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

2018-04-1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午四、性勤精進(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名為性勤精進?】

  這是第四科,第一科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未二、釋

【謂能安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善法中能不捨軛;翹勤、無惰;起發圓滿、能有所作;於諸有智同梵行者、躬自承奉。】

  「謂能安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善法中能不捨軛」,就是「有勢」,你能安住在「有勢」。這個「勢」就是力量,什麼力量呢?從原則上說,第一個力量就是你的願力。譬如說;你有出離的願力,我想要從凡夫的境界裏面解脫出來,到聖人的境界去;你有這樣的意願,你這個意願就是一個很大的力量來推動你的行動,推動你的行為的,這叫「有勢」。

  這個「有勤」呢?不是有空願;你採取行動了。那麼這個「願」,在精進波羅蜜來說就是被甲精進,就是以願為甲。「有勤」就是加行精進,就是採取行動了,就是真實這樣做了。「有勇」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想要得無上菩提,我想要得聖道,我想要得無生法忍,我想要得四禪八定,這樣的功德。你想要成就這樣的功德,你不怯弱!「唉喲,我能行嗎?」沒有這種想法,「我行!我能得聖道!」這叫做「有勇」,就是這樣意思。

  這個「堅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這樣子採取行動的時候,遇見困難的時候不退下來。譬如說是大寒、大熱,或者是蚊虻這一些事情,或者是有其他的什麼困難,你不退轉,叫做「堅猛」。「於善法中能不捨軛」,就是你這樣用功,有困難你不會退下來,繼續努力,你一定有成就的。但是初開始成就當然不是很大,而這個時候不要生知足想,要繼續向前努力,叫「於善法中能不捨軛」。這個「軛」我們頭幾天也講過。

  「翹勤無惰,起發圓滿」,這前面我們有講過,就是特別的精進、不懈怠,「起發圓滿」,我若發動了這樣做,我一定到最後要成功,就叫「圓滿」,中間不要停,不會半途而廢,不會這樣子。「能有所作」,說這個人他能有所作為的,也就是會有成就的。「於諸有智同梵行者,躬自承奉」,這樣努力的人一定有成就,成就、他還不高慢,對於有智慧的同梵行者,他心裏也很恭敬這些人。

未三、結

【如是名為性勤精進。】

  這樣意思。

午五、成就妙慧(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名為成就妙慧?】

  這是第五科,分三科,第一科「徵」。怎麼叫做「成就妙慧」呢?

未二、釋

【謂聰、念、覺皆悉圓滿。根不闇鈍、根不頑愚、亦不瘖啞、非手代言。有力能了善說惡說所有法義;具足成就俱生覺慧,具足成就加行覺慧。】

  「謂聰、念、覺皆悉圓滿」,這三種功德;一個聰、一個念、一個覺,你都能夠有成就。「根不闇鈍、根不頑愚」,你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根不闇鈍,就是、不是那麼樣地遲鈍。這個「鈍」是慢,不是那麼緩慢,就是很敏捷。「根不頑愚」,你六根不是那麼愚痴。「亦不瘖啞」,也沒有這種問題。「非手代言」,不是用手比劃來代替說話,不是這種人;若瘖啞就有這個問題了。「有力能了善說惡說」,你有這個智慧的力量,能夠明白「善說惡說所有法義」,他說的法義說得好,你明白你知道這是說得好;他說得不好,你知道這是說的不好,這也還不容易,這要有這個智慧的。

  「具足成就俱生覺慧,具足成就加行覺慧」,這個「俱生覺慧」就是與生俱來的,沒有經過學習,就是前生栽培的智慧帶到今生來,今生還沒有學習就有這種智慧,這就是有栽培的人了。「俱足成就加行覺慧」,前一生有栽培帶到今生來,而今生又肯繼續努力,從聞思修去學習佛法得到的智慧,就是「加行覺慧」。

未三、結

【如是名為成就妙慧。】

  「成就妙慧」是這樣意思。

《披尋記》八八一頁:

《謂聰念覺皆悉圓滿者:謂與俱生加行二慧相應,是名為聰。於所聞義能無忘失,是名為念。於實有義能正了知,是名為覺。》

  「謂聰念覺皆悉圓滿者:謂與俱生加行二慧相應,是名為聰」,你有俱生的「生得慧」,《大毘婆沙論》上的名字就叫做「生得慧」。你有生得慧,你有加行的智慧,這二種慧你都有,這叫做「聰」,這個「聰」字是表示這個意思。「於所聞義能無忘失」,你所聽聞的道理能記得住,那就叫做「念」,這個「念」是憶,就是你的記憶力特別好。

  「於實有義能正了知,是名為覺」,這個「覺」是什麼意思呢?「於實有義」,就是依他起和圓成實是有,你能明白。「依他起」什麼意思?一切因緣生法都是如幻如化的,還有離名言相的不可思議的法性,你能夠有所覺悟,這叫做「覺」。當然這也就表示,你也知道偏計執是畢竟空的,這叫做「覺」。那也就是天台宗加起來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你都能明白那叫做「覺」。這個「成就妙慧」是這樣意思。

午六、少欲(分三科) 未一、徵

【云何少欲?】

  這是第六科「少欲」,分三科,第一科是「徵」。

  怎麼叫做「少欲」呢?第二科解釋。

未二、釋

【謂雖成就善少欲等所有功德;而不於此,欲求他知。謂他知我具足少欲、成就功德。】

  「謂雖成就善少欲等所有功德」,這個人他有少欲知足的很多的功德。「而不於此,欲求他知」,但這個人並不想要:「我得告訴別人,要知道我是少欲知足的!」沒有這種想法,他沒有這件事。「謂他知我具足少欲、成就功德」,就是這個人,他想要別人知道他「具足少欲,成就功德」,他沒有這件事。

未三、結

【是名少欲。】

  是名叫做「少欲」。

(2018.4.14)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