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

06.29.2017-11.26.2017

出生于德国的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被称为“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这次在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里主要展出他的三个作品《科隆大教堂窗户》(Domfenster)2007、《4900颜色》(4900 FARBEN)2007、《条纹绘画》(Strip)strip(920-1), strip(921-2),strip(921-5) 2011。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1张图片

《颜色4900》灵感源自于格哈德一次为德国科隆主教堂重新创作的一扇在二战中损毁的窗户。格哈德用了11500块手工绘制的玻璃方块,72种颜色均取自于中世纪的彩色玻璃花窗,最后完成了这件作品《科隆大教堂窗户》(Domfenster)。

花窗修缮之初,大主教要求格哈德修一扇带人像的玻璃花窗。“不一定要圣约瑟、不一定要圣母玛利亚,那也可以是现代圣人如圣国柏 (Father Kolbe) 或艾蒂特·史坦茵 (Edith Stein) ,但总之要是人像。”教会下达了如此意愿。

格哈德得知了主教的要求之后, 却心存疑惑,到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到底做这些五百年前的设计还有什么意义? 他不知道该用哪个人像好,甚至他觉得,用人像根本不好。他漫漫地绘画着连自己也不满意的人像设计草图,开始后悔自己接下这一起案子,甚至一度想把它推掉。

人像设计草图画好后,他让几个相熟的朋友看了一下。朋友看见后惊叹说,哗,好美!而他则不屑每一个赞叹者,对这媚俗格外厌恶。他已经了然这是一个失败的尝试。他无法接受这件平庸的作品将在史册上永远铭刻他的名字。

他回想起最初自己是因为什么而决定设计那面玻璃:就因为他觉得自己过去的作品生命都是短暂的。它们可能在画廊悬挂一个月、在博物馆挂半年,最多在某收藏家的家挂上十年、二十年。然而花窗玻璃是永恒的,它将会伴随着教堂一直展示在那里。他70岁了,经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他已经走到了该思考永恒的年华。他喜欢教堂,因为教堂本来就是永恒的场所。

但他不是教徒。他本人是一个无神论者,并不相信上帝创造世界,也不忌讳向全世界表达这观点。但他相信上帝创造了欧洲文化,包括他本人的行为举措、观看事物的方法,也是在基督教二千年薰陶下培养而成。所以在教堂里面,他依然能够感受永恒,即使他不信神。这是他不收分文接下这项委托的原因。

也或许他根本无须理会教会的要求。大主教不是艺术家,他才是──而且是世界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他应该有绝对的决定权。古往今来,多少艺术家违背过委约人的意愿,最终创造出传世佳作?他一边想,一边拨弄手上那幅 color chart 。那是他的旧作,画布上工整地排列着数千款不同色彩的方块。在这幅 color chart 移到一面玻璃上的时候,他心里一惊,就知道自己找到了答案。凝视眼前的 color chart ,Gerhard Richter 如此思索。这就是科隆大教堂南端耳堂花窗玻璃应有的模样。除了这一模样,他什么都不要。

如今在这家最受游客欢迎的教堂里面,你还可以见到这幅高20米、由 11500 个方块砌成的花窗玻璃。113 平方米的面积上,拼合着72种颜色。最适合参观的日子当然是阳光灿烂之日,这样你就可以看见阳光穿透玻璃,把有“光之交响曲”美誉的七彩景象,投射到教堂那神圣的地板上。

2007 年,这件制作费高达370000欧元的作品揭幕。大主教 Joachim Meisner 没有出现在开幕仪式上。他始终觉得花窗玻璃用人像设计比较好。教会说他未有出席,不是因为不满意,只不过是出了差。也有人说较之于玻璃设计,大主教更不满的是 Gerhard Richter 是个无神论者。事实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中心展出的《4900颜色》第七版的变化是一件从未展出过的作品,典型的体现了格哈德画作中明显的客观性,消除任何层次的主体或表现意图,除去主观的表现意图,更加关注色彩,创造平等主义的语言。

格哈德说过,这是唯一不讲任何故事的绘画。即使抽象画其实也只是不存在的现实或未知的丛林的照片。不管是达达主义中“一切都是虚无”、“反艺术”, 超现实主义中的“扭曲”、“梦境”、“沉睡的潜意识”, 表现主义野兽派的“夸张变形”、“怪诞处理”, 都是格哈德所说的,强烈的在表达主观意识,是一种“不存在的现实或者未知丛林的照片”。而格哈德的作品《4900颜色》《条纹绘画》,则是“没有任何的幻想”。它们什么都不说,不引发任何联想。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全然视觉的物品。

抽象主义的产生还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伊顿曾说过,节奏是一切艺术的基本原则。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这和底特律起源、柏林得到发扬的Techno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俄罗斯结构主义,马列维奇作品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2张图片

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作品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3张图片

曾在柏林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任教的康定斯基作品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4张图片


格哈德在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的第二个系列作品是《条纹绘画》(Strip)strip(920-1), strip(921-2),strip(921-5) 2011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5张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6张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7张图片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8张图片

这些线条是将七层颜料以笔刷层叠涂在一张小画布上,呈现不同的强度、色彩和质感。接着用刮板在画布表面刮擦,让隐藏在下面的颜色显露出来。不断重复刮擦和上色,最后将它拍照,再将照片进行分割和拉伸,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切割。这一系列延续了格哈德对21世纪摄影与绘画对话的持续探索。

伦敦southwalk拍到的巨型画,近距离还是可以看到条纹边缘是有画笔的线条的。但是北京的展画幅太小了,看久了会感觉眼晕。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9张图片

路易威登基金会(Fondation Louis Vuitton­)是LV所属的LVMH集团提议和出资建造的。旨在支持现代艺术发展,给全世界的艺术家提供相互交流和面向大众的机会。他们的藏品包括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艺术创作,也有LVMH老板的私人珍藏。LVMH能用路易威登基金会FLV做载体支持现代文化,其实对他们品牌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推广。而且在路易威登北京Espace文化艺术空间二楼可以通过一个介绍foundation的走廊,直接进入国贸的LV店里,店里有一些布置是与展品相互呼应的。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棒。一般的gallery会在出口处设置一个gift shop。而LV的展取消了这个设计,直接接入了自己的商铺。整个展览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只展出了几件经典的作品。就像是LV只提供精品给高端的消费对象。

这个介绍Foundation Louis Vuitton的走廊也很有特点,有一个很大的玉做的LV的logo,还有一些关于先锋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在法国巴黎城西的布洛涅深林(Bois de Boulogne)设计建造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据一起看展的朋友说,这个艺术中心以前还会在建筑的玻璃表层贴膜来办展览,总之已经给我深深种草,有机会去巴黎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距离信息可参考:http://www.ideamsg.com/2014/10/fondation-louis-vuitton/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10张图片

最后附上一张和strip的合影,下期预告,teamlab beijing

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哈德里希特 | 它们什么都不说,它们就只是那样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