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之间,《酷说周易》己经写到了这里。
如果要问六十四卦中,哪个卦最适合现代人品读?或者说,通过对哪一个卦的解读,容易将现代人带往了解和觉悟生命的那个分界点上?
老酷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豫卦啦!
周易64卦384爻,总的说来,不乏像坎蹇困屯否剥未济等等这样凶多吉少的卦,令人感叹人活一世,实属不易啊。
而雷地豫卦却完全不同。——“豫”为愉悦。雷地豫,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春雷震动,大地振兴,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人们举行盛大仪式,颂扬大自然神奇力量,庆祝生命的欢腾和喜悦。
豫卦: 生命是为了追求豫乐而来。或者说,生命本身就是“豫”。
当你痛苦时,你是悲伤、沮丧、愤怒、紧绷、麻木的,你忘记了在你内心深处,始终有一股持续不断的豫乐之流。一个人如果一生当中从来就没有遇到这种豫乐,他的生命之花就几乎没有绽放过。
豫乐,是生命的温度,是生命的光芒。
豫卦与谦卦为正覆关系,地山谦转180 度就是豫卦。纵然你维持着非常谦卑的姿态,显得默默无闻,极其低调,一般人看不出来,但是明眼人只一眼就知道,你内在的豫乐如同光明遍照,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遮盖。
豫卦: 利建侯,行师。
豫卦: 有利于封侯建国,出师作战。
五千年以前,在古印度有两支军队开战。主帅阿朱那要面对的敌人是他的伯父和堂弟。面对与昔日亲密之人的战斗,阿朱那感到犹豫,内心泛起了脆弱和悲伤。
关键时刻,他的老师教他一一“你若战死,将飞升富丽的天堂;你若战胜,将荣享地上的荣光。你当觉悟地做你该做的事,不依附于对生死成败的忧虑,不要让悲恻、哀伤的泪水弥盖自我。为战而战,你将永远不会招致罪业。”这番话使他从悲伤之中走出来,坚定地投入了战斗。
一个人如果具有超然的智慧和稳定的心意,那么无论前方战鼓轰鸣,还是万劫雷霆,都无法打破他平静和智慧。这种心无罣碍、心无恐怖,不再颠倒错乱的状态,就是“豫”。
初六:鸣豫,凶。
人们口中说着的、耳朵里听闻到的关于“豫”的事情,去思念和寻找这种闻之于外的豫乐,是完全错误的一一思念会产生执着,执着会产生欲望,而欲望只会令你与生命真正的豫乐越行越远。
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余光中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同样道理,天天谈论豫乐的人,说明他不能没有豫乐,实际上他并不豫乐。而真正豫乐的人,他们都喜欢沉默不言。
凡是在美国唐人街漫步过的人,都会看到一尊塑像,塑着一个携着布袋的大胖子。人们称他为快乐的中国人或笑笑佛,在佛教中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是唐代人。他不自称老师,也不收徒弟。他只是带着布袋漫步街头,把乞得的小食或水果分给围在他身边戏耍的孩子。
一次,他正在街头乞讨,一位禅师忽然朝他一拜,问道:“何以为乐?”
他立即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可对方并没有领会,又问:“仅仅这样吗? 究竟要怎样才能离苦得乐?”
