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朕影评的小伙伴们,应该都有所察觉,朕对斯皮尔伯格真的有种死忠的情节……
正好今天我们聊到史蒂芬14年的影片《幸福终点站》,借此机会,朕向所有小伙伴们强势安利一下我的男神——
在朕的记忆里,朕最早看的史蒂芬的影片是《黑衣人》系列。
不过可惜的是,朕当时并没有关注这个导演,只是觉得这部片子是真的很有意思。
对于一条到晚喜欢些吸血鬼、女巫、外星人的朕来讲,简直就是一个新大陆。
然而虽然很喜欢很喜欢,但是他到底还没升上男神的位置。
等到再后来,偶然的点开了他的《辛德勒的名单》,那是朕第一次被震撼到。
《辛德勒》这部影片在刚开始看起来,是让朕很吃惊、很意外的存在。
原本以为,战争类的影片,大多都是要像国内的好多电视剧、电影一样,打打杀杀、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
哪知道,整体看下来很是平静。
一毛钱想哭的感觉都没有……
不过真正等电影放映完,整个人都静下来的时候,突然就感觉这个世界安静地有点恐怖。
于是猛然地就懂了,这是压抑在电影之后的情感,是一种很成熟、很沉稳的情感。
它就像是《西游记》和《红楼梦》里沉淀下来的那种厚重。
真正的伟大不是将所有情绪随便宣泄,那是泄私愤,很直接,也很幼稚。
真正的伟大是承认、宽容与面对。
很难想象的,史蒂芬作为一个纯种的犹太人,并没有把德国人写得各种丧尽天良。
而是陈述了一个偶然良心发现的德国人,救了千百犹太人的故事。
也很让人吃惊的,在描写这个犹太民族的救命恩人的时候,他也没有将这个德国人百般的美化。
而是原本怎样,就是怎样。
他的情绪在压抑,不是为了更好地爆发或者给某些凶徒当头棒喝。
而是他觉得时间到了,他需要面对这个对自己来说很难面对的问题了。
在他身上,朕看到的不是一个像詹姆斯那样充满了圣光的伟人形象,而是一个真实的人。
一个真实、成熟且认真生活的人。
再后来,看到的就是他的《拯救大兵瑞恩》。
又是很让朕奇怪的存在,原本以为他要拍纯种的战争片,就类似《拆弹部队》的那种。
结果又是一部人性片。
很意外的,他看似有些幼稚情节的人性片居然罕见地没有引起朕的反感。
有人说,史蒂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但是在朕看来,他一直都是那个史蒂芬。
史蒂芬的独家政治片技巧就是,台上上映的是好莱坞的经典大片,台后同步演出大型政治风云。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比如《幸福终点站》……
史蒂芬一直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导演,于是从《辛德勒》一直到《华盛顿邮报》他从来没有停过。
他也一直知道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情节,于是《拯救大兵》最后的大欢喜情节,《幸福终点站》一个个惊喜的反转。
他更知道,他自己信仰的是什么。
于是从《辛德勒》开始,他将那股成熟的压抑感一步步变得更加自然。
他的每一部政治类型的影片似乎都在平静地说着:
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但是我们依旧需要微笑地活着。
所以在《幸福终点站》里,那个倒霉催的男主维克多才可以一次次坚强地爬起来,将自己的生活搞得多姿多彩。
但是这种平凡的生活却又不是不负责任的,世界在发生什么他几乎全部了如指掌。
然而就因为他的技艺纯熟,所以根本不用多加笔墨。
在大背景上寥寥几笔,所有的人便都知道了问题所在。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很厉害,也很令人震撼。
再到前文说起的《黑衣人》,史蒂芬在电影上别有一种顽童心态。
从《大白鲨》到《第三类接触》,再到之前火的不行的《侏罗纪公园》、《头号玩家》,还有传说中的《E.T.》。
几乎上天入海,所有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被他尝试过了。
他知道怎么玩电影才有意思,也明白什么样的电影才甚合观众的心意。
他就是个电影天才,将电影的语言随意地颠来倒去随意切换。
他也是个智慧、善良而勇敢的存在,知道如何将黑暗的事情,以温和的方式搬上人们的谈话桌。
我们需要的不是仇怨,而是妥善解决事情的办法……
文末点赞~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