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前副总统拜登被几位女性公开指责,之前在一些场合与她们讲话距离太近,或是某些身体的接触不恰达(搂抱、蹭鼻子等),令女性感到极不舒服不自在。他这样算不算是不守社交的规矩呢?
这是每个人可能都会碰到的问题:在职场同事之间,在学校同学之间到底保持多远的距离才是适当的?陌生人、朋友、男女之间怎样保持得体的距离?年龄相差较大的时候怎样的接触算恰当?
01.
目前没有一个完全标准的社会规范,但是有心理学家对这些方面进行过很多的研究。一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Edward Hall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贡献就在于通过他的研究把过去人们本能感知的一些东西理论化,进而把它推广到很多的领域当中去,他研究的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和社会关系。
Edward的研究结果中有三大因素四大关系:他认为气象(即冷热)、噪音(的大小)、光线(的明暗)这三大因素影响人和人的距离;亲密关系、个人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哪个关系因保持多少英寸,他都做出了界定。
1.Intimate distance 亲密距离 由零到18英寸(45cm) (通常是亲人、熟识的朋友、情侣或夫妻)
2. Personal distance 个人距离 由18英寸(45cm )到 4英尺(120cm)(虽然认识却没有特别关系,可以伸手碰到对方的距离)
3. Social distance 社交距离 由4英尺(122cm)到12英尺 (365cm)
4. Public distance 公众距离 12英尺(365cm)以外
这些理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引起了很大的震撼。过去一些人们本能知道的一些行为和意识,比如在一个公交车、电梯、地铁里面,它打破了一切原有的距离关系,人们被迫挤在一起甚至贴在一起。这个时候,人一定是不自在的。大家的目光会刻意的互相回避,陌生人之间尽量的保持沉默。
再比如在公共场所看到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我们多数情况会感到尴尬,不看人家。所以这一切表明,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距离和空间。当这个距离空间被打破时,我们就会不自在。
把这些不由自主的行为理论化以后对解读人和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02.
虽然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标准,但是还是有一个公共正常的规范。这个规范是在人类进化这么多年的基因、大脑当中的。当初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为了防范来自于陌生人的威胁产生的防护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保持距离。
Edward Hall 在60年代发表了相当震撼的两篇文章《隐藏的维度》和《无声的语言》,其中提到欧洲、北欧这种地方人和人的距离大一点儿。越是温暖的地方人们之间的距离越近。并非本能感觉的冷的地方应该像动物一样靠近互相取暖,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同。
Edward不仅研究身边的人,美国的人。还研究欧洲,亚洲的人。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全部进行研究。甚至连其他的生物之间都做了研究,认为生物之间也有这种远近的距离。还有年龄差距、文化背景不同、男女性别不同的距离的情况。
生活背景不一样影响距离:南美洲的人比较热情,他们的距离感就可以比较近一点(这里指的是物理定义的距离,据我所知,他们心理上的距离没有那么的近)他们不会容易感到被冒犯;相反如果有人小的时候由于个人的经历,受到过比如性骚扰、暴力攻击,那TA对这个距离看得就非常的重。防范意识,受到威胁的警惕会高于常人。
文化国情不同影响距离: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个人的隐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没有那么强烈。如果家里就只有一间房子,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无法实现这种标准距离的。观念上不会有特别强的距离感;而在洛杉矶人口普查时,我们家四房两浴,住了夫妻两人再加两个孩子,算是居住正常。如果再多一个孩子,就要归类为拥挤。这种条件下,人们的距离感就偏大。
美国电影院里,除了非常火爆的大片之外,观众把整个电影院坐满的情况非常少。只要有空间,大家观影时一定不会紧挨着隔壁的观众坐。虽然没有随身携带尺子,但有一个看不见的磁场指挥着人们的行为。大脑自然地就传递出一个信息,不能离他人太近。感觉会侵犯到他人或自己的个人空间。
03.
公众相处的准则和基本的礼仪,跨越了界限就会让人感到不适。朋友同事等比较亲近的人感到不适后还不好意思说,自己还以为对方是可以接受的,这会造成一些不愉快。科学实验也发现,这些距离感是大脑当中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在距离被侵犯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里有一块区域,这个区域是监视我们身体周围各种各样的情况的,特别要监视来自于不同的危险。当有人侵入了18英寸的距离之内时,大脑监视安全的区域就变得活跃起来了。开始防范、警惕,尤其对不认识的人。
南加州著名的学府加州理工学院,在2009年有一个著名的研究案例。当年一位42岁女性大脑里受过基因方面的损伤,刚好是负责监控管理安全部分的大脑里的扁桃体受损,在地球上只有十几个人有相同的情况。此女性对他人与她之间的距离变化,没有感觉。当一个陌生人接近她,即使靠得非常近的时候,她也没有不自在不舒服的感觉。
她看不懂别人脸上的恐惧,不能理解“恐惧”这个表情。也不懂人和人之间距离限制,往往为了表示亲密,会离别人特别的近,当别人有排斥的目光时,她不能解读。加州理工学院通过对她的研究,进而研究到人和人的距离与大脑扁桃体都有密切的关系。
04.