这位快乐的和尚,立即背起布袋而去。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布袋和尚不用言语,只是显示他放下一切的状态,可是对方并没领悟,再次追问。布袋和尚见对方执着,便背上他的布袋离去,这是告诉对方一一放不下就不要放下,背上它一起走!现在,我已经替你把苦恼背走了,你自已还要执着不放吗?和“把心拿来,我替你安”的公案,其实是一样道理。
布袋和尚不回答,是因为他知道所谓豫乐是不可说的。真正的豫乐超越思维层次,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佛教不谈乐,只说不苦。
事实上,“生命是为了追求豫乐而来”,这句话本身就是“鸣豫”一一如果人们听了这句话而断章取义,凡事只求愉悦轻松,逃避责任苦难,只会种下祸根。(所以今天咱们不是在鸣豫,而是在聊八卦儿,如果聊到你心上,你就开心乐一乐。)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心意坚定如石,稳处自我之中,摆脱一切二元性的束缚,不为身外之物所诱惑,不为生死荣辱而焦虑。这样既使不用花一天的时间,就能觉悟真正的豫乐。
介通“砎”,是坚硬的意思。介于石,比喻为人做事像石一样坚毅而又守仁,百折不挠,勇于战胜一切险阻。石的特性,坚稳纯真不造作,刚强沉着有灵根,在纷纷扰扰的世间不为所动,却又自得其乐。
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具备这样的品性,就连黄蓉绝世聪明之人,在他面前也要化躁为安,化智为乐。当然这是小说作者缔造的人格形象,现实中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六二在六二、六三、九四形成的互艮中,艮为山,为石,为止。所以六二停止了追求“豫乐”的脚步。这样一来,反而自然而然地达成了“豫乐”一一生命原本的真实状态。
像磐石一样安住于当下,保持沉稳安宁的心境,但不是脱离这个世界去另寻一个定境,不是说在这个世界之外另有一个单独存在的豫乐境界。生命的豫乐,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从来都是与我们同在,与我们一分一秒都毫不分离。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盱(xū),张大眼睛的样子。视觉是我们获得外部信息的主要通道,是感官之乐的主要来源。盱豫,目光追随外界而获得快感。
面相学中有一个不传之秘,看一个人的面相,可以其它都不管,只看眼神。好的眼神,一定是含光不露的。只有思想和心智强大,真实面对自心的人,才具有明亮而又内敛的眼神。
现代人整天沉浸在电脑、电视中,眼睛看到屏幕中虚拟的花花世界,心也跟着幻境中的假象乱跑,特别损耗精气神。什么近视、老花都因为是看多了,看伤了。
现实中也一样。惯于“盱豫”的人,一遇到迷人的场景、动人的色相就收不回眼神,心立马被牵走了。等一念回转,发现太迟了,早己不知不觉很走神大半辈子,人生尚存的时间也不多了,于是心中又产生忧虑、懊恼。
六三在坎体中,“坎为心病,为加忧”,六三阴居阳位不当位,不能静守逸豫之戒,因此有悔。所以一一收回目光,只是看,心不跟着眼光跑,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只是在我视线中来来去去的一个影像,我不会想截留或保存它。
脸上的双眼回光了,心里的眼睛就睁开了。心里的眼睛睁开,就不为欲望滔滔不尽之流所扰。不会被欲望所扰,只是纯净地行动一一不要让行动结果成为你的动因。在纯粹中行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样一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使你感到迷惑和软弱。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九四,由此而产生愉悦,大有收获。不必疑虑,朋友都来聚合。盍簪(hé zān),是众友聚合的意思。
九四豫乐的原因,只因为他超越了“盱豫”这个阶段,不执着于眼耳鼻舌身意,不执着于追逐欲望。并不是说他就没有欲望,而是欲望进入他心中时,犹如江河流入满而不溢的大海,海水始终不增不减。他平等地看待沙石和金子,对待亲人、朋友、中立者、敌人、仇人一视同仁,并由此而产生豫悦且大有收获。
他深深地觉悟到,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宇宙中,别人在以影像的方式进入“我”的世界。在影像的世界中,无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无所得、无所失,只剩下无边无尽的豫乐。
少年问老师:“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老师笑:“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一一首先,‘把自己当成别人’,这就是‘无我’;然后,‘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就是‘慈悲’;接着,‘把别人当成别人’,这就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就是‘自在’。”
如果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自然“勿疑朋盍簪”,不论善人恶人也好,君子小人也罢,都是来帮我修习豫乐之道的朋友。一一朋友遍天下,个个助力我,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啊!
