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老家散记

春节回老家散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中年夫妻,过年回谁家的初级阶段问题早已得到妥善解决。结婚十多年,基本原则就是一家一年。

反正我们基本是不会自己一家三口在北京过年的,那意味着冷清、孤寂和没有饭吃;也不会一家三口收拾行囊出去旅行的,这在双方父母都健在且都是不经常见面的情况下会显得过于离经叛道。

按照这一基本原则,2019年春节本该与我家人一起在北京过年的,但是因为我父母最近两年开始长住北京了,尽管因为孩子周末有课外班,我们其实很少去他们那边,但是一年至少也能见上四五次,加之老公最近人到中年容易感伤,觉得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希望多回家陪陪他们,于是我们就还是回了老公的河南老家。

回老家过春节的好处是家人团聚,人多热闹,坏处是那边没暖气特别冷,而且春节主题十年如一日:打牌串亲戚。简单记录一下今年的春节老家之行吧。

一、晚归

北京到老家距离近1000公里,以前我们为了安全中间会找个地方住一宿,今年大概老公归心似箭,我们直接一气开回了家。到家时已经晚上七点多了,本来以为和往年一样,哥哥嫂子侄子们都在父母家等我们。然而并没有。

进村的最后一公里遍地泥泞,车到门口很久公公才打开大门,婆婆还没做饭,我们先收拾了东西,一天没吃热饭的我们饥寒交迫地等着进食,然后草草洗漱睡下。

以前我很在乎这些东西,是不是被人看重之类的,现在都看淡了,回家的本意是为了尽子女孝敬父母的责任,自己做好自己就够了,其他人表现如何,一切随缘。

二、友聚

老公几个要好的同是外地返乡的初高中同学要聚一下。在县城的一个包间中呈现了春节期间乡土中国最常见的景象:节日吹牛大赛。

两个初中毕业做生意的同学,一个在广州做废品回收以及进口泰国水果卖到中国的生意,一个定居郑州倒卖粮食,二人都实现了在某个层面上的成功。

广州的同学已经见过多次,相对比较低调,郑州的同学我第一次见,这哥们听说我是赤峰人,便说自己到赤峰做过很多次生意,觉得他们住床的人实在理解不了北方人的大炕,一度让本就尬聊的诸位险些冷了场。

我懒得和他搭讪太多,只说中国地大物博,没见过的东西很多,还是要扩大视野和增长见识。此兄后来吃饭邀我喝酒,小半杯白酒我一饮而尽,给足他面子。

大半个下午都在听做生意的两位侃侃而谈,粮食贩子对公司如何上市讲的头头是道,广州的老韩曲折地表达了想让老公联系几个在广州的同学,看是否能够挖掘关系链。

另一位是30岁后从洛阳高校跳出到韩国读了博士回来在上海高校任教的同学,该兄命好,生了一对超级好看超级可爱的双胞胎男宝,但因为收入低,无力让孩子到上海上幼儿园,他在老家县城工作的妻子一个人带着俩娃。这个坚强又乐观的女人把俩孩子养的特别懂礼貌。看着两个这么可爱的孩子,我理解了这位老兄的焦虑,男人的压力都埋在心里,给孩子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是他们人生最大的主题。

吹牛大赛结果是上学的和没上学的2:2完输,做生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必须爆棚,还没发生的事情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靠读书上位、靠工作养家的人们唯一的好处就是略显轻松安稳。

春节期间的交际有点像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小区,在老家的几天时间承担着联络一整年感情的重任,这里面的乡土人情风云变幻足够让人感慨,既是负担也是一种特别的温暖。

三、除夕

作为多年的资深媳妇儿,我们回老家的待遇在逐步下降:)前几年,婆婆还愿意花心思给我们做吃的,每顿总有4个菜,后来变成了2个菜,到今年直接变成顿顿熬小酥肉了事。

只要我们回去,除夕那天中午一定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的,做饭的工作量增加很多,帮忙做饭的也比较敷衍,反而成了除夕那天吃的最差。

除夕晚上就更不得了,通常是一碗汤圆或者为了发神纸才会包的一顿饺子,没有任何菜。刚开始的几年我通常都会饿肚子,随着年龄渐长,我开始逐渐适应和习惯,学会了随遇而安、苦中作乐,冷也好,饿也罢,忍忍也就过去了,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唯一感觉不好的是,觉得家里人越来越敷衍,都淡淡的懒懒的,也可能时时间长了吧,哥哥们的孩子也都娶嫁了,都更看重自己的小家,把精力都花在照顾自己的小家上,对大家庭自然就很敷衍,也算正常。

其实真没必要非要一大家人凑在一起吃饭。但是凑在一起确实也有好处,今年就是趁着一起吃饭,老公牵头开了个家庭会议,对公公婆婆的养老问题做出了安置,之前我完全不知情,听得一脸懵逼,心里很郁闷他不和我商量,对我不够尊重。

