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给大家推荐一个朋友:九行。
旅行的意义被说滥了,旅行kol见多了,旅行指南网上一堆,但真能玩出不套路的,九行算一个。
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旅行公众号,九行的老艺术家是个不随大流,也不装逼格的旅行达人。
在旅行这方面,九行最能
。别跟风,别追捧,老艺术家最能洞察的,是当下各种各样的“旅行病”“时髦病”。她最懂的,是你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旅行姿态,来面对自我和世界。
如果你要在被玩烂的旅行当中找到新鲜感,要在平平无奇的旅途中寻求新的洞见,在被吹嘘上天的泡沫旅游中,找寻踏实落地的体验感……我觉得你关注她,准没错。
在红色春节里,看雪花漫天飞舞,恐怕没人会不不心动。
今年1月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
报告指出,2018至2019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已达到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为3860亿元。
“冰雪游”会成为2020春节假期的香饽饽,老艺术家一点都不意外。
但是,有一组数据,却令人大吃一惊——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和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评出的“2020十大人气休闲冰雪景区”,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和雪乡分别名列第一和第四。
△冰雪大世界 / 图虫
对于这个排名,老艺术家的头顶存着大大的问号。
尽管雪乡事件已经过去两年有余,但老艺术家还是不得不给各位心存幻想的南方人提个醒:
想去看雪,不一定全部都是想象中那般美好。
看雪还是添堵,得靠运气
入冬了以后,各地的冰雪景点开始忙活起来了:有的采冰、有的搭建冰雕,有的开始筹备雪场营业......
虽然冰雪景点的环境整体是向好的,但也避免不了有些“老鼠屎”企图搅坏整锅粥:
比如,人气排名第一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很多人就在这上面栽过跟斗——
△冰雪大世界 / 图虫
想着打车去吧,嘿,生意来喽。
在你上车那一刻,司机就开始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热情,拼命游说你“冰雪大世界”又贵不好玩,让你去一个叫“冰灯大世界”的地方。
结果相信了,又偏又远,司机们的回扣也吃了一百多。
△打车去目的地,也要提高警惕 / 图虫
要是不打车,参加当地的一日团,也是有坑的。明明谈好价格,也付了冰雪大世界的门票,却被拉到了另一个叫「欢乐冰雪大世界」的地方,严重货不对板。
参加滑雪的,也要留个心眼。大街上不少叫嚷着80元/位滑雪一日游全包的,路上就被各种“连哄带骗”地消费其他项目。
要是没钱玩,得,别人去玩,你在外面零下几度的地方冻着吧。
△微博截图
还有好些冰雪景点,是分本地票和门票的,价格甚至相差了一半。明摆着从价格上就区分了外地人和本地人,实行差别对待。
明明都是同胞,却坑出泾渭分明的感觉。
你想拍“泼水成冰”的视频?有的,热水40元一暖壶。
你是南方来的不懂有啥好玩?有的,老司机推荐,一趟下来上千元。
△新京报暗访视频截图
不过,这些还尚属于可以忍受的范围,毕竟钱财身外物。
最怕的,是一些没有资质、大大小小的滑雪场扎堆而建:
在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的拉动下,从宁夏、陕西、甘肃到湖北、四川,有条件的景区纷纷建雪场、砌冰雕。
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滑雪场数量增长了32倍,滑雪人次更是增加了1876倍。
毫无节制地建滑雪场,安全问题就成了隐患。
△滑雪场 / 图虫
有些雪场,虽然直接标明了“高级滑雪道”,但却因缺乏监管,允许毫无防护装备的游客进入,又或者安全防护栏没有做好,导致事故频发:
前段时间,就有一名研究生和10岁男孩在某滑雪场冲出雪场的防护网坠崖身亡;
也有人因为没被及时提醒佩戴护具就进入高级滑雪场,撞掉了7颗牙齿,当场昏迷;
2017年,河北也发生过一起滑雪场坍塌事故,导致多人受伤。
△滑雪事故频发 / 截图
在冰雪项目里,滑雪是一项有严格标准的运动。
雪场的硬件设施、安全护栏合规与否、雪道路况、滑道的平整与否,稍有不慎,都可能影响游客的人身安全。
他们爱雪爱进性格
我们爱雪只认金钱
说起看雪,我们脑海里第一时间浮起的场景大多是国外:想泡温泉看雪的去北海道,想滑雪的去瑞士,想看圣诞老人的去芬兰......
“冰雪生意”大家都在做,可为何偏偏名声在外的都是他们?
