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颐和园

文游天下(4)

颐和园

文/石岩磊


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亲祝寿而建造的,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昆明湖形似寿桃,万寿山状如蝙蝠,体现出乾隆帝的一片良苦用心。其占地面积达293万平方米,有各式楼宇3000余间,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而颐和园还是个名副其实的“造假”集散地,其中充斥着江南园林的身影与各地名楼的造型,如昆明湖是仿照杭州西湖而建,西湖有苏堤和断桥,颐和园则有西堤与十七孔桥,颐和园当中的谐趣园更是无锡寄畅园的翻版,另外,南京的瞻园、绍兴的兰亭、苏州的桃花坞、宁波的天一阁、武汉的黄鹤楼等等,无不成为颐和园效仿的对象。但如此众多的“赝品”集于一地,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它们和谐相处完美融合,彰显出建造者的苦心孤诣和精湛技艺。

颐和园中的著名景点众多,像仁寿殿、玉澜堂、乐寿堂、清晏舫、苏州街等等,都是游客必去的打卡地。横亘于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的画廊足足有728米长,它的长度为世界之最,于1992年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其目的是为了让乾隆的母亲游园时,免受风吹日晒之苦,还能随时欣赏绘于廊沿的故事画。每到冬季傍晚,十七孔桥就会出现“金光穿洞”的壮美景象,成为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圣地”。


颐和园曾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浩劫。1860年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洗劫了当时的清漪园,直到1886年光绪帝才开始着手修复。后来慈禧太后有退位还政的打算,就想将清漪园打造成自己颐养天年的“干休所”,于是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太和”之义。由于修缮费用巨大,慈禧太后假借在昆明湖开办“水师内学堂”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挪用了海军建设经费,1895年颐和园整修一新,此时也正是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之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强盗们再次劫掠了颐和园,两年后光绪帝虽进行了重修,但限于捉襟见肘的晚清财政,颐和园内建筑的规模与档次均大打折扣。

我曾在颐和园附近开过几天会,所以能早晚抽空进去游览一番,其中的景色此时此刻仍记忆犹新,可谓是:晨昏皆秀丽,冬夏无淡季,碧波浴朝日,浩淼映晚霞,万寿山顶近神仙,昆明湖畔远凡烟,十七孔桥底金光闪,八百米廊上彩画鲜,翔鸟忘归林,游鱼险自沉,亭台顾影怜,拱角独自闲,瀛台笑迎北上暖,高阁欢送南下寒,烟雨空蒙胜江南,风和日丽赛草原,三山五园甲颐和,五湖四海冠夏宫。

而抚今追昔,我不由得感叹道:乾隆孝心可鉴造清漪,英法恶贯满盈抢珍宝,慈禧巧立名目改颐和,光绪无可奈何事修补,可惜了物华天宝,可悲了北洋水师,可恶了慈禧西太后。尽管有学者证实,修复颐和园真正征用海军衙门的经费有限,但慈禧太后沉湎于享乐,贻误海军装备更新换代却是不争的实事,说她是导致近代中国走向痛苦深渊的罪魁祸首并不为过。慈禧不顾民族大义,一味地专事手中的权柄,最终使得我们错失了多次与世界接轨的良机。

每每想到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英雄们,作为一名老海军,我都会痛心不已,颐和园中的秀丽景色也便蒙上了一层灰纱。朦胧中我似乎听到了镇守昆明湖的“金牛”在低吟,看到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歌妓在轻歌曼舞,闻到了佛香阁里袅袅飘散的烟气。只有祖国永远强大昌盛,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赏心悦目的景致才能长存,人民方能永久富足安康呀。

2021.5.2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岩磊/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