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周慧

拆页三

来自《第二章 思维模式解析》

P20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杰出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 Benjamin Barber)曾经说:“我不会将世界两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成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究竟是什么把一部分人变成了不好学者?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了尽头?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我研究过成千上万学龄前儿童,发现会拒绝学习机会的孩子数量多得惊人。

我们给了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即使是在这样幼小的年纪,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们-----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对我们说,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为什么你会问我这个,女士?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他们选择越来越难的拼图。“我非常渴望拼好这些拼图!”一个小女孩对我说。

所以,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I,重述知识」你怎么看待成功

说说你过去认为成功意味着什么,和拆页中解读的成功有什么区别。

过去我认为的成功意味着达到某种目标,获得某种成就,并得到众人的认可和赞赏才算成功。经过本次解读,我认为在成长型思维中,成功是一种新的突破、新的认识、新的想法和举动,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每个人天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婴儿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不断探索新东西,拓展新技能。是什么扼杀了这种天性呢?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是天生就形成的吗?不是,固定型思维是由自我评价的形成而产生的。自我评价又是怎么来的呢?从小开始,自身、父母、朋友、学校、社会等都会对一个人形成评价,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就是思维模式的形成,一个人从小形成怎样的思维模式就决定了以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再来看看人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批评、表扬/赞美、鼓励,批评很好理解,表扬/赞美、鼓励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举例子对比表扬/赞美和鼓励的区别。

赞美的语句:“你的每门功课都得了优秀,妈妈要好好奖励你。

鼓励的语句:你学习很努力,这是你应得的。”


赞美的语句:“我为你感到骄傲,你能听话我真的很高兴。”

鼓励的语句:“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你听了以后感觉如何?


赞美的语句:“我喜欢你的表现,很高兴你听从了我的建议。

鼓励的语句:”你可以为自己做出决定,我相信你的判断。”


赞美的语句:“太好了,这就是我期望的,你真的很优秀。”

鼓励的语句:“我相信你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找到解决方法,无论如何我都爱你。”


作为一个孩子,当你听到赞美时,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出什么决定,或者如何回答赞美你的人呢?当你听到鼓励时,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又会对鼓励你的人说什么呢?

鼓励认可行为本身和努力过程,表扬/赞美认可行为者本身。表扬/赞美更多的是从你作为父母的角度出发。这不是说完全不能赞美孩子。每个人都喜欢听一些表扬/赞美的话,包括我自己在内。表扬/赞美就像糖果,每个人都喜欢吃一点。但吃太多糖果就容易上瘾,就会想要更多,也不健康。表扬/赞美同样如此。如果孩子一直在寻求外部的赞美,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事情本身带来的美好感觉而做事。每个孩子都想偶尔听到父母为他们感到骄傲,但如果讲的次数太多,孩子可能会依赖它。这就是你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孩子依赖别人的赞美,他们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在寻求别人的认可,而不是相信自己。而相信自己是做任何事情所需勇气和信心的来源。


「A1,激活经验」越挫越勇的事情中是哪一种思维模式

回想一下,你曾经做什么事情是越挫越勇,当时是为什么那样,那个时候的想法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那个时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分享一个儿子刚开始学习打篮球时的经历:儿子5岁多报的篮球班,在刚开始学球没多久的一次接他放学时发现他并没有在队伍里跟教练在训练,而是跟另一个小朋友在一边玩。这时爸爸就喊道,为什么不去训练?儿子答道,我投不进篮。爸爸接着来了一句:多投几次就进了,你这个笨蛋。儿子不再回应,仍然蹲在一边玩。

我走到儿子身边把他拉起来,看着他说,今天练习投蓝,你没投进感到很气馁、很难过是吗?儿子委屈的点点头,我又说,妈妈愿意一起帮助你,你要来试试看吗?儿子眼泪就掉下来了说,妈妈,我不行的,我永远都投不进篮,我再也不学打篮球了。我抱着儿子轻轻拍他的背说,你永远投不进篮妈妈也是爱你的,我们只是试一试,就是一个游戏,你愿意跟妈妈玩吗?儿子就点了点头。

我先拿了球过来,站在篮筐前面问,妈妈不知道动作要领,你可以告诉我吗?儿子说,双手拿球,注意不是抱球,手放两边。儿子一边说我一边在照着调整我的肢体动作,一边问他还有吗?他说,脚打开一点,身体向前弯一点……我一边调整肢体动作一边问他还有吗?直到他说,没有了。我说,你真棒,这么多动作要领你都记住了。谢谢你告诉我了动作的要领,现在我要开始投蓝了。儿子有点兴奋的说,妈妈加油。第1个球投出去了,没有进。我边跑过去捡球边自言自语的说,好遗憾啊,没进。我想想是哪个动作没有做到位,我再调整一下,再试一次。等我摆好投篮姿势后再问儿子,你帮妈妈看看这次姿势对了吗?儿子说,对了,妈妈加油。我投出球,进了!儿子跟过来抱着我,妈妈你投进了,好厉害。我说你要试试吗?儿子点点头,这时我说,刚才你跟妈妈说的动作要领你自己感受一下,准备好了你就开始投球。儿子想了想就开始投球,第1个球投出去,没进。我在一边说,没进,好遗憾啊,再想想是哪个动作没有做到位调整一下,再试一次,儿子并没有回应只是捡了球回到原位,看着他调整姿势再次投出第2个球,还是没进。他跑去捡球,我在一边说,这一次比上次离篮筐又进了一点,注意要领再试一次,加油!儿子依然没有回应,做好准备投第3个球,这次,球进了!我和儿子高兴的拥抱在一起,我们是可以投进球的对吗?儿子说,是的注意要领不放弃,多试几次就可以了!

想想在儿子投球的中转变不正是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的转变吗?爸爸的否定、自我的否定让他觉得他永远都投不进球,我的引导让他体会到,不放弃再多试几次就可以投进。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尝试用鼓励来帮助自己学习成长,并帮助孩子学习成长,培养成长型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终身成长》No.3,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