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

1.图文结合列举说明园中造景手法5种

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

拙政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漏景: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

拙政园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 “借景”——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

拙政园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框景: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比如这一幅漏窗。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拙政园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四周均为落地玻璃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同的景色。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

拙政园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余音绕梁”的效果。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笠亭构成对景。

拙政园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点景:点景是用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 多指园林建筑的名称、悬挂的楹联、匾额等。用来沟通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表达造园者的人生旨趣, 设计意图和艺术情感, 通过寄情于物, 创造一个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深远意境。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装饰等作用。江南古典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寄托, 点景是其造园手法中应用最多, 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

香洲、芙蓉榭、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雪香云蔚亭借梅花的傲雪挺立等, 将植物拟人化, 暗示园主人的高贵品格。

拙政园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结合平面图对园中的主要视线关系进行分析

拙政园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远香堂为拙政园主建筑,与雪香云蔚亭相对,站在远香堂月台视觉是完全打开,恰能收进一池三山的景色。

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的最高点,也是全园景观围绕中心,它的视觉也是比较开阔,能看到大部分中园园区的景观。

梧竹幽居四面用圆洞门进出,四面皆景。

荷风四面亭位于湖心岛的山脚,四面通透,三面临水,与周围各建筑均有视线 上的联系,承接各个建筑,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赏景点。

绣绮亭位于中园一个高点,虽然比雪香云蔚亭的高度低一点,但是绣绮亭也能收进一池三山景区、枇杷园景区、远香堂景区的景色。

见山楼以倚玉轩、雪香云蔚亭为界,近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远眺梧竹幽居、绣绮亭、海棠春坞、玲珑馆、听雨轩;西起香洲为界,东止远香堂,可收中部位于南面的主要建筑群。

香洲能收进见山楼、荷风四面亭及雪香云蔚亭、东部水面上整个岛上景观,远香堂,倚玉轩及待霜亭,远观东岸梧竹幽居等景点,景观富有层次。

拙政园整体的空间组合特点是建筑和景观疏密布置得当,使游客在游园的时候观景、游景的“空间层次感”丰富而有韵味。在不同的建筑能看到中园园区不同角度的景色,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造景手法;同时,建筑趋向于群体组合,庭院空间依照地势错落布置,分散成各个景区,并且各景区的主题特色鲜明,富有个性。

拙政园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实测一个小庭院或三座建筑的大致尺寸,需绘制平立面图。

拙政园_第2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拙政园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拙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