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分享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分享者:黄胜

最近几年到处都在强调终身学习,或许你已经意识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既然要终身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学习效率低下,就可能导致终身学习知识,终身浪费时间。所以我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看了很多相关学习和阅读的书,思考和研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其中有一本书,我认为可以作为经常翻翻的武功秘籍。古人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想把这个武功秘籍分享给你,希望能够为你终身学习助一臂之力。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如何阅读一本书”首次出版是在1940年,在78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完这本书时,还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分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起一本好书,读着读着,就迷迷糊糊的打瞌睡了。为什么会读书打瞌睡呢?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是读书不够用心、不够努力所致。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说,其实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努力,努力的方法不对。他说,看书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哪里,要主动阅读,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我们要对自己提出四个基本的问题:

1. 这本书总体说了些什么?

2. 这本书细部说了些什么?都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是部分有道理还是都有道理?

4.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

他把阅读比喻成发球和接球的关系,作者是发球的人,读者是接球的人,为了接好球,读者不能被动的等待着球的到来,而是要主动的去观察、推测、捕捉发球者的动向,接球的艺术在于接住作者发出的各种各样的球,这需要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才会成功。

所以在读书之前,需要厘清目标,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激发兴趣,读书时需要去观察、推测、捕捉发球者(作者)的动向,需要调动情绪(让自己兴奋起来),这样才能解决一看书就打瞌睡的问题!

如果要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你不光要会提问,还要会回答问题,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作者表达了些什么。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和作者之间的对话,有关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多,作者就是你的老师。学生必须向自己提出问题,也要向老师提出问题,还要能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

阅读的本质就是让自己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如果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作者把阅读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由浅入深。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就是一般的阅读,理解文字的意思。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作者认为在完整的阅读一本书之前,非常有必要略读整本书。检视阅读就是先看书名页,再看看序,研究一下目录,看看出版者的介绍,然后随便挑几个主题看看,然后就是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检视阅读过程中,你可以把自己想成一个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把状况搞清楚。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特别在于追求理解。

分析阅读的规则之一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说的是什么。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这表明你其实并没有看懂这本书。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感觉到很汗颜,因为我以前看完一本书后经常讲这样的话。

“用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理想上,你应该能用完全不同的字句说出同样的意义。但是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他想要跟你沟通的是知识,而你获得的只是一些文字。作者的思想并没有融合到你头脑中的记忆框架里面,你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得到扩展。自然而然,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现在看看我家里自己二十多年来的读书笔记。几乎都是把书中的原话摘录下来。没有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也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面上看已经摘取到了作者的精髓,实际上只是浅层次的了解,看的时候感到很嗨,看完后就不记得都讲些什么了,过几天就更忘得一干二净,很后悔自己浪费了好多时间。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就是比较阅读,阅读者要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借助你所阅读的书籍,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所有书里都没有提过的主题分析。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作者把主题阅读比喻为邀请相关这个主题的作者一起进行探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读者是协调员,让每个作者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进行综合总结。

主题阅读的说法让我想到自己在写心理学硕士论文的时候,在写文献综述时,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检索了几百篇相关中英文文献,进行筛选阅读并对各个观点进行比较,最后提炼出关键的相关论点。我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主题阅读吧。

阅读的过程就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一个好的作者,会尽可能在书本中,穿透过语言所形成的障碍,通过文字来和未曾谋面的读者接触。 那么作为读者,你是否也有责任成为一个好的读者,来不让作者失望呢?你不能只是等待着作者透过文字语言的层层障碍来与你见面,等待着由他一个人来做这样的努力。你应该争取在半途就跟他相会。身为好的读者,你应该从你这一边来努力打通障碍。两个心灵透过文字语言来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需要作者与读者双方都愿意共同努力才行。

