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是通过新闻和报纸了解的银行。在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学生时代,建行的ATM是我唯一亲身体验过的银行服务。每个月的第一天,我会去ATM里取出当月的1000生活费,然后在月末的几天,紧巴巴地望着校园卡上的余额,祈祷着月初快快到来。所以那时,我对银行的印象,无外乎新闻报纸上日经的那几条头条。
某老人家中现十年前存单,欲兑换银行拒受理
当心银行陷阱——“被”开通的闪付功能
ATM机取钱竟被吞,银行灰色收入谁来管?
办卡容易销卡难,存钱容易取钱烦
民工贴身工资卡被盗刷,XX银行竟称赔不起
听的多了,没有见过的也像亲眼见到一样真实。银行,在主流媒体的笔下,在大众的眼里就是这样一种毫无信用、唯利是图的存在。而凡是银行业无奈的发声,也会被诸多正义“受害群众”的口诛笔伐而变成笑话。
2015年全国某会期间,建行行长张建国发言,称如今的银行是“弱势群体”。话音未落,包括总理在内的众人满堂哄笑。电脑前的我也在笑,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一年后,作为一名基层银行工作者,当我回想起这些报道和满屏哄笑的字眼,会是如此沉重和无奈。
与银行有关的问题太多,无法一一赘述。本篇就从普通民众最关心的长短款问题说起,聊一聊真实的银行和“银行观”,到底是什么样的。
长短款
不管是ATM吞钱、吐钱,还是柜员工作失误多给钱、多拿钱,几乎所有跟错账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归为长短款。而长短款,是几乎所有基层员工最不希望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个柜员,每天一闲下来我就会盘一遍所有的账。因为按规定,只有账平库平才可以中午吃饭,只有账平库平才可以晚上下班。不管是钱多了还是少了,不解决掉账不平的问题,今天是别想回家了。
也就是说,如果钱多了,我们必须一笔一笔地查账查监控,弄清是少算了哪位客户的钱,然后双手奉还;如果钱少了,我们更是着急,因为自己赔不赔钱,完全看客户的认知和同理心。而在很多客户的眼里,居然能“赚”银行的钱,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殊不知,他们“赚”的并不是银行的钱,而是基层员工的血汗钱。
有人问过我,银行每年吞客户的钱会不会发到员工头上。是的,这是一个大学教授的提问。对此我想说,这个提问的前提就是错的。就像负责给你送快递的只有快递小哥一样,对你的长短款负责的永远只有给你办业务的银行柜员。一家快递公司,一家银行,作为有着自己主营业务,能够自食其力的企业,是不会龌龊到贪图客户几百几十来维持生计的。
曾经有一次午饭前,反复盘点确认后,我的库下出现了长款5块。于是我努力回想每一笔可能出现这笔长款的业务,并逐笔询问查看监控的同事。最后弄明白了:原来是住旁边的一位老太太在缴纳水电费的时候,原本应该找钱7元2角,而我在拿出2元2角的硬币时,将早就准备在一旁的五元钱当作收的钱放入了钱盒中。于是我赶紧联系老太太,道歉并说明了事情缘由,烦请老太太再跑一趟。老太太却很高兴,一直说谢谢,说你们真不错。
我听了很不是滋味。道谢,说明在老太太的认知里,这不是一件正常的事,至少,欠钱还钱不是多数银行应该做的事。即使这样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并可能发生每一位基层员工、每一位客户身上。因为报纸上说了,离柜没算清的钱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新闻上说了,往银行放钱容易,想拿回来,可就难了。
欠钱还钱,天经地义。不论是一块还是一千,一百还是一万,在密密麻麻的监控下,一个柜员想贪这点钱,除非他不想在圈子里混了。而老百姓的认知,到底为什么连最朴素的价值观都不敢去承认,我们不得而知。
还是一位大学教授的故事。故事令我有些汗颜,因为我曾是这所大学的学子,并十分景仰每一位本校教师。这位教授在办理业务的时候,由于我的一位同事的工作失误,多拿到了770元现金。同事第一时间与教授取得了联系,经过几番陈恳道歉,教授表示:的确是多钱了,但不愿意还,因为这是你的工作失误,不是我的问题。
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你的工作失误造成我的利得,与我无关,我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这钱,到底是合法应得还是非法利得?也就是说,你获得的这笔钱,其本质是非法利得,与它的成因——员工是否失误,几个员工失误,怎样失误无关。
换个角度来说,柜台员工和众多员工一样,都有着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你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的任务是为客户办理现金业务。你教书教错了会被教务处批评,我们现金算错了也会被领导批评。现金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串数字和加减法。加法加错了我们努力改过来,钱算错了我们找出原因,努力摊平。这是我们对工作应承担的责任。但是,如果你让我不仅摊平,还得掏钱送给你,把你的义务也尽了,那我只能说,这样的价值观我们无法苟同。
在此,我们只能祈祷是这位教授的认知被蒙蔽,而不是贪念作祟。因为认知问题,在了解了事实真相和深度原因后,可以得到改观,而若是贪念作祟,再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刷新,也无法改变他对世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