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系列:1 -《菊与刀》
文/墨白
提到‘日本’这个民族,国人脑海里会闪现抗日战争、钓鱼岛事件、樱花之国、AV女优等词,但大部分人只看到了表象,却看不到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而《菊与刀》却能让我们找到部分答案。
《菊与刀》是本研究日本民族特性和日本人生活习性的书籍,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人,著作此书是因为二战后期的美军亟待制定对日作战的方针政策,政府迫切的需要对这个陌生的东方民族有所了解,便要求鲁思·本尼迪克特使用一切方法研究日本思想体系。
由于此书诞生于战争时期,作者放弃实地调查,而是通过翻阅典籍和采访与日本有关的人来完成此书,这也是此书具有争议性的根本。反对的一方则提出作者本人并未亲自在日本生活,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力荐此书的则认为这本书是了解日本的入门书籍,完整的描述了日本人思想的极端与矛盾。阅读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岁月已经为我们淘汰了数之不尽的著作,留下的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用心研读就会找到某些答案。
一、为何日本人拒不承认侵华战争是罪恶的?为何日本民众在战败后对进驻的美军极其友好?
1、日本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世界上的无政府状态就不会结束,日本有必要为建立等级秩序而战,当然,这一秩序的领导只能是日本。而其发起战争的原因是,‘大东亚’为同一人种,日本应该帮助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国。
2、日本有一种变通的伦理,他们曾试图通过战争赢得日本在世界上的‘适当地位’,结果失败了。在战败后他们果断的抛弃了过去的方针,从而把精力转向另一方面,所以日本在战败后能够坦然接受美国插手政务。这也应当引起他国的警惕,因为它的变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日本仍会变成战争的发起者。
3、日本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对天皇的绝对服从,使得民众从不怀疑天皇的决策是错误的。即使是反战派,也不会对天皇有所怨言,而是认为天皇是被欺骗了,天皇并不知道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所以,无论是战争的发起还是战争的失败,只要是天皇下达的指令,他们都欣然接受。
二、改朝换代在中国是时常发生的,为何日本的天皇经久不衰?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其大部分的文明都是从中华文化中延伸而来,然后加以改进自成一派。其中森严的等级制度是日本的主旋律,不容置疑的忠孝理念是日本统治的奠基石。
1、社会等级制度和家庭等级制度
(1)社会阶层分明:在皇室和宫廷贵族之下,日本有四个世袭等级,顺序是士农工商,其中武士与其他三类人群又有明显的差异,武士对庶民有使用佩刀的权利。除此以外还有贱民,即从事污秽职业的人(例如掩埋死囚者、剥取死兽皮者),严格来说,他们在日本并不计算在人的范围内。
(2)家庭地位分明:日本家庭等级的划分依据是辈分、年龄、性别,即晚辈无条件服从长辈、长子拥有与父权相差无几的特权,女子无条件的服从家中兄弟的安排。举例来说,在日本家庭中,即使是已有几个成年儿子的父亲,若他自己的父亲尚未退隐,他便无权处理家中事务。
2、忠和孝
对于日本人而言,人生有两个‘义务’,一类是报答父母的恩,即‘孝’;另一类是报答天皇的恩,即‘忠’。忠孝的理念来自于中国儒学,然而日本的忠孝是强制性的,人人生而有之。若违背了这两点,人人得而诛之,当引咎自杀。其中日本的‘忠’是对天皇无条件、无限度的信仰,对国家法律的绝对的服从。而日本的‘孝’只局限于近祖,在严格的家庭等级中,媳妇必须承受来自婆婆的百般刁难,并且不能表露任何不满的情绪,否则会被视为不孝。
自古忠孝两难全的问题在日本并不存在,因为日本民众都信仰绝对的忠,即使因为忠君之事而做出弑父的行为,即使父亲本无错,也是被他人所敬仰的。
3、日本国民对天皇的绝对信仰
虽然日本的实权掌握在内阁的手中,天皇本人只是一个毫无实权的存在,但并不影响天皇是全部国民的信仰。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日本国民会指责政府的错误政策,却不允许任何人批判神一般存在的天皇。正因如此,天皇要求发起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并非没有改朝换代,只是无论如何改革,都不会取缔天皇的存在。
三、为何在中国被列入色情范围的AV女优在日本是合法的?