△雪景 / 图虫
老艺术家找来了滑雪天堂瑞士作为例子。
瑞士的总人口只有700多万,但其每年接待的滑雪旅游人数却高达1500万人次,创汇达70亿美元。
“滑雪”已经作为瑞士的一个标签和代名词,跻身于国际。
在瑞士,不同的滑雪场也有不同的价格。
但人家可不是按什么本地人外地人收费,而是分高级滑雪场和中初级滑雪场,高级的自然贵一些。
△瑞士滑雪场/ 图虫
成人和儿童自然也是有分的:
除部分儿童雪道收取少量费用外,6岁以下的儿童是免票的。成人票便宜的有二三十瑞郎(折合人民币100多),贵的有六七十瑞郎(折合人民币400多)。
对比起来,我们光是看看冰雕,一张门票就要300多。
△全国景区门票Top10,冰雪大世界位列第六
而且,对比起其他冰雪项目,滑雪不是玩玩而已,是一项相对有安全风险的运动,对运营资质的要求也较高。
每年到了冬天的旅游旺季,滑雪胜地瑞士就会挤满游客,为了保障安全,瑞士的救援部门会派巡视员在现场监督、指挥。
而保险公司会在韦索纳兹等12个滑雪场设置测速雷达,一旦有人速度超过30km/小时,就会发出警报。
为了应对紧急事故,一些老牌的滑雪场还会配备直升机救护队,全天候待命。
要是能做到这些,老艺术家也愿意在国内滑雪。
冰雪旅游发源于欧洲,他们爱雪爱出了民族文化的高度。
广袤的阿尔卑斯山脉经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而过,温带海洋气候又为冰雪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广袤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 图虫
上天赐予了他们几乎相同的“冰雪条件”,却偏偏发展出不一样的“冰雪性格”:
芬兰人爱泡澡,于是有了桑拿浴,也因为是圣诞老人的发源地,有了麋鹿文化和冰雪城堡;
挪威人爱音乐,于是他们有“冰雪音乐节”,用冰琴来演奏;而瑞士,则直接把“滑雪”当成文化,从小学就开设滑雪课程。
△去芬兰看雪,就会想到圣诞老人、驯鹿和桑拿浴/ 图虫
他们已经把“冰雪”内化成了自己的文化性格,在冰天雪地里,享受自己想做的事。
而国内,有了冰雪条件,却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成了冰雪游大国,却毫无特色
或许有人会说:谁会来中国玩雪?
非也。
根据《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0》,就去年冰雪季,来中国冰雪游的人次已经达到2.24亿,滑雪天堂瑞士不过1500万,我们已俨然成为了冰雪游大国。
但拿得出手的,好像也没有很多:
当然,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但貌似还撑不起这2亿多人的冰雪旅游需求。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图虫
国内游的通病是一致的,放到“冰雪游”身上也毫无违和感:
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跟不上、安全监管还不到位,同时还保留着过去“宰客”、“一次性买卖”的老掉牙经营模式。
可以想象的是,当外国人来到国内玩雪——
他们身处在滑雪场、冰雕展或其他冰雪活动,甚至都分不清自己在哪座城市,好像无论是宁夏、陕西、四川还是哈尔滨黑龙江,玩的冰雪项目都大同小异。
△你猜这是哪个城市的滑雪场?/ 图虫
每座城市都想崭露头角。
那与其跟风建一个个雪场、冰雕展,何不好好利用一下当地的冰雪条件,把当地特色文化和冰雪结合在一起,在玩了雪的同时,也让人记住这座城市?
新疆的滑雪场就十分具有这种潜质。
早在90年代,已经开展了滑雪旅游的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西域区块,其阿勒泰地区又是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滑雪发源地”之一。
△
新疆阿勒泰山脉
/ 图虫
如今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雪莲山滑雪场、维斯特滑雪场、西域滑雪场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完全可以把新疆的异域风情和冰雪结合起来。
至于临近俄罗斯、日韩的黑龙江,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打造北方民俗风情,吸引国外游客。
除此之外,冰雪旅游的安全问题也该成为头等大事。
在美国,他们甚至“变态”到把滑雪的死亡率降到0.67次/每百万人次滑行,而滑雪缆车保持了24年没发生死亡事故的记录。
其实,近年来国内对“冰雪旅游”的安全也十分重视了:包括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标准和每年对滑雪场各项指标进行抽检。
老艺术家相信,只要到大型正规的滑雪场,安全问题还是不用过于担心。
△
滑雪的装备、设施不可马虎
/ 图虫
而最伤人,也最近在眼前的,还是“连哄带骗”的宰客行为。
其实,冰雪游还不同于其他的旅游。
每一个想看雪的人,都对洁白的世界保留着一份美好的期待,对比于古镇游、草原游,大家的期待就更多了一份。
而古人早就把这种期待描绘了出来: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但几个世纪以后,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对待和珍惜这种期待,反而还想从这些期待中分一杯羹。
做“冰雪生意”没错,若然能做到瑞士那样成了国家(城市)文化,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我们还继续沿用“劣币驱逐良币”的经营方式,则两者皆伤。
看雪玩雪,还是一种很值得期待的旅游方式,但是,也得
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今日话题欢迎留言讨论】
你去过哪些地方玩雪?感受如何?
【今日作者】
黄药丝
点击查看九行往期精彩文章
▼
澳门,真能把我馋哭了
韩国人死都要面子,迟早翻车
鲍鱼这种东西,都是给我们穷人吃的
编辑 |二叔公
排版 |Gloria
商务合作请添加:Tortoise_Li
请注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请勾搭老艺术家 chujanf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