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独自在影院吃晚饭看《摔跤吧,爸爸》,不过我一点也不寂寞,因为周围是一圈花花绿绿的小朋友和不断离场又回来的家长。说实话,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部片子是亲子片,原因当然不是很多家长眼里“又肉又暴力”的摔跤项目(反正我觉得一点都不疼,看得很爽),而是这个看似陈旧故事中加入的新元素独具特色的思考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1张图片

新元素瞎子都看得出来,女性主义嘛,放在以前肯定整一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最后打遍天下无敌手。近些年女性主义的IP很火,强烈的反差比成了一种新卖点,比如几个月前相当火的韩剧《大力女都奉顺》,怪力萝莉配上萌贱总裁,女性在智商谋略方面的比拼已经被玩腻了,力量上也开始对男性呈现出压倒性地位的幻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女性主义发展到下一步的一个模糊标志。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2张图片

扯远了。

我主要想说的是,印度人就女性主义这个问题,基于自身角度所作出的一种探索性思考。

真的很有意思,看完电影有种脑洞大开的感觉,让人不由想起以前高中历史课本上学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最终获得自由与解放。其实那个时候已经觉得印度人民好奇葩:历史中某个地区的人民如果要反压迫反剥削,一般而言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改革,要么革命。比如日本走了明治维新这条革命的路,人家走成功了;中国改革没成功,革命着革命着也成功了。

那印度人民是怎么做的?人家可厉害了,明明错过了最佳改革时间,西方列强都欺负到这个头上了,还是到死也不肯革命,宁愿“我以我血荐轩辕”,也不愿“枪杆子里出政权”,当时看得人简直“皇上不急太监急”,这么多无辜的生命就这么死了啊,你都无动于衷吗……事实证明,印度人民不是无动于衷,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就像父亲马哈维亚传给女儿们的摔跤术,对于他们而言那是战无不胜的“家学”,这在电影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3张图片

又扯远了。

那这部电影中女性主义的印度色彩到底有多独特?印度人到底怎么在看这个问题?

请先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琢磨一下“女性主义”这个词,当你一听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感觉混进了好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红色娘子军,比如波伏娃的《第二性》,比如女鬼小倩,比如赫敏·格兰杰,比如《松子的悲惨人生》,甚至是泰国人妖(好像真的混进了好多奇怪的东西……)我会想象女人如何在这个世界被强暴然后重新振作,亦或是在职场上遭遇怎样的不平等待遇……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在你想象的女性主义画面里,有没有出现这么一幅画:一个女人孤立无援,一个看上去力量爆棚的完美男人突然出现,拯救了这个女人,并且教她怎样用拳头回击这些男人,然后这个女人扑倒在他怀里万分感谢。

你会想到这个吗?我敢打赌,99%的人不会这么想,因为这完全就是象征了女性主义对于男性主义的低头与屈服嘛。但是人家印度人,想到的却是这个。而且人家拍成电影,你还不能说它有问题,相反,它甚至给你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哦,原来女性主义,也可以通过与男性主义的结合,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啊。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4张图片

其实这样的一种观念并不是空穴来风,我对于印度这个国度并不是非常了解,很多印象都来自对于其佛教、印度教的粗浅认知。如有错误,还请多包涵。印度这个国家,是很注重性这个话题的,他们不避讳性,甚至有很强的性崇拜倾向,很多寺庙的墙壁上就刻满了体态妖娆夸张的“春宫图”,供平民们瞻仰,回家“模仿造娃”。再举一个例子,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成为汉密时,原本有一个来自印度性力派的概念,叫“乐空双运”,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男女双修”(后来被藏密所吸收),因为传播过程中古代中国人受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由于相当不能接受,于是渐渐消失了。

而“男女双修”(“乐空双运”)也就意味着想要达到下一层境界,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努力。如果类比到女性主义这个话题上,用印度这种“二者互补”的思维模式来看,他们对于女性主义的解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5张图片

绕了一大圈,让我们回到电影。

电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又可以拆成两个分部。每个部分都以摔跤比赛作为一个高潮点结束,这样使得整部电影看起来错落有致,节奏感十足(音乐很加分哦)。而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来观察印度式的的女性主义是如何一步一步依靠男性主义的桎梏与力量,从而不断成长,获得真正的新生。

1、孤独的男人和孤独的女孩:与这个世界为敌

高潮点:大女儿第一场严格意义上的摔跤比赛,以失败告终。

非常喜欢大女儿在赛场上那种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毅的表情,背脊挺得直直的,头发那么短,像个假小子,但那样帅!再配上那种充满原生态生命力的曲子,非常有味道,女性主义在潜移默化间萌芽,逐渐在大女儿这个人物的心中呈现出“燎原之势”。

那个时候的她,虽然还经常会被其他人质疑,但她并不是单枪匹马地在与这个世界为敌,或者说在和这个世界为敌的人,只有她的父亲一个人,而她只是一个被她父亲感动的参与者。在那之前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只希望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首饰,风风光光地嫁人。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式的女性主义,它的起源绝不是女性自身的觉醒,与之相反,是男性个体在特定情况的推波助澜,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6张图片

2、孤独的男人和回潮的女人:出走与反抗

高潮点:长大的大女儿和父亲在草房子里的唯一一场摔跤比赛。

任何一种传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摩擦与冲突。什么应该留下,什么应该丢弃,自然法则的无情,时光的流逝,生命的成长与老去的交错,都是些难以改变和难以选择的东西。这场摔跤比赛很惨烈,我几度怀疑父亲会昏倒过去,幸而到最后只是粗重的喘息,象征着他的老去,而并非是大女儿的胜利。

从父亲的失落里我们能看到大女儿身上潜在的女性主义开始“回潮”:她开始留长发,关注男孩子的目光,涂指甲油,而不是试图靠力量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个时期的人物身份发生了奇异的转变:孤独的父亲反而成为某种女性主义存在的象征物,以一种异性的突兀冲击着女性主义的幻梦。

在这里,除了年少轻狂与叛逆心理,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女性在坚持女性主义这条路上,其实也是缺少男人所拥有的坚毅性,而更多会表现出冲动性呢?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7张图片

3、男人和女人的融合:超越与独立

高潮点:大女儿半决赛和总决赛的摔跤比赛

当出走与反抗以比赛失败告终,大女儿呈现出的脆弱与柔软急需男性坚韧力量的注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女儿和父亲通电话的那一幕。父亲神情凝重地接过大女儿打来的电话,过了一会儿,才沉闷地发出一声“嗯”,那头女儿已经哽咽到快说不出话了,只一句“对不起,爸爸”,就硬生生地让这个硬汉湿了眼眶。泪水与泪水的同时滑落,象征着一种更坚固的默契达成。女性主义的偏离与回归,使得男人与女人再次“融为一体”,并开创了属于他们甚至整个国家的奇迹。

但由父亲一手培养出来的女性主义,却依然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依赖性。大女儿对于父亲的鼓励与依赖非常强烈,但是人生的路毕竟只能一个人走完,结尾处安排的小事故虽然看似多此一举,实际上是对女性主义最终雕琢形成的刻画。当大女儿成功拿到那个五分,实现了父亲的梦想时,那句十年未曾说出口的“你是我的骄傲”,也将这种独立自然而然地呈现。男性主义如同一个母体,女性主义在其中慢慢孕育,慢慢成长,最终脱离,成为一个独立的自我。


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_第8张图片

但是女性主义独立之后的路到底在哪里?女性主义真的起源于男性启蒙吗?那这算不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男性主导?还是说女性主义从没有真正独立存在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度式的女性主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