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一行有七个人,不可能全部住在一户村民家里。
村民们纷纷自告奋勇,要求分几个人去住他们家。
经过商议,以白师傅家为中心,师生们分散到附近的人家去住,这当然是为了方便考察活动的开展。
龙夏夕和凌渊冰被白师傅一家极力挽留住。黎里和劳裳裳这对小夫妻一起住进在白师傅家左边的人家,米旭一个人住进右侧的人家,方便帮龙老师跑腿,而蓝晴语和成苒则在屋后的人家住。
虽然在集训和平时龙夏夕都把哈尼族禁忌挂在嘴边,然而“分头行动”之前龙夏夕还是把学生们召集起来三令五申:
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对“龙树”不敬;
2、与村民同吃同住,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羊日、猪日、鼠日是“忌日”,要去祭祀而不是劳动;
3、如果遇到村里有产妇分娩,不能出于好奇去围观;
4、无论何时,牢记自己的大学生身份,注意言谈举止要得体;
5、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对火塘不敬,不能把里头的火扑灭,不能混淆每个火塘的用处,更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衣服鞋袜。
“日常生活里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的,同学们要是记不住就每天起来翻一翻笔记,不懂的就问房东。”龙夏夕安抚着肚子里的孩子,笑道:“我们对村子里的人而言,就是一群陌生人进入到他们的‘后台’里,朝夕相处,互相看到的一切都是最真实的,所以更要尊重他们、融入他们。最后,虽然这里的民风淳朴,但是大家平时也要注意安全,不可以单独行动、招惹猫狗等动物,好么?”
众人忙点头称是。
龙夏夕笑道:“好,反正我们住得近,‘鸡犬之声相闻’,有什么事情要及时来和我说。你们去吧!”
学生们纷纷拉起自己的行李箱。
分到人的各村民代表早已等在门外了。
“二哥、二嫂子,这两位住你们家。”白师傅指着率先走出家门的黎里和劳裳裳,“你们互相认识一下吧!”
白师傅把随后出来的蓝晴语和成苒带到一位年轻的美妇人跟前,“侄媳妇,这俩姑娘住你家。”随即对蓝晴语和成苒笑道,“这是我们族里年轻一辈的长房媳妇,你们年纪差不多,叫大嫂就行了。”
最后是米旭,“这个小伙子你住我四弟家,四弟,人我就交给你了。”
学生们和“房东”们互相见过,就跟着回家去了。
夕阳落到山的后面,气温明显开始下降。
这里的村民平时都没有关家门的习惯,除非全员外出劳动或者夜里休息才会把门关上。
蓝晴语和成苒随着白家长房媳妇从两屋子之间的屋巷走,很快就到白师傅家屋后。
刚转过屋角就看见一间敞开了门的屋子,外观上看与其他的蘑菇房没有区别,但是从成色上看比四邻的房子都新,应该是新盖好的。
门前站着一位包着蓝布头巾的老太太,她正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边走边晃动。
“这是我婆婆和我的儿子白玉。”少妇介绍道,随即从婆婆怀里抱过婴儿,并用哈尼语跟老太太说了几句。从她们的神态来看,是在介绍两位房客。
蓝晴语和成苒忙向老人问好、行礼。
老人不会讲普通话,笑着用哈尼语跟两个房客说话。
“我婆婆说,欢迎你们住在我们家。”少妇翻译道,“我丈夫白一知道你们俩住我们家,刚出门到河里捞鱼去了,一会儿就能回来。”
“嫂子,打扰你们了。”蓝晴语道。
成苒接口道:“是啊!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叫大哥不要再这样费心了。”
长媳妇抱着婴儿往家门走,笑道:“没有的事,我们家人口少,你们来了正热闹。来,你们把东西放到左侧的房间,这里一直空着的。”
两人随少妇进了客房,里头的摆设简单整齐,只有两张床铺和一个木柜子、一张做梳妆台用的桌子。两扇竹窗打开来通风,正对着一棵大桃树,绿叶间青色的桃子成串成串的,自成一番“绿叶成阴子满枝”的意境。
少妇笑道:“我婆婆已经收拾好了,你们住这里。”
成苒道:“真是过意不去,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还给我们收拾房间。”
“是啊!真是折煞我们了。”蓝晴语道。
“没有什么麻烦的。”少妇笑道,“你们先休息一会儿。我去去就来。”说完不等两人回答,匆匆抱着转醒哭泣的婴儿出门去了。
正要说什么的成苒耸耸肩,蓝晴语见状,笑道:“学妹,你选哪张床?”
