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随感(14):“教育即生活”之我谈

最近,我读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即生活”,在他的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这一思想。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教育一切工作必须深入生活实际,改造生活状态,美化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1、教育必须深入生活实际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教育工作必须要深入生活实际,从教室走向室外,从学校走向社会,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一个一个地着力解决。这里,我们就要反思一个问题,如何使用教科书。原本,有好多人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里发生的行为,事实上,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当中的一份子,教育行为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心灵教育,为此,我们就要引领学生如何把教育这道题做大做实。做大,就是说同一个命题既要看表面现象,还要触及到内在因素;既要注重于教科书上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让教育真正地为师生的生存服务。那种就书本知识而教学的做法,整天把学生关在房子里,逼迫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育是完全背离了教育初衷,是把学生引入死胡同的一种法西斯做法!

2、教育必须改造生活状态

教育工作究竟为了什么?我看了陶行知先生的诸多文章,他说,教育工作必须改造世界,改造自然,改造人类。从远古时代到现在,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科技发展迅速,源归于一点,就是教育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社会的发展要从学校开始,这句话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校长,就必须为这所学校所处的区域负责,作为一个老师,就必须为所带的一班学生负责,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必须要围绕改造而进行。教育不是“完任务”,而是“变革”,把不好的变好,把落后的变先进,把丑的塑造美,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生活的享受,绝不是备受煎熬。教育的这种变革,不求惊天动地,即使鸡毛蒜皮的一丁点变革,也是值得去做。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变革就是从大处着眼,近处着手,从点滴做起。

3、教育必须美化生活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件向美的事业。我们为什么要开办学校,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读书,说到底就是为了美好的生存。比如说,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必须思考如何美化班级生活环境。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教育应该从厕所厨房做起。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道理深刻。这句话真正地抓住了学校教育的基点,厕所最能体现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走进一所学校或者走进一个家庭,我们只要看看厕所就知道里面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品味。看看厨房就知道这个家庭主妇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厕所或者厨房,无非向我们说出了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性,这个任务就是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师的任务,更是校长的任务。美化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清理环境卫生,把校园扫的一尘不染,这还不算“美化”,除了这一点,要讲求环境的品味,即让外面的人一进入校园就会感受到一种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或是社会教育都离不了文化传承,生活环境的核心因素就是文化做支撑。比如,有人在厕所搁置几盆花,这绝不是浪费,也不是多此一举这就是一种厕所文化在里面,让到厕所的人首先感知到一种美的陶冶。

4、教育必须提升生活质量

提升生活质量本来就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一个孩子从幼儿园接受教育开始,到大学毕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生活的更好。如何提升生活质量?在教育这个层面,我觉得主要抓住这几点:树立目标,增强自信,文化积淀,求善求美。目标是生活的坐标,自信是生活的动力,文化是生活的基石,求善是生活的归宿。对一个人来说,这几方面主要是在学校里面完成。陶行知先生特别注重求善,他认为一切教育行为必须要回归到一个字“善”,如果一个老师的教育行为丢弃了这个字,那就是劳而无功。求善不仅仅是做个好人这么简单,求善最关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善终”如何引导别人“求善”。我始终把“善”拿去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与低。实际生活中,好多人总认为吃得好、穿的好就是生活质量高,这种理解过于简单,生活质量必须要触及到人性的本质,恶人不是说他拿着刀子准备去杀人就是恶人,善人当然也不是他拿着鲜花给你送花就是善人,生活质量的审视,必须透过表象看行为。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就是让一切教育行为深入生活,指导生活,美化生活,成全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随感(14):“教育即生活”之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