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散记|哀乐.7

脱贫散记|哀乐.7_第1张图片
脱贫散记|哀乐

八月,在一派忙乱中展开,又在一片兵荒马乱中结束。

无论你愿不愿意,时间总是不紧不慢,稳步向前。既不因任务催逼得紧,就放慢一点脚步; 也不因酷热难耐,就赶紧跨入凉爽的秋季。

这期间,气温始终维持在三十八九度,也一直没有下雨。虽然无论工作队还是施工方都苦不堪言,却也万分庆幸:苦虽苦点,各项工程按时完工却有了希望。

高梁书记的肠胃病更严重了,却一直咬牙坚持。我们一起顶着烈日奔波于各个施工点间,总是隔几个小时就能听到“老公,该吃药啦!老公,该吃药啦!”的提示音,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刚认识他的情景。

那天,我到村部参加驻村工作队报到会。坐中间的那个黑大汉,站起来自我介绍:“我叫高梁,不是庄稼地里的高粱,是栋梁的梁。我是县城管局派驻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以后和各位兄弟一起工作、生活,还请大家多支持、多帮助。”说着笑呵呵拱了拱手,憨态可掬的样子。

高梁书记高近米八,重愈百八十斤,真是好大一条汉子!花白的头发,发黑的眼圈,黑红的脸膛,宽厚的肩背,肥胖的腰身,箍在身上汗水湿透的花衬衫,一眼看到就给人莫名喜感。后来听说他原本是个白脸的胖子,在村里挂职第一书记一年半后就成了这样。

他已经五十四五岁,在县城管局当了好些年的中层干部。老婆已经提前退休,在成都帮儿子带小孩。当时选派他来驻村任第一书记,老婆儿子都极力反对。认为他这把年纪,要资历有资历,要前途没前途,就该老老实实等退休,还和人家小年轻一样折腾个啥。可当兵出身的高梁从来就是一个既踏实肯干,又听招呼的人,年龄虽大本性难移。领导一找他谈话,二话不说就应下了,家人反对也没用。

贫困村脱贫任务繁重,除了修路修塘打井盖房、三建五改和发展产业经济,还有各种突击检查、数据收集上报等临时任务。这些任务的落实,都在村委一班人和驻村工作队的身上。每天吃过早饭,高书记分派完任务,总是大喊一声:“兄弟们,走了!”随后拎包,拿水,出发。就像带队冲锋的连长喊:“兄弟们,跟我冲啊!”那场面很是带感!

第一次和高梁书记入户走访,路上突然听到一个女声,“老公,该吃药啦!老公,该吃药啦!”我茫然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黄主任却笑:“高哥,嫂子够贴心啊!”

高书记从包里拿个药瓶出来,就着矿泉水吞了几个药片。我问他怎么了,高书记不以为然地笑笑,“肠胃炎,老毛病了,不碍事!” 他又告诫我们,“你们可得注意,去年我一个人驻村,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忙起来忘了吃饭的事也常有,要不我咋会得这个病。”

黄主任问:“高哥,上次医生叫你复查,情况咋样?没得事嘛?”

“能有啥事,医生总是小题大做。再说现在扶贫任务这么紧,哪走得开!等忙过这阵子再去吧。”高书记说。

“健康事大,医生既然说需要复查,还是应该重视的。”

“哪有法哟,好些项目都排不起头。等你们熟悉了情况,以后可都要分担些。不过等八月底工程验收完,我还是要去复查一下的,免得老婆儿子担心。”

高梁书记去年刚到村里报到上任时,到村部只有一条机耕路。拿他的话说,搭个摩托到村部来,差点没把他骨头给抖散架!

机耕路也只通到村部周边的几个社,山顶二三社,沟里六七社全是被野草藤蔓掩没的毛狗路。高书记带着村委几个人拿了柴刀一路披荆斩棘摸到六社下面,才知道有两个身体差的老人,因为路难行已经好几月没出过沟了。看到这样的情形,高书记说他差点没忍住流泪。

因为只能步行,要把全村走遍差不多得三四天时间。自任第一书记以来,他每个月至少要把各社走一遍。

挎包、水壶、草帽、雨鞋和一根木棍是他走访的标配。挎包里装几个饼干,一个小本,一支笔。吃饭倒不是难事,走到哪家在哪家吃,适当给点伙食费就能解决。但错过饭点却不好等人家煮,带点饼干垫垫肚子,也就对付过去了。笔和本子则是方便一路走一路记,哪家有具体困难需要解决,哪儿需要修路建塘,本子上都有详尽的记录。无论晴雨都穿一双雨鞋,却是既为防滑,也为防蛇。雨天不用说,就是晴天,沟里也是草深露重,从毛狗路钻出来,一身衣裤都湿了。村民几乎家家养狗,木棍则是开路防狗的必备武器。

高梁书记把全村基本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又带着村委一班人向镇上县上要项目要资金,自己力量弱了,就向局里求助。辛苦了一年多,不但把土坯路通到了各社,今年更争取到了十公里水泥村道建设项目。

随后,高书记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产业园的建设上来。说到产业,村委一班人只是叫苦。也没法不叫苦啊,佛崖村山高坡陡沟又深,要资源没资源,要劳力没劳力,而且路还没通,能发展什么产业?

传统产业种庄稼,养猪养羊养鸡鸭,除了自己吃,哪有什么经济效益。新兴产业外出务工,在外一个月,挣的可能比在老家爬坡上坎肩挑背磨,从土里刨一年挣的还要多。所以,这个村里几乎所有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

要想留住人,就得就近有钱挣,从这几年周边各村脱贫情况看,发展产业园成了必然之选。高书记于是到处取经,又找朋友又托关系找了好几家民营企业来考察,多数才走到村部就托辞走了。倒是有个药业公司给了建议,这个村没有成片的土地,搞其他产业开发难度太大,种点中药材倒是可行。

高书记如获至宝,因肠胃病早就戒酒的他,拉着这个老板喝了一杯又一杯,只为争取这个企业能来村里搞开发。或许佛崖村确实适合种药材,也或许这老板却不过高书记的诚意,先期两百亩黄荆,就那样种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脱贫散记|哀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