肢体表达有时无言当中就可以表达支持的信息,别人情绪低落时,拍拍肩膀一个拥抱哪怕是拉拉手,似乎就胜过了千言万语。这是双方沟通的一个方式,尤其是在亲人和亲近的朋友之间,都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刺激脑电波做出反应,让对方放松焦虑减轻。有不少的研究来佐证这件事情。
2017年Viginia和Arizona的两位大学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研究:电击实验。110个年龄、族裔、性别各异的人,他们的组合如下:夫妻、男女朋友、普通朋友、陌生人。不同人际关系定位下对大脑进行扫描时,查看扁桃体的活动,MRI图表可以显示出大脑对强烈情感的活跃程度。
在实验者脚踝上绑一个接受电击的电极,被告知将要有轻量的电击施加到脚踝上。在电击时,实验者和不同人际关系的人手牵手。扫描发现,当牵手人是配偶的时候,实验者大脑的反应是最弱的,因为恐惧感没有那么强烈。好像有一种寄托,有一个人跟你分担这个痛苦。虽然配偶并未受到电击。
这种被支持或有寄托的感觉,随着牵手人和实验者的人际关系的疏远程度加大,呈递减的趋势。牵手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的手,大脑内的电波反应跟没和人牵手时是完全一样的。陌生人牵手一点安慰作用都没有。所以熟人和亲友之间的身体接触是可以接受的,有可以表达支持的意义。
05.
把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行为理论化,对于电影制作也有好处。就像在影视节目中看到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直打哆嗦,我们也会觉得冷一样。它也是有一种感染力。
任何在美国大学里学习电影的人,都必须研究上面提到的Edward Hall写的这两篇文章。人和人距离的理论被电影大量的使用,变成了电影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之前的很多电影工作者本能的知道这些东西,但没有将其理论化。
电影里有特写、近景、中景和远景。特写可以是一个人面部,甚至只是一双眼睛。近景、中景和远景,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对一个人整体看得越来越清楚。这种东西对描述人的感情,非常重要。有时观众不知为什么被电影感动到,其实里面蕴藏着很多这样的技巧。(所以特写这个东西不能轻易的乱用。)
卓别林早在Edward Hall之前就说了一直影响电影的重要的一句话:远景拍喜剧,近景拍悲剧。香蕉皮的例子:远远的看到一个人在路上踩到一个香蕉皮,啪地一下摔倒了,我们觉得可笑。反过来近景拍摄,就跟着这个人看他摔倒,这个时候可笑程度大大降低。因为,近景跟着他时,让我们近距离变成了他,让我们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感使我们笑不出来。
当一个反面人物的特写出现在荧幕上时,观众与银幕的距离并没有变,但是这种拍摄的技巧让观众感到讨厌的人就在眼前,想要伸手把他推开。这就是通过电影的构图和手法,改变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表达了电影人想要传递的信息。
距离的理论推广到其他的艺术形式也是一样的,美术等这些都是共通的。
06.
另外2017年的"电击实验”研究还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什么样的国家,熟悉的亲友之间除了手之外,搂肩膀亲吻面颊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陌生人之间就仅限于手的接触了,除了手之外的身体任何部位的接触都属于越界。大部分人都不太能接受这种越界。
但我认为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对方的情绪处于大喜大悲的状态,需要周边的人来分担或分享。就是通常美国人说的“supportive touching"
一次在医院里工作时遇到一位墨西哥裔的女士,她在跟我聊天时谈及她母亲的病情,并主动的靠过来显示要拥抱的姿态。因为都是女生,她又处于悲伤焦虑的情绪中,我毫不犹豫的抱了抱她。
另一次是在Vegas的赌场里,我的闺蜜被一位刚赢了钱的男士高兴地抱了一下。虽然她并不认识对方,但是时间短暂,大家都处于很开心的气氛下,闺蜜的距离感又没有那么强,这一次对闺蜜来说,不算骚扰。
当然这些特殊情况还是要小心,判断不出对方是否愿意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避免。毕竟研究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人员们,目前也不能界定”supportive touching"是怎样的距离、操作、多长时间算得体。
反面的案例:著名的“胜利之吻”的女主角,就提到世人都认为浪漫的那个吻,对她来说并不享受。(在现在的政治环境下,应该算是一名“me too"受害人了)
07.
现代人对边界的感觉是越来越强,政治人物和职场人都要小心不要越界。
前副总统拜登用了越界的肢体语言,是为了表达亲民,可对于对方,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陌生人。鉴于他的名气没有当场发作或是拒绝,(而且他这些举动都是在公开场合做的,对方更可能是在大脑蒙圈的情况下不知做何反应),但是因为心理的不舒适还是在事后提出了抗议。
一个男上司问女下属是否需要肩膀按摩,对方考虑到双方的地位差距,女方也许不好意思拒绝,但心理却大都不能接受。《老友记》里的Chandler也曾为了如何躲避男上司“拍屁股”的行为,烦恼不已。
特别是在职场上,对方没有要求你帮忙按摩肩膀,或是张开双臂提出安慰的拥抱,请不要主动跨越社交肢体的边界。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雷区,千万别踩。
借用卓别林的话来形容Edward Hall的研究 : 近距离让我担心,远距离让我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