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回北京

有人问,北京雾霾,人多,堵车,房价高,你去那干什么?
我说,因为这儿是北京……

1

记忆中,小的时候来过一次北京。那几日睡在天安门附近的一个旅店,上下铺,白床单。没那么多人,也没那么多车。路边卖菜大妈语速飞快地吆喝着,作为一个孩子,听起来有些吃力。有个食堂,高高的柜台,铁栏杆,那里可以买到油条。去王府井那一路上,有很多凸起的方形高台,我站在上面玩着彩虹色的塑料弹簧圈,便有记者来说要拍广告,几个镜头,给了块糖……
回想起来,也许那旅店不在天安门附近,也许那食堂是护国寺小吃,也许那方形高台也不在王府井,但这就是我心中的北京。

2

2011 年 西三旗

我来北京实习,一个很大的院子,几排平房,左边女生,右边男生,门口有个葡萄架和几只猫,门不是很结实,进去后有个卫生间,可以冲凉,6 人上下铺,只有床板。那时候是夏天,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隔天走了很远,买个凉席铺在床板上,这才能勉强睡着。
早已不记得实习课程的名字,印象中那课堂比大学还松散,老师总想把某个同学等级很高的淘宝店买下来,总之无趣的很。那时手里有台 GRD 3,每天拿着本《极致的浪漫》研究如何拍照,从此对按快门这件事一发不可收拾。
期间还赶上了特大暴雨,别说,我还真见到有人在积水上划船……

2011 年 东直门

高中时看过一本小说,让我有了个当造型师的梦想。毕业后过后,在家人的帮助下,报名「尚涛造型」。
学校在东直门附近,宿舍也是。说是宿舍,其实那是一个半地下室,里面地形错综复杂,一个个狭小的房间紧挨着,如同蚂蚁洞一样。我和一个同学住在拐角处的房间,几平米的地方拥挤地放着 2 张床、2 张桌子和一台老式的电视机。
每天往返于教室于宿舍,路上有个 711 经常在那里解决早饭。没课时经常走到三里屯的苹果店闲逛,那时的三里屯还叫太古里。

2012 年 沙河

「尚涛造型」毕业后,想着造型师工作地点不固定,不如换个好一点的房子吧,哪怕远一点。那年昌平线地铁刚建完不久,沙河的房子很便宜,2400 元/月租到了一个近一百平的两室一厅,很兴奋,毕竟之前的地下室还要 900 元/月。
在沙河这一年,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作为造型师和朋友一起出去工作过几次,发现这个行业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后来机缘巧合和朋友做了个传媒工作室。
公司在双桥,我在沙河。每天往返在路上 5 个小时。还好那时无论多远,地铁只要 2 元。

2013 年 双桥

为了离公司近一点,这年搬到了双桥。只要工作日,早上出门,刚上主路,先堵半个小时。虽然她在八通线上,但却属于朝阳,我不是想说我也曾是朝阳群众,而是朝阳属于「城里」,网费比通州贵了几百块。
在双桥这几年,我在 Apple 工作了半年,也算完成自己一个梦想。后来在影视公司做制片,学到了很多东西。16 年和之前做工作室的朋友,开了我们自己的公司叫做「匠舍文化」,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有工匠精神,有舍有得。
双桥在我眼里永远充满了浪漫主义。

3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16 年,有个项目,有发展,能挣钱,还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那时的我,向前看,决定试一下。最开始北京老家两地跑,后来退掉北京的房,留在老家。在退房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不安。
我曾认为在老家的生活成本低,可以过安逸的生活,适合养老。回来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我错了。整个城市思维落后,导致我极度的不适,甚至在出租车上和司机的交谈都变成一种负担。即便如此,工作不能停,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推进这种项目及其困难,但我们也坚持下来了,甚至在我眼中还创造了很多奇迹。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项目还是以我负债 50 万结束了。
不是我不想留在老家,而是我回不去了。

4

17 年,我收拾行李,准备回到那个生活了五年的地方,一个可能我不会再离开的城市……

-完-

后记

最初,是想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为什么在老家生活成本会比北京还高,为什么要留在北京。后来发现其实网上类似的文章有很多,若你细心,很容易找到答案。于是我便拿出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