后来自己也想通了,不管商不商量,对他父母的养老问题也没有更好的方案,对我来说,少操心少掺和,相信他能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问题就好了。人生难得糊涂,凡事不要较真,是中年夫妻的相处之道吧。我也没那么多精力去扯这些鸡毛蒜皮。

四、串亲戚

串亲戚本来是让亲戚间有个交流的契机,不过现在变成了形式,如果没时间甚至人都不用出现,只要把“包”(也就是礼物)捎到即可,也挺有意思的。

作为回家不多的我们,每年都必须要串亲戚,一大群人轰隆隆到了一家,坐下没聊几句,又轰隆隆奔赴下一家。

娘亲舅大,所以先去的都是舅舅和姨家。今年在大舅家吃饭,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先是大姨家的儿子和大舅吐槽大姨爱管闲事,影响了婆媳关系。然后不知怎么话锋就转到我们这里。

这位大舅属于家族中管事情的人,特别爱唠叨,基本上说话都是教训人的口气。虽然他说的话不一定我每一句都听得懂,但是大致的意思还是明白的,就是不停强调我们要对父母好,要多承担扶养老人的责任。

话当然不错,我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因为不能在身边照顾,这些年我们给公公婆婆翻建了房子,家里的电器都是我们买的,每年的所有生活费都是我们出的。大舅这时候说这事很可能是婆婆背后和他抱怨了什么。

大舅这样说老公只能听着,我就说了一下上面的具体情况,结果大舅来了一句,说是农村现在娶媳妇要花30万,老公的哥哥们都很辛苦,要攒钱给孩子娶媳妇,我们赚钱容易些,就应该多承担。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有些不乐意了,这是什么逻辑呀!两个哥哥日子过得都很好,两层小洋楼住着,什么都不缺,只不过农村的习惯是都不怎么管父母。大哥家好很多,毕竟是长子,知道应该照顾老人的责任,二哥家做事情有时候真的让人无语。

果然我婆婆是个拎不清的人,她二儿子一年到头最多只会孝敬她一箱烂苹果,二哥家的孩子几乎连爷爷奶奶的门都不登。去年二哥家女儿出嫁,我们没在家过年巴巴送上两千块,那姑娘见面连个叔叔婶子都不叫。

要知道我们结婚生孩子老公的两个哥哥连一毛钱的红包都没给过。很多鸡毛蒜皮我不想计较,但是婆婆这样动不动就想均贫富真的让人很窝火。

我也有儿子呀!他们儿子娶媳妇要花30万,我儿子就不需要花钱?可有谁关心过我一句?我赚钱容易?我们吃苦受罪的时候你们都在哪里?

鉴于以前我婆婆曾经甚至说过让我生个女儿送给大嫂养的这种浑话,一般的事情我都懒得和她计较了,毕竟她人也不坏,年龄又大了,可是这种总想着拿我们的钱送人情、她哪个儿子稍微给她做了点什么事情就不停念叨给我们听,就是他们孝敬自己爹妈还要我们欠他们多少人情的感觉真的太让人无语。

大舅的絮絮叨叨躲也躲不过,我几次试图躲开都又被他拉住胳膊说个不停,这要是搁以前我就翻脸了,但是我心疼老公,加上也在外面混生活的大表哥是个明理的人,知道我们也不容易,我也就算了,过耳不走心。

不过回来的路上还是忍不住和老公吵了一架。后来自己想想也觉得无聊,老公能拎得清这些事情,我就不参与就好了,何必犯得上和人口舌。如果老公拎不清,不知道自己的担子和压力有多大,那这样的日子不过也罢。

这几天老公表现很好,我的气也就消了,他工作压力也大,我是他唯一能够指望分担压力的人,这些乱七八糟鸡毛蒜皮就不要再耗费各自的精力了。怪不得大家回老家都讨厌七大姑八大姨呢,确实很烦。

五、归程

照例,公公婆婆给准备了芝麻油花生油粉条豆腐皮之类的土特产,还有一大瓶腌的咸菜,别人送的两只鸡,都是杀好剁成小块儿的。这些都是亲妈才能给出的待遇。

老人们确实有问题,但也确实心疼自己的儿子,有时候这些亲情的缠缠绕绕真是费解的谜题。不管怎样,都尽我们努力希望他们开心吧,身体健康安度晚年比什么都重要。也希望哥哥侄子们不用太关注我们怎么想,多花心思照顾老人比啥都好。

怎么说呢?春节不回家,你觉得年像没过一般,春节回了老家,你会觉得年过的又空洞又嘈杂,但是不管怎么无趣、怎么抱怨,保证下一年你还是乐此不疲。

不知道啥时候春节我们也能潇洒地一家三口出去旅行,唉。

欢迎关注公众号:

爱叨叨的高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节回老家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