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文材料来源于二战期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战时期,英德两国发生空战时,由于德国飞机火力强悍,而英国轰炸机速度慢又笨重,每次作战英军都损失惨重。英国人希望强化轰炸机的装甲,但当时的英国物资缺乏,只好向盟友美国求助。美国政府委托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家亚伯拉罕·沃德教授,为飞机装甲强化提供可靠数据和理论支持。经过数日调查,沃德教授在总结会上出示了两张比较表。表上显示在通过对所有英国皇家空军中弹飞机的检查后发现,飞机双翼是遭受高射炮火最密集的部位,而飞行员座舱和飞机尾部的发动机部位,则是遭受攻击最少的部分。根据比较表的数据,英军负责实施装甲加厚项目的主任军官在皇家空军研究会议上提出强化双翼的方案,但这个方案却遭到了沃德教授的坚决反对,要求必须把所有的装甲强化工作都放在防御机尾发动机和飞行员座舱部位上。面对众人错愕的询问,沃德教授做出了以下回答:
“确实,从比较表上看,机翼是遭受攻击最多的部分。但我必须提醒各位先生,这一结论,是基于那些所有平安返回的轰炸机上的表现得出的。机尾与座舱受到攻击少,并非因为它们不易受到攻击。恰恰相反,那是因为凡是在这两个部位遭受严重攻击的飞机,都没有成功返回。所以,强化机尾和驾驶员座舱,才是降低飞机被击落风险的正确选择!”
英军根据沃德教授的提议,强化了机尾和驾驶舱装甲。果然轰炸机平安回航的几率大大增加,而英国通过德国占领区的抵抗组织对被德军击落的英军飞机检查也发现,被击落的飞机确实绝大多数都是因机尾或驾驶员座舱被击中而坠毁的。
这个故事虽然久远,但是依旧给我们很多启示:1、眼见不一定为实。正如故事里讲的,英军看到了返航飞机机翼上的累累弹痕,但是事实上机尾和座舱才是最脆弱的地方。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朋友,平时待人热情开朗、亲和大方,朋友间的聚会都是由他来组织。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他在微信群里发牢骚,然后就退出了微信群。几个要好的朋友都说他怎么变得这么小气,后来才知道,他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那段时间压力很大,是我们错怪他了。
2、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每一次科学的发展,都是透过现在看本质的结果,苹果熟了,会掉在地上。习以为常的现象,没有人会在意。然而,大物理学家牛顿却由此引发了“苹果为何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的联想,并且深入地研究,最终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透过了苹果落地这一现象,才看到它的本质是由万有引力造成的。
3、宝剑锋从磨砺出。 英军最终能够采纳沃德教授的提议,强化机尾和驾驶舱装甲,经历了无数的调查、分析和争论。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经历无数次的磨砺。爱迪生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灯泡的实验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透视(范文)
透视,即是穿透即见的表象、最便(biàn)宜被关注的事实,去探索被遮挡的、隐藏的、立体的事实。正如“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的是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这便是即见的表象、最便宜被关注的事实。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这便是被遮挡住的、隐藏的、立体的事实。然而,要做到透视却要翻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这第一座高山,便是视角与思维。打破常规思维,多个视角看事情,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行动如何跟上认识?既有的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思维框架,再加上选择性的理解与接受行为,让转变视角与思维难上加难。所以若决策者仅以军方为权威,而没有邀请统计学专家沃德,则可能世界历史亦不是如今这样。这便应证了中国那句老话“兼听则明”。突破常规思维,多个视角去透视立体的事实,就需要我们博文识,广涉猎。
这第二座高山,便是反复、枯燥,甚至是危险的实验与论证。我们再假设,如果沃德不是取证于大量的数据,没有经过反复的统计测算,他又如何让人信服?谁又能说这样的取证与统计测算不是繁复的呢?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创设诺贝尔奖,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成就与荣誉,而其背后是反复而又枯燥的实验,是不幸炸死了自己的弟弟,是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即使翻过了这座高山仍旧不够,还有第三座。
那便是无畏与勇气。倘若沃德忌惮于军方的势力,没有勇气坚决反对军方的方案,面对众人的质疑时,有那么一丝迟疑,这历史恐怕亦要改写。这无畏与勇气,可不是一直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哥白尼、伽利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都是最好的证明。无畏与勇气,给予了他们透视真理的坚韧。