如果你开始读一本超越你能力的书,也就是能教导你的书,你就有一段长路要走了。更重要的是,你现在已经能用分析阅读读完一本书了。你的心灵及眼睛都已经打开来了,你已经在伴随作者而行了。而你的嘴还闭着,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有机会与作者辩论,表达你自己的想法。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或许你会认为作者一路说个不停,你却无话可说。事实上,读者才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作者要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该读者开口了。主动阅读不能满足于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然后就结束了。主动阅读必须在此基础上,能对书做出评论,甚至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对自己没有要求的的读者没法达到这个境界,也无法做到分析或诠释一本书,甚至看过后忘个一干二净。这比不会赞赏一本书还糟,因为你感觉到自己学到了好多,但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如果一本书是在传递知识的,作者的目标就是教导,他想要说服或诱导读者相信某件事。只有当读者最后说:“我学到了,你已经说服我相信某些事是真实的,或认为这是可能发生的”,这样作者的努力才算成功了。但是就算读者未被说服或诱导,作者的企图与努力仍然值得尊敬。我们需要还他一个深思熟虑的评判。

如果一本书能启发读者,就表示作者的水平高于读者,除非读者完全了解这本书,否则是不该随便发表评判的。等到你能够对书本进行评判时,表示你已经提升到与作者类似的水平了。这时你拥有了新的地位,可以运用你的特权了。如果你这个时候不运用自己批评的才能,对作者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事。作者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让读者与他齐头并进。这时候读者就应该表现得像是他的同辈,可以与他对话或回话探讨。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而是沉醉于发现作者与自己的共鸣点而感慨和陶醉,他就不可能有效的学习。因此,最擅长学习的读者,并不是那些附会旧知者,而往往是最能批评的读者。你必须懂得如何评判一本书,就像你必须懂得如何才能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阅读后当你有自己的主见时,那就是你的主张,不是作者的主张了。如果你不靠自己,只想依赖别人为你作判断,那你就是在做奴隶,不是自由的人。当你与别人分享书中获得的知识的时候,那也是你发表自己主张的时候,无形中,你再次了强化了自己的主张,扩展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做自己的主张与判断时,同意对方说法,与不同意对方说法都一样要花心力。同意或不同意都有可能对,也都有可能不对。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所以,你要更小心的说出“我懂了”这句话,也要更慢慢地举起你评论的长矛。

一个人在与别人对话时,你应该要有准备好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我们要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盲点。在争论之中,你不要忘了争论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接受教导的一个机会。许多人并不认为争议是教导与接受教导的一个过程,不愿意放弃或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带着这种观点沟通是不会有收获的也不能增进自己的知识。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为了追求真理,要毁掉一些我们内心最亲近的事物”。

一本好书,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长期来说,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变得更有智慧,更懂得生命,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你必须阅读超越你头脑、超越你能力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帮助你智慧的提升和心智的成长。

也许有人说,我年纪大了,阅读和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怎么办?

好消息是,虽然身体的发展是有限制的,人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只会越来越差,但是你的心智的发展却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你不停止学习、思考和探索,你的头脑就能持续地发展下去。你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就停止成长。如果你感觉头脑没有以前灵光了,那表示你用脑太少或方法不对,需要正确的锻炼你的大脑。“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聪明得太慢”,这句话也意味着,在我们身体慢慢衰老的同时,头脑心智是可以持续成长的。

只有当你认为自己老了,不愿意费脑筋思考时,大脑才会失去活力,并逐渐的衰老。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电视、收音机及其他天天围绕我们身边的娱乐或资讯,都是些人为的支撑物,它们会让你觉得自己在动脑,其实你是在被动的接受信息,思考是非常有限的,对大脑的锻炼几乎没有帮助。很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很快死亡,因为他们没有了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着来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擅长做总结,能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要点。当我想要对这本书进行简短的分享时,发现挑战很高,有很多精彩内容这里没有分享到,所以建议你抽空看看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对你的智慧提升、心智成长、头脑健康都有帮助。

最后希望你懂得如何阅读一本书,提高阅读和学习效率,更好的利用时间,并从阅读和学习中找到快乐!

讨论:

1. 你以往的阅读方法和今天介绍的阅读方法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

2. 你认为这本书所说的有道理吗? 是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什么?

3. 你想采取哪些行动来改善你的阅读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