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生几何(5)——向回忆索画

三木的生活,如身边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悄无声息地流淌。只是放书的架子里,慢慢堆积了比他自己还高的书山。看着那一堆书,三木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多年后的三木,脑子里常常想起一个画面:他在路边目送着老师离开这片黄褐色的土地。老师年轻的背影,却显得极其沧桑孤独。

这是一个春天,也是赣南少见的晴天。路的尽头,有一颗随风摇曳的垂柳。在云天交接的地方,有一丝丝亮光,带着粉彩、带着一线不羁的银光,闪耀着和整个瓦蓝的天空对峙。

四周是少有的静谧,除了春燕的叽喳声,再也难以听到其他混杂着生命的气息。但是三木知道,这方看似静谧的土地上,其实孕育着生命。

他看到了三两头在不远处拉着犁耙缓慢行走的耕牛,就像他的老师一样,默默前行。他们肩上背负着重量,也承载着希望。就像这片目前没有太多生命迹象的土地,将会有稻苗吐芽、生长。

这些稻苗,将在收获的季节变成一株株稻穗爆满的水稻。这片毫无生命迹象的田被耕种稻谷,历经汗水和收割之后,它们一起养育了这里的百姓。见证了这里的生命轮回,也参与了每一个生命的生息和孕育。

它们是静默的一群生命,却用自己的生命养育了更多的生命。三木将目光从远处收回,逐渐又陷入了沉思。

他不知道脑海里的画面从何而来,也分不清这究竟是真实的记忆,还是错乱的思绪。但是,三木清晰地记得某些细节一定发生过,只是这里又夹杂着细微陌生的东西。

后来当他在书架里看到曹文轩的时候,一切都有了答案。只是这个年代的小孩,已经不读这类书。

当时,曹文轩是三木心中的一座大山。他朴实的语言,没有多余的修饰,却给了年少的三木以最广阔的遐思。多年后,虽然人物和具体的故事情节已经模糊,却在三木的心中留下了很多朴实的念想。

阅读往往就是这样,它留给读者的远远不止是具体的情节,更珍贵的是多年后在心里留下的一片净土。

在那里,我们即使不记得书中勾勒的画面,即使历经时间的洗礼之后,作者原来想表述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但是,阅读带来的情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真假难辨的画,这也是阅读给读者留下来最宝贵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章人生几何(5)——向回忆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