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欠条

图片发自App


 

绝大部分的人或事,时间久了,是会被放进大脑的“回收站”,并被彻底清空的;只有极少数的,被放进了记忆的“收藏夹”,虽然多年都不会想起,但是,只要有个小小“引子”,“收藏夹”就会被瞬间打开。

做小生意这么多年,积了不少欠条,很多是死账,索性一把火烧掉,眼不见心不烦。在整理中间,其中的一张欠条映入眼帘,让我呆呆看了好久,不禁黯然神伤!

写下这张欠条的人叫刘保成,洛阳偃师市人,是我的一个客户。欠条上的日期为两千零一年四月十一日。一去十七年,那天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

那日,我开着小四轮车,到附近乡镇村落的日杂店,推销我的炉芯(煤炉子的内膛)。这是一种新式的炉芯,市场上之前是没有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都好,只是价格比普通的高了许多。新事物接受起来比较难,大多店家对我都爱搭不搭的,不要钱代销都不愿意。和这家老板磨了半天,总算答应一试。老板把我引到后院,随便给指个堆放着杂物的角落,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我倒腾半天,才清理出一小块地方,找来苕帚打扫干净。然后把自己的产品一个个掂到那里 。数量虽不多,可架不住拐弯抹角路程远,我的货又重,累得够呛。

这时,又来了一辆货车,车上装的是石棉瓦。司机下车后,穿上那种在背后系扣子的蓝色大褂,就开始卸货。

我们打了个照面,他先冲我点头一笑,问:“小伙子做什么的?”我抬手擦了擦汗,回到:“做一种新式炉芯。”

“哦,我也卖炉芯啊,你给我介绍介绍你的炉芯有啥优点。”这时我才认真地看他,方脸,黑红黑红的,脑门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特别憨厚的样子,约莫有小五十岁。

虽然有些怀疑他是不是老板,但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介绍产品,就觉得兴奋。听我一番早已烂熟于胸的说辞之后,他说:“过会儿,卸完货,你开车跟我走,到我那里看看。”我赶忙连声说好。顾不上累,又帮他一起把石棉瓦卸了。

他的门市就在临近的镇上,没多久便到。那是一幢三层高的大楼,应该算当时镇区最好的房子了。一楼大厅很宽敞,货物比一般的日杂店多而且全,四五个帮手在不停忙活。他还真就是老板。二话不说,叫上两个帮手,帮我卸货。他也亲自上阵,不一会儿就卸完了,一百个。在当时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数了,因为其他家都只要二三十个。立马又给我写了欠条,不过只欠了一少部分200元,而剩余的380元竟给了我现款,这是我收到的第一笔新客户的钱。我甚至都觉得不该收这笔钱,别的店家可全都是欠着。

他的店虽然只是在镇上,做的却是半个市的生意,零售兼批发。几十公里内不管镇区还是村落,他的货都负责送到。所以他也成了好多产品的市级总经销,量自然就很大。

后来打交道多了,对他了解也更多一些。他话不多,极少拉个家常什么的。即便和人有了分歧,也是陪着笑脸,慢声细语地讲。实在讲不下去,他大手一摆,扭头干别的活儿去了,把人晾在了那儿。我这个人生性腼腆,虽然是做生意的,但要我像别人一样见人就哥长叔短地称呼,真心做不到。可对刘保成叫叔,总是顺口就出,一点没觉得生分。

在他帮助下,我的产品迅速打开销路。他一家的销量一度占到我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十天半月就要到他家送一次货,和他家人、店里的伙计都熟的像老朋友。他老婆也就是老板娘,性格开朗,说话声音哑哑的,总是很大声地和顾客说笑。后来还听说,因为老板娘家只有她一个闺女,刘保成是入赘过来的,老家原在平顶山好像。

以我的推算,远在零几年的时候,他的家资超过百万是没任何问题的。毕竟在他们那个县级市的同行里,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他又真不像个有钱人,终日一身蓝大褂。司机兼装卸工,从不见休息的时候。

2011年的一天,我同往常一样,开车去各个销售点上送货。在他们偃师市的另一家卸货时,那家老板突然对我说:“你知道吗?刘保成死了!”我顿时大惊,却并不信,回:“怎么可能,我四五天前还去他那里送货了。”他郑重地说:“真的,他们家失火了,死了两个人,他老婆也重伤。”接着说:“哎!好人不长寿啊!”

我的心忽地一沉,大脑似乎都变得迟钝起来。这家卸完货,也无心再去其他家送剩余的货,立刻开了二十公里的车,赶到保成叔的所在地。

店门紧闭,墙外黑乎乎的数条印迹,一直到蔓延的三楼。只顾慌张,我都忘了,此时他家怎么会有人!

问周围的邻居,说是晚上家里电线漏电引发火灾。发现险情后,保成叔让她老婆下楼,他则赶紧把老岳父背下楼,又拐回去背老岳母的时候,来不及了,两个人都命丧火海。

我在店门前徘徊了一阵,只能无奈回家。

几个月后,他店里有人打电话过来,让继续送货。到了以后,原来是他上大学的儿子辍学回来打理生意。他儿子本来假期就经常在店里帮忙,我们也熟悉。他一见着我,就哭地说不出话。我只能拍拍他的肩膀,却同样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

保成叔的老婆虽无大碍,但已无法再面对这个场景,跟着他们的大女儿去了平顶山。至此之后,再无见面。

不久,他儿子也把店转给了一个亲戚。

保成叔出事后,我在QQ日志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接触的客户不下百个,保成叔是最好的。天若有情,不该让这样的好人早早离去!”

今天,翻开那篇日志,才知道不见保成叔已有七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如在昨天。

这张欠条,我把它夹在了一个精装的笔记本里,永久珍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张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