及产生的关联效应,重温下万维网那些激动人心的里程碑事件,梳理其激荡澎湃的发展历程,会有更加完整的刻骨铭心的收获!
事物或事情太复杂,关键原因是我们没有发现其规律。富有智慧的人,往往透过复杂纷繁的表象,探索和发现其本质和变化规律。
1、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万维网和伯纳斯·李
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写为WWW或者W3,是由英国科学家Tim Berners-Lee(蒂姆·伯纳斯·李)于1989年在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时发明的。万维网最初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所的科学家之间自动信息共享的需求而设计和开发的。1993年4月30日,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万维网相关软件公布于众。后来,CERN发布了一个开放许可的版本(开源),这是使其传播最大化的一种更可靠的方式,这些行动使得万维网蓬勃发展。
2、史上第一网站
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第一个网站,也是全世界的第一个网站,是专门为World Wide Web(万维网)项目本身而设的,并托管在伯纳斯·李的NeXT计算机上。2013年,CERN启动了一个恢复项目让史上第一网站info.cern.ch王者归来。这个项目旨在保护一些与World Wide Web(万维网)诞生相关的数字资产。所以,CERN尽可能的恢复了该网站最早迭代的相关文件,并尝试将机器名称和IP地址等都恢复到原始状态,并和第一网址info.cern.ch一起来为世人讲述World Wide Web(万维网)起源的故事。现在,让我们通过该网址穿越时空般的浏览一下31年前的这个网站吧!
在第一网站info.cern.ch首页,单击“Browse the first website”超链接,会打开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目录页,上面说WorldWideWeb (W3)是一项广域超媒体信息检索计划,旨在为广大文档提供通用访问。同时,提供了相关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产品、HTML等实现技术、参考书籍、项目参与人和项目发展历史的入口链接,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匿名方式下载该项目的源代码和二进制文件,此处就不赘述了。
3、发展历史
- 1989
1989年3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Tim Berners-Lee和Robert Cailliau分发了《信息管理:一项建议》。
它设想了一个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架构、链接和6个月的时间框架。
当时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老板——马克·森德尔——称其为本世纪经典的保守说法:“含糊,但令人兴奋。”
- 1990
1990年11月,重新拟订了这项建议。
与此同时,正在NeXT电脑上工作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完成了他称之为WorldWideWeb的应用程序的最早版本。这个程序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网络”的前身。
WorldWideWeb应用程序被认为是一个网络“超媒体浏览器/编辑器”的原型或测试。WorldWideWeb是面向用户的层。这个浏览器/编辑器应用程序在本地机器上处理本地文件。然而,与这个应用程序一起,Tim还开发了第一个名为“httpd”的超文本服务器软件,它在后台运行,是浏览器连接到的服务器,我们今天知道,它是作为“web页面”提供服务的。
这个项目的命名是相当有争议的,比如有"The MESH", “The Information Mine”, "the Web" 等等,WorldWideWeb后来改名为Nexus,以避免与WorldWideWeb project混淆。它最初是在Objective - C中开发的,在NeXT计算机上使用Interface Builder。NeXT电脑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被苹果公司解雇后创立的,但只卖出了几万台。其实,关键原因是太贵了,一般人买不起。而且,老乔卖东西向来是软硬一体的。
为了使万维网更广泛地被访问(因为几乎没有人有NeXT机器),CERN开发了第二个浏览器项目:在线模式浏览器。在线模式浏览器于1991年首次发布,并与大多数unix / linux系统兼容。因此,万维网很快就会进入到常用的、低功耗的设备中,比如用于访问微型计算机的“line mode”终端,这在当时仍然很常见。
- 2019
2019年2月,为了庆祝WorldWideWeb开发30周年,一群开发人员和设计师聚集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一个当代浏览器中重建了最初的浏览器,让世界各地的用户体验这种变革性技术的起源。
4、家谱和时间线
4.1 、WorldWideWeb、httpd和libwww的简化家谱
4.2、时间线
5、总结
当然,31年的告诉发展和海量积累,信息量和知识量实在太大,我们化繁为简,万维网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总结为编辑器、服务器、浏览器、协议(如HTTP)、技术体系(如HTML、CSS、JavaScript、JSON、Ajax、SOAP、XML等等)、以及多如牛毛的各种开源软件及框架......
我们在后续章节的分享中,一一讨论。
如果您不能静下心来,不精心雕琢和打造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技能体系,沉迷于点石成金亦或是拔苗助长等等的奇技淫巧之间,那都是事倍功半的瞎忙活!
古往今来,学习,没有捷径,除非出现科幻般的脑机互联......但有拙法,那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何况,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今天,态度犹豫和停止学习,那么等待您的,唯有丛林淘汰法则。
书,能读完吗?肯定不能,汗牛充栋!
书,能学完吗?绝对可以,得读经典。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继续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