然而翻过了这三座高山,仍旧有可能囿于个人范围里的透视。只有崇尚科学,尊重个性,包容异议的社会环境,才能让布鲁诺、图灵的悲剧不再重演……
透视的本质即追求真理。这既要个人有全面的视角、开放的思维,为探索而忍受枯燥、不顾危险,不为权势、不为既定道德、不因舆论而折服的无畏与勇气;还需要决策者,需要千千万万的民众,切切实实做到崇尚科学,尊重个性与言论自由
2.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沃德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隐着光彩的珠玉;表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可是害人之物。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突然,围裙扑地燃烧起来。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烈性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谈起。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艰难亦英雄。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拳王台上当称英雄。我国拳手武僧一龙面对屡屡落败,没有被对方表面的英雄光环和嚣张气焰所吓倒,不甘沉沦,细心挖掘失败本质,看到了对方强大力量下盲打的本质弱点,于是训练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决赛上,他将身体裸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使对手在连击十三拳之后无名指骨折,三拳辉煌地结束了比赛。从此声名鹊起,逆袭世界拳王。倘若武僧龙不能从实质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便很难有他的逆袭之路,也便无“中华第武僧在世了。
论古,《河中石兽》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利。而问今,正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双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就定能在鼻翼盈满生活的馨香。
3.无谓经验,难谓成功
霍布斯曾说:“积累的经验多了就会慎虑,就像积累的学识多了就会博学一样。”慎虑,意即谨慎思虑,而沃德便是这样一位统计学家。二战期间对于战机的加强,他提出的观点与众不同,力主加固弹痕少的部位。是无稽之谈,还是荒谬之论?非也,是累积的经验教他看的全面,教他将目光放于整体,思虑到那并未返航的战机。由此可知,经验乃为成功之宝,无谓经验,则难谓成功。
经验,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其虽无法直接促成事件结果,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赵括乃战国名将赵奢之子,年轻时便习兵法,谈起兵事无人能及,但却从未有过实战经验,最终代替廉颇成为赵将后,于长平之战中身死敌手;拿破仑因没有在北方寒冷的战场上作战的经验而致使滑铁卢战役失败;苏联因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而最终解体……或许他们的失败还有其他原因,但经验的作用往往不容小觑。
经验,是老槐树上隐于叶后的点点小花,虽不见,却送来芳香阵阵;又如漫山的野草,串成环,连成片,装点整个春天。利用经验,虽不似流星划过般稀奇,却可创造此般绚丽;不似铁树开花般离奇,却可创造此般美丽;更不似日月同辉般珍稀,但却往往如此般让人惊异。
为何沃德能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呢?是苦苦思索,还是刻意探寻?我想,是早已内化于心的经验叫他不自觉的将目光放在全局上。经验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亦可以从他人之处获得。牛顿曾坦言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学习了前人的经验,他才在科学的领域占据新高度;罗斯福曾向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经验,借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手段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因大多世代耕作,便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明了农谚,二十四节气等使后人受益无穷的内容。
“经验是真知与灼见之母,因而它的一切举止都是明智而坚定的。”欧文如是说到。诚哉!若无经验的积累,在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沃德怎么敢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呢?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的经验促成了美国的胜利。
经验者,成功之利器也,当其内化为一个人的思想的时候,该思想所指导的行为定会成为壮举;倘无经验,只靠独自摸索,其成功的几率怕是会小不少吧,正如:无谓经验,难谓成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