日本虽是佛教国家,但其并不谴责满足私欲,他们把肉体享乐当成艺术一样培养,被伦理道德所谴责的自慰和同性恋在日本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日本人的肉体享乐不仅仅是性欲的满足,他们还会通过洗热水澡、睡眠以及饮食酗酒等方式来达到肉体极乐的状态。正因如此,他们会通过冷水浴、牺牲睡眠和强行绝食等方式来测试意志坚定的程度。
四、日本的不投降主义真的仅仅是因为对国家的忠诚?
在战争年代,日本人基本不会成为俘虏,他们信奉战斗到死,在绝望的情况下,他们会用最后一颗手榴弹进行自杀,或者发起自杀式的进攻。极少数的俘虏,几乎都是在受伤或者失去知觉后无力抵抗而被俘的。
当他们被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再也无法为国奋战,而是感到‘在日本再也抬不起头来了’。因为他们蒙受了耻辱,对于从前的生活来说,他已经是个‘死人’。即使是他们的家人,也希望他们是光荣的死去,而不是如此耻辱的活着。他们清楚的知道,若是活着回归国家,等待着他们的也只有无止境的羞辱和死亡。
在丧失荣誉之时,也就意味着他们作为日本人的日子也结束了,此时的他们会走向两个极端,选择死亡或选择与盟军合作(做模范战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不投降政策是因为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因为军人的羞耻感和成为俘虏后的无法回头。
五、为何日本的电影和小说经常让人感到压抑与毛骨悚然?
境由心生,事在人为。过度的压抑存在于大部分日本人的内心,而这一切与日本的精神文明息息相关。
1、受恩与报恩
古语有云,‘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中国人会将别人的恩情记在心中,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回报。但恩情在日本是一种负债,无意中承受了他人的恩情会让日本人寝室难安,于他们而言,拖的时间越久,就意味着他们要增加报恩的成本。如此心理也导致了部分人在受恩后会怀疑施恩者别有所图。
日本人的恩情之中皇恩和亲恩是生而有之,唯有无条件的忠孝才能回报。其他的恩虽然不是生而有之,却是其一生必会背负的,例如师恩、主恩,对他们而言,恩无大小,必还之!
2、辱我者必加倍奉还
日本人崇尚忠孝,但不信奉以德报怨。羞耻感在日本的生活中极其重要,他们在意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当他们感到被羞辱和诽谤时,会穷尽所有手段去报复。
新渡户稻造曾说:“在复仇中,存在某些足以满足个人正义感的东西,我们的复仇观念就像数学的方程式,除非等式两边相等,否则我们总感到心事未了。”
3、义理与享乐的冲突
日本人以履行义务为人生最高理想,因为他们的精神信仰,也因为他们在意社会的看法,他们在义理与享乐发生冲突时必须放弃享乐。为了响应民族理念,他们的影视多以矛盾为主题,结果无一例外,主人公为了忠孝而牺牲爱情,甚至是生命,背负着日本式荣誉活下去。
4、日本的启蒙教育
日本的教育呈‘U’型曲线,童年与暮年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结婚过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正是这种儿童教育与成人社会的双标准让人难以适从,给他们的心灵蒙上极大阴影。
大多数民族的家是避风港,得到家族认可的人,就能得到家族的充分支持,也敢于与家族之外的人对抗。但日本社会不是,只有得到家族之外的人认可,才能得到家族内的支持。别人不赞成、不认可你,你就“侮辱了家庭名声”,在家里就没有你的地位。这可以看作是耻感文化的一种表现。
《菊与刀》的诞生距今已有60年的历史,虽然日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的道德观念仍在影响着现代人,压抑的环境和内心使得日本人每年的自杀率仍居高不下。
这个看似忠孝至上、恩义两全的民族,却用强硬的手段诱导民众舍弃一切与皇恩冲突的任何事物,包括情感的欲望,使得这个国家的民众成为薄情的刽子手。
此书还描写了明治维新、日本国民的自我修养和切腹自杀等现象,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于我而言,此书可读但不是必读。
题外话:
一个人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因为对《菊与刀》的好奇,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自己一直有个错误的理念,那就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实际上,虽然日本素有‘樱花之国’的美誉,但日本并没有法定的国花。严格来说,菊花才是日本皇室认定的国花,而樱花则是被日本大众所认可的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