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划,方行远》

生活需要打理,人生需要规划;有规划的人生是航行,没规划的人生是流浪;有计划的人生是蓝图,没计划的人生是拼图。我们要与孩子从小就核对他的梦想,帮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注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


规划一般分以下四部分,或者叫四个流程。


第一、让孩子认清自己“我是谁?”,好多孩子规划人生容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第二、我能做什么?结合孩子的兴趣、智商、情商、沟通能力等自身特点,首先粗线条地规划从业类别。


第三、环境允许我能做些什么?和孩子一起分析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人脉资源等这些客观的因素,纠正自己的梦想。


第四、我准备怎么做?做好了以上三点,跟孩子一起列出这一规划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人脉培养等这些具体的需要,而且越具体越好。


第五、重新规划。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规划有可能改变或者放弃,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定海神针,不可乱了方寸。根据孩子现有的状况,按照以上流程重新规划。



讨论多年的“职业生涯课程”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呼之欲出,不得说是我们高中学生的幸事。职业规划的核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特长、自身拥有的资源等这些内部因素和国家需要、行业趋势、当地资源等这些外部因素结合起来,科学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把未来通过努力能争取到的愿景提前呈现在眼前。


职业规划的方式可以通过“梦想导图”、“逻辑推理”、“学习平衡轮测试”等科学的方法,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想要的和可能要到的生活,并与自身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遇见性,给我们的孩子插上知识和目标的双翼。我们期待着课程早日落地。


在孩子职业规划的问题上,有两个突出的表现。

第一、孩子择业和上辈相同、相近、相似,而且很有意思,孩子的择偶标准、对对方职业的要求也基本相似。


第二、和父辈完全相反。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家庭氛围和父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程度影响。如果父辈对自己职业满意,职业幸福感强,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就会有认同感,自觉自愿地就会往这方面努力。反之,如果父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不满意,整天牢骚满腹,孩子就会对这种职业有天然的抗拒,选择职业的时候会有意回避这种职业。


当然,选择职业还受自己爱好、特长、所学专业、社会需要、从众、配偶或者爱情婚姻、人脉关系等主客观因素和不确定的偶然因素影响。总之,职业的规划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是一种必然,有时候也真的是偶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规划,方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