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

国庆期间,在“得到”app 听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以下是俺的笔记。有缘看到这篇笔记的小伙伴们,但愿你们能从这里面有所收获  (* ̄3 ̄)╭❀小花花砸你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_第1张图片
《自我发展心理学》下单后的奖赏

贴“思维导图”于此: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_第2张图片
第16节与17节思维导图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_第3张图片
第18、19节思维导图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_第4张图片
第20、21节思维导图

补叙性文字:

001  第18节:woop思维:克服障碍的计划“ 实例”(๑❛ᴗ❛๑)

事业单位工作了两年的男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价值,每天感觉很累,想回学校重读个心理学研究生。

但他工作虽清闲,每天回到家还是不太想看书,他来问陈海贤老师“有什么办法提高行动力?”

陈海贤老师:“如果你考上了理想院校的研究生,会有什么好处呢?”

男生:“那时我就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会遇到更好的老师,跟着他学习心理咨询,最后还能找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工作。”

陈海贤:“那你考研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障碍呢?”

男生:“我是跨专业考研,难度很大。想上的学校竞争又激烈。所以,有时候会情绪不好、没有信心,觉得好多内容都没法掌握,甚至会跟自己说,反正我也考不上,干脆就别准备了。”

陈海贤:“那如果你情绪不好,你会怎么克服呢?”

男生:“如果我感到情绪不好,可以找朋友聊聊,可以写写日记。”

陈海贤:“如果我这么想,那我就跟自己说,无论考不考得上,我都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一次。”

陈海贤:“好,那你就把它写下来,做成计划。”

后记:男生真地照着woop 思维格式写了。过了一段时间,他来向陈海贤道谢,说确实效率提高了不少,情绪也好了很多。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_第5张图片
woop 思维格式

人要仰望星空,才会觉得生活有奔头,也要脚踏实地,才不至于迷失在幻想中。woop 思维就是一个让我们既能仰望星空,有能脚踏实地的工具。

补述性文字:

002  第19节:控制两分法|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实例”

有一位博士生面临毕业,博士毕业是有要求的,需要发一篇SCI文章才能毕业。这位博士生很焦虑,来向陈海贤老师咨询。

博士生:“老师,你说的看起来有道理,但发表文章不是我能决定。我既不知道实验数据是否理想,也不知道老板是否有空帮我改,更不知道编辑会持何种态度,我做计划有什么用呢?”

陈海贤老师的解析:他说的是实情。这种不确定、不可控的感觉是一种很糟糕的感觉。很多人就是因为想到“我什么也控制不了”,才会变得很拖延。

可是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不可控的事情背后,都有它可控的成分在。比如:

“你不知道这次实验的数据是否理想,但你知道多做几次试验,更可能获得理想数据。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灵感,但你知道多读几篇文献,会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研究灵感。

你不知道老板是否有时间帮你修改文章,但你知道多催他几次,他更可能给你反馈。”

这些,就是你能做的工作。

当我们把事情背后可控的部分找出来,并把它们做成计划,我们就不会陷入到焦虑中,因为我们一直都是有事可做的。

当那个博士最后想明白这个问题,他就回去努力工作了。正看这篇笔记的你,是否也想明白了呢?

是的,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先想想这事是不是你能控制的?如果不能完全控制,想想自己能够控制部分在哪里?把这部分找出来,并做计划。

这样来制定“目标和计划”,会让我们一直有很多事可做。

这样制定目标和计划,能够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在能做的事情上,于是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工作。至于结果是“天道酬勤”还是“事与愿违”,那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

到那时,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跟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所以问心无愧”。

补述性文字:

003第21节:思维弹性|思维是如何进化的

行为-思维-关系-转折期-人生地图

第一,防御型思维有三种: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思维。

第二,哪些思维工具是能帮助大家“从防御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的?共有四种:

1.创造型思维  2.woop 思维  3.控制的两分法  4.正念思维。这四种工具就像一条河流的张力、河道和源头活水,能让一条河流动起来。

陈海贤老师有言:“心理咨询是关于对话的艺术。研究对话久了,我才慢慢理解,倾听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倾听的要诀,就是知道很多事其实你并不知道。

一个好的倾听者,心里会有很多问题。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自己这里,答案在别人心里。所以,他才会提问。

倾听跟思维发展的规律很像。

思维的不同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所有的知识都是有局部的,找出它不够完善的部分是很容易的。但要找到它对的地方却不容易。你要先接受他说的都是错的,才能听到他对的地方在哪里。

最后,个人总结了陈海贤老师的思维训练操,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参与讨论。

具体如下:

1.我想要做什么?

2.现实是怎样的?

3.我目前所处的环境能提供什么?

4.我做什么可以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5.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去做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第16、17、18、19、20、2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