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水下后的不安--什么才能给父母真正的安全感

潜入水下后的不安--什么才能给父母真正的安全感_第1张图片

昨天是第十一天坚持游泳,一是为了锻炼体质,二是为了明年进一步学习皮划艇做好身体素质上的准备。我没有经过正式的游泳训练,现有的游泳技术是少年时在工厂后的小河坑里跟青蛙学的,泳姿和正规的抬头蛙泳类似,不过泳速相对较慢。这几天看到旁边泳道的一个约六七十岁的洋老先生的潜头蛙姿势(也叫俯蛙)游的比我都快,心中不服,所以想学潜头蛙比试一下。因为泳池有消毒剂,为此我特意在亚马逊上订了一幅近视的泳镜。北美的泳镜品牌很多,质量也不错,我选了李宁牌的,算是支持国货。

昨天第一天带泳镜下水,当我一下子把头全部埋进水中的时候,突然心中涌出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或是因为不太适应眼前如此清晰而变形的水下视角,毕竟以前从没有真正在水下睁开过眼睛(之前带的泳镜是没有近视度数的,视野一片模糊)。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态,我就顺着泳道开始练习潜头蛙。一旦游了起来,刚开始入水的那种恐惧感就减小了很多,只是又感觉鼻孔有些进水,在抬头和潜头循环换气的时候,总有一些呛水。我之前平时每天大约游个10-15个来回,约500-800米左右,虽然感觉有点累,但也顺畅。但在昨天的整个游泳过程中,则始终伴随着一种不安全感。抬头时,感觉安全了,但泳速下降。埋头时,虽速度明显提高,但又担心呛着,匆忙蹬几下,便抬起头来。直到最后,才逐渐适应了,算是今天的一个小小突破。

今天的突破在于,我放弃了一部分抬头游泳时的安全感,从而获得了理想的游泳速度。这让我又联想到了前几日读到的一篇关于动物进化的文章,内容是说:几乎是所有低级动物的眼睛都是长在身体两侧的,这样一来,它们几乎也就没有盲区,可以全方位的看到周围的东西,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区域不被侵犯。但是这样的坏处就是,它们不可能把目光集于一处,也就没有办法仔细的的观察任何一个点,于是也就不能对专一事物或事件长期思考、深入思考,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就没有机会发展出大脑皮层组织。后来呢,随着生物的进化,有一部分动物把双眼进化到了一侧,虽然它们的视野小了很多,可能会有对于临近的危险不能发现的可能,但是这批物种由此有机会可以深入观察和思考事物,从而逐渐发展出大脑皮层,...... 我没有详细考证这篇关于进化的文章的准确来源以及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是作者从中引出的一个观点我是深表认同,就是: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

再想到家庭教育。我一直反对事无巨细、无原则的帮助孩子做事,鼓励孩子独立的、大胆的去尝试新事物。当下很多家长对孩子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爱,饭要喂,衣要穿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家长帮孩子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他(她)们的理由就是孩子还小,自己弄不好,喂饭怕噎着,喝水怕呛着。总之,他们认为,孩子如果自己做事情就会给家长自己带来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感,这是对孩子过度关爱,对孩子没有信心造成的。其实,根据现有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对孩子在不同年龄可以做的事情已经有了清晰的界定。在这个范围内,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正确姿势!关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可以做的事情,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这个家务清单。

潜入水下后的不安--什么才能给父母真正的安全感_第2张图片
中美家务清单对比--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清单中所列的美国孩子的家务都是正常孩子可以做到的。我现居温哥华,经常可以见到这边孩子独立做事的案例。就在两个月前,我在一家寿司店里遇到一个30多岁的华人妈妈,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孩子年龄从3岁到13岁。在和这位妈妈的攀谈中我了解到,不但她13岁的女儿生活自理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仅从3岁小男孩吃饭时的表现,就已经看出小家伙的独立个性。她告诉我,她的孩子从两岁起,洗完澡后就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当然,前提是妈妈把衣服给他们摆放好。这和过度关爱孩子的家教风格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建立和培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家长们必须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独立生活。虽然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然而,为了孩子将来可以更好的适应生活,为了从小锻炼出孩子们每个年龄阶段应有的认知能力和各种生活技能,必须尽早的让他们独立起来。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天生的权利,这一点甚至比他们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还要重要。

而且,如果父母们不改变,更可怕的是,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还会传承到下一代的教育(注:这里用“传承”,而不是“遗传”。“遗传”一般是指生理上的继承,“传承”是指认知行为模式上的继承)。这些种教育方式的传承现象,如果您留意一下,周边家庭肯定会有。至少在我自己孩子身上以及亲朋好友的家庭中也都有存在。奶奶溺爱爸爸,爸爸溺爱儿子。爷爷不善于和爸爸交流,爸爸和孙子也不善于沟通。在网上查找这方面的案例综合分析,这种家庭中有些共同点:一是以隔代教育居多,俗话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情况下,这种现象普遍发生;二是家长本身也接受过父母相似的教育方式,并且为人父母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更新。在没有教育规则的家庭中,“妈妈不喜欢这样”、“爸爸喜欢那样”,这就是孩子们的行为准则。这也会成为孩子们成人后教育下一代的行为准则。对于当下有育儿任务的爸爸妈妈来说,认识到自己教育中的不足,改正并学习好的教育方法,才是良策。

即便是在动物界中,母狼会把刚长成的小狼咬出狼窝,让小狼独自觅食;老鹰会把刚刚羽翼丰满的幼鹰踢下悬崖,让它们学会飞翔。小狼、幼鹰失去了安全感,换来了生存的能力,这是它们的父母主动选择的结果。对于现在还在过度关爱孩子们的家长们,请主动放弃一部分自己单方面对孩子的安全感,还给孩子们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自我的尝试中逐渐取得进步并走向真正的独立。

总有一天,父母会撒手而去,在那个时候,不管孩子们适应与否,他们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真正让父母们感到安全的,只有孩子的独立、成长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潜入水下后的不安--什么才能给父母真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