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过年了,那些过年才会有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有哪些是你一想到就充满年味的东西?
大红的对联?鞭炮烟花?小时候的糖果?最想要的压岁钱?
小时候盼过年,大概从吃完过年的糖果就开始了。 数着收集起来的水果糖包装纸,算计着离过年还有多久,大概就是孩子们闲下来能做的事了。
我最想的是守岁时爸爸陪我们玩游戏和讲故事的情节。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可到过年跟前是一定会回来的。我们的年,大概就是从爸爸回来的那一天开始了。
爸爸回来,就能带着我们去买新衣服;就能陪着妈妈置办年货;就能在晚上关了灯给我们讲故事。而到了除夕之夜,爸爸会打来水让我们姊妹都用新买的香皂洗手,然后一起帮妈妈包饺子。
爸爸和妈妈比着谁包的饺子好看,还让我们做裁判。而我们只能负责团面和捏皮,还有找一个新的硬币洗干净,让妈妈包在饺子里,看谁会吃到这个包着硬币的饺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会有财运。
而印象中,我们姊妹就没吃到过,好像都是被爸爸吃到了。有时候,爸爸会鼓励我们,说你们看,饺子剩下的没几个了,一定在这几个里边。而我们吃到撑也总吃不到。现在想来,大概真的有几分可信吧,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认为家里只有爸爸能赚钱,所以那个硬币也只有爸爸才能吃到。
吃过饺子,爸爸就会给我们压岁钱,教我们玩游戏。玩累了再给我们讲过年的故事。开始我们一个个都喊着要守岁的姊妹们,在爸爸那具有魔性的声音里,都睡着了,只是睡着的迟早不一样。
而就是这迟与早,也成为我们在新年第一天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谁能把爸爸讲的故事说的比别人多一些,那么就表示谁睡着的晚。谁就可以炫耀一阵子的。
大年初一,穿着新衣服,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生了六个儿子,爸爸是老大。所以爷爷奶奶的孙子比较多,爷爷也会给我们压岁钱,因为孙子多所以给的都不多。
爷爷会从一个绣着精美图案的旱烟袋里倒出一堆硬币。然后在炕沿上摆一排摞起来的硬币,因为面值不同,所以高低也不同。爷爷会让最小的孙子先拿,然后依次按大小拿。小的弟弟妹妹都高兴的以为自己拿的多,其实爷爷公平着呢。
那时候总觉得爷爷奶奶那里过年的小吃食最丰富。会有核桃,柿饼(这些好贵,我们家一般过年都不会买的),我们家过年只有花生瓜子,和水果糖,还有水果罐头,当然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对“年”的期盼。
有时候会在爷爷奶奶这里吃饭,叔叔婶子弟弟妹妹,两个桌子还坐不下。我们小孩子一般都是自己的妈妈找个碗,添上米饭然后把各种菜加上让我们端着吃,或者自己找个地方去吃。
有时候小孩子嘛,玩的比较疯,吃饭的时候就累的不行了,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有的坐的地方偏僻,睡着也不知道,然后就各种找,急坏了所有人。等找到了又是气又是笑。那个睡着的也醒了,然后看着大人们都笑的东倒西歪,一脸茫然。
过年放鞭炮是必须的,胆子大的孩子吃饱喝足了,就开始到放过鞭炮的地方寻找那些没有点燃的鞭炮。要是找到还有捻子的鞭炮就直接放了,要是那种没有点燃但是没有引信捻子的,就把它拧开,倒出里边的火药,用香头点燃,那瞬间引燃的火焰也是和焰火一样漂亮。
就这样走亲访友,天天过着开心快乐的日子。等到过元宵节,爸爸会准备一些谜语让我们猜,猜对的还有奖励。
然后,年味就慢慢的淡了。外出的人,开始陆陆续续的离家了。妈妈也开始给爸爸准备行李了,我们在一边看着,听妈妈叮咛着爸爸一些事情。等第二天醒来,爸爸就不在家了。
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习惯爸爸不在的日子,可是没关系,孩子说忘就忘了。等开学了,和小伙伴们一起讲述过年的趣事,就会忘了所有的不开心。小伙伴们会拿来自己过年集下的糖纸,比较谁的漂亮,谁的图案花色多,谁的糖纸是别人没有见过的。
还有更认真的会拿自己重样的糖纸和别人去换自己没有的花色。孩子的“年”是过的最早的也是过的最慢的。剩下的糖果会省着吃,如果谁能在别人都没有了以后还能拿出来糖果,那是得多招人羡慕啊!
为什么现在回忆童年过年总是那么有意思那么幸福呢?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已经在物质上没有欠缺,所以很难感受到那种拥有时的幸福,与期盼中的激动。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少了一些仪式感,也就少了一些对节日的尊重。
我常说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那个时候幸福,因为我们那时的生活还很纯净,没有被电视和手机污染。而现在孩子的兴趣与童真都被手机和游戏侵蚀的几乎没有了。
如今这些看不起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们,他们何尝又不是可怜呢?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又怎么能懂得我们的那种在期盼中等待的幸福呢?
马上就又到过年的时候了,现在少了对年的期盼,那是因为害怕过了年自己又要老一岁,害怕时间过的太快。这是对时光的眷恋,也是对童年时过“年”的一种怀念。
愿岁月不老,祝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