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京东读后感

endnote的PC版本突然崩溃了,也懒得再下载修复了,本来我的粉丝也近乎没有,就在这里边看边记吧。如果有误入的小伙伴可以不用往下看了。浪费生命可不要怪我没提醒哦,这是篇丝毫没有逻辑可言的读书笔记,甚至可以说只是部分内容的整合。等我全部读完了,再梳理逻辑重新码字吧。

首先我是用的京东阅读APP读的这本书,发现这个APP是因为想去找这本书,结果误入京东商城,发现有畅读VIP这么个好东西,真是太赞了。京东每本书的价格不算低,粗略看每本书可能比亚马逊稍微贵1-2块钱的样子,但是如果用畅读的话,如果一个月可以读两本以上的书,就还是值了。他的定价是一个月10块,一年90,当然肯定是买年的划算了。感觉这个定价其实跟健身房的道理差不多,如果有人觉得,这一年我要读多少多少本书,然后一看,一年读一千本,那太划算了,于是就买了,但是实际上可能他一年也就是读几本书。而且电子书这个东西的成本是固定成本占大部分,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种定价策略我觉得非常值得一学。相比微信,每本书都需要单独支付,而且价格并不便宜,每本大约10元左右。微信读书在推出的这几个月过程中,发现其效果并不是很好,我觉得有两点原因,第一是价格过高,中国人还是比较习惯用免费的东西的,虽然现在免费的东西可能需要成本(比如电子书,你去搜集的话需要时间成本,因为不同的客户端的成本不一样,第二是,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并没有培养起来,微信阅读的本意是想让朋友圈的人都看到别人在读什么书,就有点像你跑完步可以发朋友圈炫耀一样,但是我认为,用户实际上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希望自己看到的书被全部的人看到的,特别是在现在朋友圈是很多陌生人或者不是很熟的人的情况下。)

下面是摘要:

1.京东2015年已经走过12个年头了。

2.京东每年有40%的仓库在搬家。2014年的年报显示,京东的净收入是1150亿元,同比增长66%,苏宁是1091亿元,同比增长3.63%,这是京东首次超过苏宁。

3.2012年的“8.15”价格战让京东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也是那时候让消费者意识到线上线下大家电的差异。

4.在过去30年,中国利用人口红利,资本投资和开放市场三大动力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造就了制造业、外贸出口和房地产等行业的黄金年代,但是人口红利消失,海外市场需求萎缩,资本投资回报率降低,旧有的动力衰竭。中国经济的转型,在于创新,在于通过股权融资这一创新最重要的动力去推动创业者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商业变革。

5.10多年后京东成了年交易额2602亿的电商公司,成为即BAT之后的第四位互联网公司。看估值。

6.京东三次转型。一次是从2004年起开始做电商。第二次是从3C产品转为一站式消费平台,第三次是决定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配送平台。

7.零售的本质是,如何理解消费者,把消费者需要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任何一个零售企业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两块,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8.京东在做东是重资产的模式,我们超过166个库房,全国2043个区县,连三沙都有京东自营的品牌,有将近10万员工。京东为什么这么做?这背后真正的商业价值,不仅是考虑用户体验,而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机会,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奇高无比。2014年,国家公布的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总值17.8%。希望减少物品的搬运次数,目前京东内部在设计新的模式,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只搬运两次。当工厂还没有生产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把客户找到了,工厂出大门之后,不再经过京东的库房,只经过京东物流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里,连库房都不用去了。

所以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要看我们能不能继续降低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京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