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跨越时间的存在,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是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历史上它还曾有过两个让人难忘的名称: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以及多个响亮的别名:“诸城之首”、“举世倾羡之城”、上帝之城、 新罗马、新耶路撒冷、安拉的永恒之城……所有名字的都在讲述着它的不平凡。《伊斯坦布尔三城记》的作者贝塔妮•休斯称伊斯坦布尔为“跨越时间的存在”。她在书中讲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也在讲述半部西方世界史。

伊斯坦布尔的独特确实可以说是天选,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守住马尔马拉海与黑海的连接通道,跨越亚欧两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要地。这份天赐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命运基调,令它总能吸引到那些想要一展宏图的人们投来炙热的目光,罗马人、哥特人、维京人、犹太人、奥斯曼人……不同民族纷至沓来,在这里构建新的梦想、信仰、希望甚至是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

然而,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也意味着激烈的冲突和纷争难以避免。不同民族、多种语言习俗、各类宗教在这里汇聚、竞争,文化多样性给伊斯坦布尔增添了花样魅力,也引来了野心的占有和征服。它曾多次遭受武力重创,也总是在重建后焕发新生。异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纷纷在此落脚,无论是物质还是信仰,反复的破坏与构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多重苦难,就像恩赐的背面——诅咒。在反复的破与立之间,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也变得层次愈加丰富。无论恩赐或是诅咒,伊斯坦布尔都泰然待之、默默消化。


伊斯坦布尔,跨越时间的存在,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_第1张图片

如果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伊斯坦布尔的天选之姿,那么海纳百川的气度就是它的内在气质。流动与沟通,是这座城市的常态。在这里流动的,不仅局限于丝绸、香料等贵重贸易物品,更有知识和信息,以及信仰和精神。

虽然没有像曾经的亚历山大那样用纸莎草书本交税,但在475年毁于一场大火的巴西利卡图书馆曾拥有的12万册藏书同样展示着它对知识的尊重。各类实用的、甚至是有些怪异的知识、艺术和技术种类都在这里生根,对星辰、植物、矿物、人类的各种研究自由发展,预言者、巫师、炼金术士、占卜师、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师、律师、工程师、学者探索各自的领域。

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个支持多宗教信仰的城市,从拜占庭时期就包容各种宗教信仰同时存在。虽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在一段时期内主导过这座城市,但其他信仰并没有就此被一扫而空,而是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存续。多信仰的人口也给这座城市带来各种不同的宗教节日。

来自各地的人们汇聚在这座城市互通有无,各种语言在这里流通。无论是商人、战士还是宗教人士,掌握多种语言都是他们的必备技能。当奥斯曼人想要对外宣传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地位时,也会通过精通土耳其语、波斯语、德语、亚美尼亚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英语等多种语言的通事为其完成散布和制造信息的任务。语言天赋是成为一名合格通事的必要条件。

除了语言之外,这座善于流通的城市也懂得道路的重要性,始终关注交通网络的建设。早在拜占庭时期建成的埃格那提亚大道就把拜占庭城连接到罗马交通网,让这个不起眼的中途休息站变为旅人的热门目的地。为了传布新的宗教蓝图,君士坦丁又对埃格那提亚大道及其分支路线进行大幅整修,让全世界的商品和观念都能自由流通。奥斯曼人同样深谙道路法则,他们的统治被称为“速度政治”,贸易、运兵和信息交互的速度正是他们的强项。

语言和交通,都是流通和交流的利器。伊斯坦布尔始终牢牢地抓住这两种工具,充分利用其为自己的物质和文化思想流通助力。这样一个善于物质流通和文化交流的城市只会不断拓展,绝不会故步自封。

物质的成果可能会在战争和各种灾患中被破坏甚至消失,但文化和思想上的影响则会流传深远。直到今天,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遗产仍然有迹可循。宗教信仰方面的影响不必赘言。查士丁尼法律改革的影响至今仍在,无罪推定原则即是《查士丁尼法典》所确立。在奥斯曼文化中花园有着神圣和世俗的双重力量,于是20世纪的伊斯坦布尔仍然保持了对花卉和果园的偏爱。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这座城市始终是充满魅力的独特存在。


伊斯坦布尔,跨越时间的存在,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_第2张图片

那么,为什么伊斯坦布尔能拥有历史上那么多响亮的名字,成为跨越时间的存在?是什么形塑了这座城市?

几千年来,贸易的发展、战争的成败、宗教的变革、知识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变更、多民族的汇聚……各种历史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这座城市,难以一一尽述。但追根溯源,伊斯坦布尔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它走过辉煌的历史进程、成为今天这座国际都市的先天基础。用《伊斯坦布尔三城记》的作者贝塔妮•休斯的话说,这座城市“蕴含着超越世俗的魅力,点燃了尘世的欲望”。而伊斯坦布尔海纳百川的气度又为自己创造了开放包容的环境,允许其包罗万象,吸收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塑造自己的特质。

在《伊斯坦布尔三城记》的导论中,贝塔妮•休斯说了这样一段话,“来自印欧语系的‘ghosti’,这个词衍生出了客人(guest)、主人(host)与鬼魂(ghost)这三个词,暗含了一种礼俗:在地平线上看到陌生人的身影时,我们不该用长矛或弓箭攻击他们,而应该冒险欢迎他们走进我们的家门——因为他们可能会带来新的理念、物件和‘新鲜血液’”

这段话正符合了伊斯坦布尔的处事方式。海纳百川的伊斯坦布尔就是这样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它冒险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请进家门,期待着他们带来新的理念、物件和“新鲜血液”,而不惧怕可能会招来“鬼魂”给自己带来伤害。主人、客人与鬼魂,三个词本是同源,所以,何必将来者拒之门外,不如以主人之姿,敞开胸怀,四海一家同尽欢。也许正是这种四海一家的气度,为伊斯坦布尔赢得了历史上一个个令人羡煞的美名。


伊斯坦布尔,跨越时间的存在,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_第3张图片

2019.12.08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伊斯坦布尔,跨越时间的存在,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