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

我们在本节讨论的范围包括:

临床心理学为什么要本土化;

文化心理学;

话语权的重要性;

中国学派的涌现-- 新一轮的大事因缘。

*  *

临床心理学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临床心理学离不开当事者的文化社会背景,这就得要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入手。

因此,我们选择从「文化心理学」切入,回应临床心理学为什么要本土化的问题。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张图片

文化心理学背后的其中一个动力和推手牵涉到「话语权」的问题。

这是说,谁对中国人的心理现象说了算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杨光斌指出,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2张图片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话语权被褫夺了个多世纪。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3张图片

「被凝视」(being gazed) 下的中国形象,作为历史见证,大量漫画和电影海报说明了这点。


在西方文化霸权的长期「睥睨式凝视」及拉康-福柯所谓的「训诫式凝视」(disciplinary gaze) 下,清末以来,除梁漱溟和学衡派等少数例外,中国知识精英大部分都陷入,


后殖民理论的创始人爱德华.瓦迪厄.萨义德 (Edward Wadie Said) 在《东方主义》一书里指出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4张图片


在华人历史里,也许除了 “yellow peril” (黄祸)、 “Chink, Chink, Chinaman” 和 inscrutable (不可思议) 这三个词汇外,没有哪个外来词较「国民性」,在言说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化历史进程的脉络语境里,更戕害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无视这点,是近当代中国主流知识精英分子自觉或不自觉的重大缺失之一。

“Chink, Chink, Chinaman” 这个英语词汇,虽然与 Frenchman 或 Englishman 等英文字有点近似而可被译成「xx国佬」,但 Chinaman 这个字是 “Chink, Chink, Chinaman” 整个字汇的简称,本身并非一般粗言俚语,而是一个种族仇视的字汇,把它翻成「中国佬」,根本无法显示英语原文对中国人 / 华裔的歧视 / 鄙视的恶毒。

在北美洲华裔争取得到相对平权之前,笔者曾多次亲耳听过北美洲土生土长的华裔十分气愤地声言,如果有人胆敢在他 / 她跟前叫 Chink, Chink, Chinaman,“I will kill him”,可见该词对土生华裔的心理产生屈辱感之大。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5张图片

为什么会是这样?

把马克思在《路易 ·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里的话,稍加扩展,用来描述自鸦片战争以来相当长时期沦落为弱势民族的中国人的境况,也很贴切。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6张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摩罗在〈「国民性批判」是否可以终结?〉一文里指出,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7张图片

中国人作为「被凝视」而广泛地被传播的形象,是美籍传教士明恩溥 (Arthur H. Smith)的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书。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在〈「被别人表述」:国民性批判的西方话语谱系〉一文里,对所谓「国民性」有深入的透析。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8张图片

明恩溥的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一书的其中一个中译本《中国人德行》的出版商在该书的内容简介里声称,中国人得要「通过他人来审视自己、改进自己」。

我们以眼镜比喻观者的世界观,对此作出回应。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9张图片

我们借用丰子恺先生一张拿剪刀的漫画,用以表达话语霸权者借「普世价值」这剪刀行「强制的一致性」(imposed-etic) 之意。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0张图片

问题是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1张图片

话语霸权者的「成功」处在于,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自卑情意结。

打个比喻,象一个人被强暴后,有人说「你得通过施暴者来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看看自己的行为哪方面出错」的二次伤害!

自卑情意结会怎样伤害一个人 / 民族的自尊 ?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2张图片

我们引用刚离世不久的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Jacques Gernet) 的一段话,来解读明恩溥 (Arthur H. Smith ) 写作《中国人德行》(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的潜藏动机之一。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3张图片

最有力的证据,还是来自明恩溥自己的说话。

我们引用胡适的言行,不仅证成明恩溥 (还有已故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斯) 的用心,胡适并且全心全力支撑上引摩罗的话而不自知 (又或者,胡适有意为之)。

胡适是庚子赔款 (第二批) 能够到美国留学的受益者,他的言行,完美地证成明恩溥和詹姆斯向美国罗斯福总统力争庚子赔款「退款兴学」,作为培养「一批既熟悉美国又与美国精神相一致的朋友和伙伴」的动机;胡适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说的话,深层原因亦在此。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4张图片
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_第15张图片


[未完,下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章 导论 / 1.4.1 文化心理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