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袋口袋和脑袋,群学网学和自学

        2019年12月13日-17日全国教师培训机构发展联盟发起的第二节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管理与发展论坛,很难得的机会参与这么高规格的学习。这一次论坛是一次“四有”论坛。

麻袋口袋和脑袋,群学网学和自学_第1张图片
互加计划万里行

      有咖,在不久前参加过联盟组织的N师学院网络培训,就对本次讲课的老师有所了解。有来自首都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办公室的鱼青主任,有华东师大的李政涛教授,浙江大学的刘力教授,深圳示范大学的张兆芹教授……等等这些教育教学界明星学者。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也有民间公益教育机构,互加计划首席教育官吴虹,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更有一线优秀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分享。真的上接天,下接地。参加论坛的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确实是一场高规格的名师工作室论坛。

        有料。作报告的每一位专家都是各领域的精英,他们不仅仅在学术上让我们佩服,更重要的是专家们的人格魅力、气场。主持人主持也不一味小结,也有思考、提问,甚至还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教育界明星我们得追,这样的论坛我们点赞。

        有度。在理论讲述中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实际操作中有可参考度,面对当代教育的现状还有态度。

        有质。有前期准备和论坛专家的讲述,加上台下分组学员的交流互动,论坛的质量大幅提升。

        参加培训都会经历赞同、回忆、不了了之三个阶段。会场上专家讲的困惑似乎解决了,专家提出的解决方案似乎可以实施,感觉身上特别有劲,时刻准备回到单位大干一场;结束以后发现只剩下了一些回忆,专家的独特风格,学术观点;再往后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我要趁着脑袋还是热的,记录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怎样的麻袋,怎样的口袋,怎样的脑袋

      李政涛先生说,如何判断一次培训是否有价值,要看是否使我们眼界更开阔,是否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否解决我们的困惑。经历这么多的讲座,时间完全不够,台上专家感觉时间不够,恨不得把要说的全部告诉台下的学员。台下学员也没听够。

      我们带着麻袋来扫,过去我们用笔把重要的点记录下来,现在有了手机,可以通过拍照的形式记录要点,但是还是不够,生怕错过哪个细节,得全场录音才放心。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麻袋越来越大,越来越先进,装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杂。甚至到后来就没有口袋和脑袋了。全程摄像或者录音,时间太长,都在现场听过了,哪有那么长时间回看、回听?后期又如何将习得运用于实践?最后,麻袋变成了黑布袋,扎个口丢进我们内心不起眼的角落。

      为什么专家可以将事情想得那么通透?他们有不一样的脑袋。事实上不仅仅是脑袋那么简单,我认为还有生活、工作环境,专业、个人素养,做事、思维习惯。不同的生活环境就能遇到不一样的人,不同的人可以给我们不一样行为影响,不同的工作环境产生不同的工作风格。不同的学习经历造就不同的思维和三观。集合在一起就是不一样的脑袋。

        二  、为啥学,学什么,怎样学

        人工智能时期跟我们老师有啥关系?可能大部分老师还没意识到,人工智能到来将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影响的时候,我们头脑的第一个念头是,教师应该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吧?李教授更加深入的研究过这样的问题,能把当前热门的问题能研究成一门学问,是一种境界。每一次培训都会有种要好好闭关修炼的冲动,但当今社会的知识过于开放,真正闭关真的不符合实际情况。再加上人类社会丰富的文明,大部分人可能只是了解知识的皮毛有被迫通过手机填喂快餐文化。因此,学习在现代社会比任何一个阶段都变得重要。

        学什么?大部分成年人无法像学生时代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所以全日制集中专业学习不现实了。其实是每一个人一生的遗憾。这种感觉我在听刘力教授点评的时候感觉到,只有理论扎实了,才更有说服力。或许我们也能开发课程,但真正课程中蕴含的课程理论、专有名词我们一窍不通。所以,与我们做的事情相关的内容要学。就像抖音很火的导游,有了问这是什么树?专门去链接景区的花草树木名称,习性,这叫专业,更是敬业。如果没有专业的理论支撑,我们完成一件事情回头看发现,其实我们连最本质的东西都没把握住。

        怎么学?读书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人只有在读书的时候心灵是清净的,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能真正听到自己的内心。所以,无论科技如何发达,请将纸质书籍阅读作为最重要、最频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从书籍中获得最优质、最系统的资源。其次,片状知识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生活中中会遇见各种困难,而且非常棘手。这些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或许技能。当片状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可形成一种体系,久而久之就成为稳定的技能。

        三、学生成长与学习迁移,教师成长与学习迁移

        以前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关注的对象是学生。我们会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给他们制定教学计划,结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成长与学习是挂钩的,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迁移的方式实现。我觉得教师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已有知识迁移

        迁移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很多这样的知识基础,教学上的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通过培训获得理论知识,从学习时代学习获得知识,都是迁移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知识基础进一步学习,培养自己某一领域的专业素质,形成精品。如:语文专业知识可以培养自己写作的技能从新手教师到创作型教师。名师工作室创建方式类似的将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以名师工作室的方式呈现。

        (二)生活经验迁移

        生活是一门学问,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用数学,生活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教师成长同样能从生活经验中迁移。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些紧急处理的方式,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教学研究。

        (二)他人知识迁移

        教师成长不同于人群学习成长,因为教师掌握了一些教育和学习的经验。所以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他人的知识进行迁移,这也是开放社会最重要的过程。这里的他人可以是身边的同事,可以是自己的学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网络上的见面不见面,有具体影像没影像的人。我们从这些人身上都能受到启发从而获得成长。

        最后,学习永不止步,下一次发现自己没有学习的时候发现上一次发狠学习的时候已经是若干月前。

        一首打油诗结尾:

          改革开放四十载,中华民族大团结。

          大咖鹏程设讲台,绿手千里取经归。

          论坛听道带三袋,麻袋口袋和麻袋。

          信息时代新挑战,自我成长领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麻袋口袋和脑袋,群学网学和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