成苒笑道:“都可以,学姐你先选好了。”
“我不挑地方的,那就就近原则好了。”蓝晴语笑着,把行李箱打开,把衣物、洗漱用具一并拿出来,放在离身边较近的床上。
成苒自然无异议,也整理着自己的行李。
“这位嫂子好年轻啊!”两人趁着整理行李的空档,聊了起来。
“嗯,估计还没我年纪大呢。”成苒道。
蓝晴语摇头笑道:“这倒不至于,我帮大家买火车票的时候有看了一眼你的身份证。不过这里的人多是早婚,她只怕没我大是真的。”
成苒把东西一一放好,拍了拍手,道:“学姐,要是你换到她的立场,你愿意这样生活一辈子吗?”
“呃,”蓝晴语也整理好了,坐在床边歇息,“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哎。你呢?”
成苒一愣:“嗯?在我老家,很多人也是早早就结婚了,我的小学同学有些孩子都有了。我想,如果我没读大学,也会那样。从懂事的时候起我就很害怕,害怕像父母辈那样沿着爷爷奶奶辈的生活轨迹走完自己的一辈子。现在想想,其实读了大学,最终也还是要结婚生子,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之中去的。”
蓝晴语看着成苒悠悠思考的模样,笑道:“理是这么个理儿。不过每一代人都要比前一代人进步啊,哪怕只有一点点,是不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应该是一代比一代更多,而不是代代循环着同一条轨迹。你看,早早结婚生子是一种选择,你要是出来读大学了,你的人生就有了其他的选择,对么?”
成苒看着蓝晴语笑靥如花的模样,心里也轻松了不少:“嗯。反正在争取这种选择权的过程中,我已经脱离了那条轨道了。”
蓝晴语拍拍成苒的肩膀:“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们家也不同意我出国的。虽然我们家是在城市里,但我是独生子女啊,父母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漂泊的。过几年他们就退休了,我也悠哉不了几年了。”
成苒笑道:“学姐这么聪慧,不如在国外努力一把,争取把父母都接到国外去养老吧!”
蓝晴语点头道:“嗯,我也是这么打算的。不过,虽然我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思想没那么保守,但是毕竟是中国人,很是安土重迁。”
“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好的,”成苒道,“我想,学姐如果能在更好的环境立足、安居乐业,伯父伯母肯定也会乐意和你一起去的。”
“但愿吧!”蓝晴语笑道,“你累不累?如果累就在这里休息,我去看看嫂子那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我也一起去。”成苒跟着蓝晴语一起站起来,往门外走。
客厅里,三个火塘上都架上了锅,热气腾腾的往屋顶上冒。
白老太太正在一口大锅上用一根木杵搅拌着,不时地往里头倒切成段的菜叶、野草。
稍远一些的地方,少妇在给婴儿喂奶,见两人出了房门,笑道:“你们不休息一会儿吗?”
蓝晴语笑道:“我们不累,嫂子,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不用!你们在这里坐吧。”少妇示意两人在身边坐下。
“老太太在做什么?”成苒问道。
少妇看向火塘,笑道:“这个啊,我婆婆在熬喂猪吃的。”
“我去帮忙!”成苒迅速起身往火塘走去,蓝晴语也兴致勃勃地跟着,可惜言语不通,两人只能帮着烧火。
终于熬好了,两人抬着一桶猪食跟着提了半桶玉米的老太太往猪圈走去。
一楼隔成了四间,一间养猪,一间养牛,一间放农具,还有一间养鸡鸭鹅。
这户人家养了两头仔猪,个头还不是很大。蓝晴语和成苒在少妇的指导下一瓢一瓢地把掺了米糠的猪食倒进里头的食槽里。
看着两头猪吃得欢,老太太用哈尼语夸奖了蓝晴语和成苒几句。两人听了长媳妇的翻译自豪极了。
随即两人去把稻草丢进牛圈里,老太太把门楣边的蚊香点燃,放到角落里。
里头,一只母水牛粗壮得很,看样子是怀孕了。一双铜铃般的大眼好奇地盯着两人看。这里的梯田梯地没法儿实行机械化耕作,犁田翻土全靠它。到了收获季节,还得靠它来拉车把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回来。
家里的农具种类繁多,蓝晴语没在农村生活过,完全不懂。成苒有些见过,有些也没见过。
鸡鸭鹅数量繁多,每天要喂的玉米就有半桶。两人学着老太太的样子,一把一把地撒着玉米粒。
“嫂子,你们家养了好多家禽家畜。”成苒由衷地夸道,“在我的老家,现在都没什么人搞养殖了,大家都外出去打工。”
年轻的少妇笑道:“我和白一也是在省城打工认识的,后来有了他才回到老家来。”少妇看着吃饱喝足后好奇地四处打量的儿子,一脸幸福。
“这里山清水秀的,很适合居住。”蓝晴语笑道,“以后路修通了,去昆明会更方便,你们可以发展一些特色产业。我觉得你们的食品就很有特色,而且是绿色无公害的,现在这种在城市里买都买不到呢。”
成苒应声道:“对,还有刺绣、水果什么的。”
长媳妇笑道:“我们也是这样盘算的。只是现在白玉还这样小,不能老是让婆婆带,还得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