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如何对待信仰(学术、文化)

某次聊天,小伙伴说她身边某些有信仰的朋友表现得特别虔诚,并且这种虔诚还给他人(比如,没信仰的她)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WJ,行走在路上,我也经常碰到一些所谓传播福音的HG人,但是他们的行为只是引起我的反感甚至对他们信仰的质疑。

那么,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信徒呢?如何做才是对信仰起积极作用呢?本人没有宗教信仰,没权对大众意义上的“信仰”发言,这里借题发挥,把信仰引申到学术、文化这个范畴胡说八道一下。

曾经看过一部印度影片《偶滴神啊》,这部电影当时就让我感触良深,现在正好在这里引用,以表个人浅见。

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古玩店主坎杰是个无神论者,神和宗教只是他的一个商业套路和赚钱招牌。有一天地震毁了他的古玩店,保险公司以他对神不敬导致灾难为由不予赔偿。坎杰面临破产和妻离子散,走投无路之下索性一纸诉状将神告上了法庭。从此,坎杰与神的代言者们-祭司展开了精彩绝伦的对决赛。在一轮轮辩论较量中,这些打着神的幌子为自己谋利益的伪神者们神圣的外衣被撕开、头上的光环被浇灭;坎杰呢,却在这一场场开庭辩论中一步步接近“神的本质”,并且最终成了神最纯粹最忠心的拥护者。

胡说八道-如何对待信仰(学术、文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电影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为你唱赞歌的未必是真朋友,反对挑战你的未必是真敌人。真正的虔诚,应该是从内心的认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未尝不是虔诚。

那么,怎么样促进信仰体系的发展呢?毋庸置疑,传教士们的行为,这是一种。但印度电影<额滴神啊>,似乎告诉我还有其他方式。

在中国,曾有过宗教之争,故事不同但也传达出一些相似的信息。在元朝,全真教曾是“国教”,势力庞大,并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佛教要想取代全真教,文化洗脑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巨大。当时支持全真教的统治者组织了数场宗教辩论赛。在佛教和全真教的辩论赛中,佛教的理念在民间传播开来。再加上佛教弟子的精彩表现,佛教完胜全真教,至此宗教的头把交椅改名换姓也就顺势而成。今天的白云观,还诉说着曾经的荣耀和落败的沧桑呢。从某种角度,这场宗教之争是“敌人”助你成功的例子。

引申开来,不盲从、敢于提出疑问甚至反对信仰的某些概念,可能反而有助于它的发扬光大。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到信仰自由的这段历史过程,信仰自由似乎并不是某种博爱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奋斗的结果,相反更像是各种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相互斗争碰撞,最后达到均衡妥协的结果。这听上去有点荒谬,但也许更接近事实。

其实也不难解释。对于信仰(文化、学术),当我们挑战其中的某个命题或者信条时,需要找出证据事实来证伪对方以及证实自己。在证伪和证实以及被推倒重新搜集证据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往往有更多的人被吸引,或者认同你追随你,或者反对你站到你的对立面。而被挑战的命题或者信条的流动性却因此得以增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结果,这种文化、学术反而形成燎原之势,甚至生根发芽传承下去。

所以,拥护并不是要盲从;形式上的一板一眼不一定是真。

套用一句:学术、文化,从来不是用来跪拜的、敬仰的,而是用来研究、挑战,乃至推倒重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说八道-如何对待信仰(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