六五:贞疾,恒不死。
经过从初爻到六四,在思想平静,激情止息之中,你能够有力量穿越悲伤与恐惧,穿越世世代代传递的痛苦记忆,穿越更久远的时空的创伤,达到纯净澄明,天人同一,永恒不死的核心。在一切中看到我,在我中看到一切;对于他,我不消失,对于我,他不消失。
没有来去,无动也无静,你安住在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当下,一切都充满了无尽豫乐。过去和未来,都来源于心意虚构,一个人如果能放弃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许,纯粹地处于当下的超然知觉之中,便是行中道。活在当下就是充阙执中,就是与道合一。
在当下之中,你会感受到那股发自内心的豫乐。你会时时刻刻地感知“太棒了,这件事情居然发生在我身上”,一种生命的幽默感会使你禁不住发笑。
一天晚上,惟俨禅师在月下独行,不知不觉登上寺院附近的一座高峰。夜色清凉,村落宁静。远方不时传来一两声犬吠。尔时,天上的乌云渐渐散开,一轮光辉明月升至当空。
惟俨禅师抬头看到云开月现,情不自禁地对着长空大笑一声。这一声大笑如雷应地,响彻百里。那天晚上,澧阳的人都听到了这一声大笑。第二天,大家辗转相问,都惊奇地说:“昨夜和尚山顶大笑!”
朗州刺史听说此事后,作诗一首云: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如果你没有感受到那股发自内心的豫乐,如果你还持续悲苦烦恼不开心,那你就还是活在过去未来的两极之中。过去、未来皆是自心造作的乌云,清凉的月亮一直在那里,只不过被心头的乌云挡住了。是你自己一边紧抓乌云不放,一边懊恼为什么月亮还不出现。
松开抓紧乌云不放的手吧!只要你意识到当下才是你唯一拥有的真实生命,你又怎会舍它而去?你会觉得非常可笑一一何妨“月下披云笑一声”!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冥,死亡。面对死亡豫乐。成我的和我成的,一切终变易,没有过咎。“渝”,改变。知道真正生命的人不畏惧死亡。他沉着地去履行责任,放弃对关于生死的一切执着。他的存在与天地自然保持永恒和谐。人有可能在面对死亡的一瞬间进入“冥豫”,知晓什么是真正的生命。
昔时庄子鼓盆而歌,庆祝死亡的到来。死亡在庄子眼中是一个笑话。他对这个笑话报之以歌。如果你看见庄子的灵魂,他的豫乐就像温暖的阳光,轻柔地散布在天地之间。智慧到了最高是无智慧,无智亦无得。豫乐到了极点是无豫乐,无豫亦无悲。
人如果不能在面对死亡时把握自我,死亡就像残酷的敌人一般充满敌意。人若能在死亡来临之时把握自我,生命就成为至高无上的美妙馈赠一一没有人能赠送一件这样的礼物给你,实际上你一直拥有着它……
小 结
地,滋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雷,驱动万物生机而永不消沉。坤为地,为谦卑、喜悦、宁静,为与世无争的感恩。震为雷,为笑言、施舍、贡献,为万物之欢腾。
在写雷地豫卦时,老酷的内心深处时刻涌流着对生命的感恩。让此时此刻充满宇宙的豫乐,像春雷爆发一样,唤醒我们生命中的力量,伴我们迎接爱与祝福,伴我们永远走在祥和与宁静的道路上。
最后以一个故事结尾。
一天,一休和尚独自静坐参禅,几天都没有说一句话。师父见了,就叫一休到寺外走走。当时正值美丽的春天,寺外的草地青翠夺目,天空中鸟儿欢唱,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师父没有说话,只是安祥地坐在山坡上,一动也不动。直到夕阳落山,师父才起身,示意一休一同回去。
刚入寺内,师父突然抢先一步合上门,把一休关在寺外。一休愣住了,他不敢进去,只能在门外静候。
天色暗下来,暮色笼罩了山寺,四周的绿树,花草,溪流都陷入黑暗中。
忽然,师父在寺内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忙推开门走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树,花草,溪流……一切都在。”
一休大悟。
你的豫乐也一直都在,但是你一直都在找寻它。正是“找寻”这个行为本身,造成了你与它之间的障碍。像一休一样,认识到在你看不见它时,它也与你同在。
一一就是现在!
一一就是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