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启示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接触历史。小时候听历史故事,长大后学习历史事件,研究历史的意义。有些同学抱怨,难道我们学习历史只是对为了考试吗?学习历史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用呢?我想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历史的作用。

历史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告诉我们走向何处。

我学习历史,得到的最大体会是从历史中学到智慧,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生活。从古代成败兴衰中感悟经验教训,以史明智。

我从《史记》中学到了对待成败的态度。“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太史公的这段话,令我获益匪浅。司马迁受辱,为的是完成《史记》;《史记》成功著完后,太史公归隐山林,巨著藏于深山。对于自己一生的成败得失,司马迁淡然处之,最终让世人不知所踪。二千多年前这位智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不妄喜,不惶馁”从历史烟云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这种态度对我们今天生活的指导意义。

我从历史中学到了感受外物的心境。“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等名言,是范仲淹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担忧,是他忧国忧民的体现。然而我最欣赏的是范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与上面所说的“不妄喜,不惶馁”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位北宋朝宰相的身上,我领悟到了对于外物的得失或成败,个人应当平静地去看待,客观的评价事物,超然万物的心境,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我从古代历史中品味到了中国社会的纷繁多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秦汉是可敬的,明清是可恨的,两宋是可爱的”。两宋是指从宋徽宗即位到宋高宗禅位这一段时期,此间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经济重心完成了彻底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中华各民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南方有南宋,北方有大金,西北有西夏;各种曲艺文化从宫廷贵族到平民百姓扩展,逐步达到雅俗共赏;中华大地烽烟四起,南宋有中兴四将,金国有百战名将,英雄辈出。从这段动荡的历史中,我明白了只有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相互融合,才会将社会推进前进,才会推动历史发展。

我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看到了内在道德力量的伟大。“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仅仅靠内在的道德力量就自觉放弃了最高权力”。这是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美国“国父”华盛顿的评价。每次读到这儿,我常常感动不已,那该是多么强大的内在力量,能促使人类克服人性之弱点,放弃最高权力啊!华盛顿作为资产阶级中的优秀人物,的确是实至名归。《国家拐点》这样评价美国开国总统说:“资产阶级整体上是一个剥削阶级,但这并不排除它的某个成员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优秀人物。无产阶级整体上是一个先进阶级,但这也不排除它的某个成员成为一个腐败落后的人物。关键在于每个人能否自觉修炼和每个阶级能否建立约束自己成员的监督机制。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我找到了自身的弱点与不足,一个人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内在道德修养,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才能在今日的社会安身立命。

无论是史书典籍,还是精神遗产,不管是灿烂文化,还是优秀人物,我努力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先人留下的财富并从中获益,进而来指导现在的学习与生活。

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生民立命”那是“食肉者谋之”的事,而“为往圣继绝学”则是我们正在做的。为什么中华文明没有像其他文明古国遭到外来入侵后即被消灭掉呢?为什么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流传至今而从未中断呢?我想关键在于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极具包容力并且富有极强的生命力。中华各民族对历史文化的以同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共御外辱。所以,当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遭受外族入侵时,我们便能够从历史先贤的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便能够继承历史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便能够同心协力共抗外敌。

我们学习历史不单是“为往圣继绝学”,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找到归属,继承传承中华文明。现在的历史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从书本中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而是需要我们学以致用,从理论走向实践,运用到我们生活与工作中,我想这不但是对古人的尊重,而且是给予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历史的作用是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告诉我们走向何处的。在历史中与古人进行心灵沟通,品悟那些曾经的历史,在现代社会,历史终将再次给我们帮助,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感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