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缘 】
爱上茶和花都属机缘,今天去复习了茶道,那就从我的茶缘先说起吧。
去年因为不懂茶,还要管理一批茶道高手,怕露怯,让管理打折扣,便想去速成一下基础知识,没成想就让我走进了茶花交映的纯美世界,把潜藏在心底追求唯美的脉络打通了。
也是从那时开始,发现自己是那么爱学习的一枚学霸(脸竟然有点小红,但确实是老师课堂上点名说的啊)
【 学习 】
“艺术无国界”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可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观念及社会舆论导向,总是会让人一提起日本,就会有些敏感。
直到老师给我们讲到了“中国茶道精神的对外传播”一课(我重复听了两节课)。
老师说刚开始每讲到这一课,她都会兴奋的汗毛直竖,鸡皮疙瘩掉一地,但总归讲了十年了,现在兴奋谈不上,但习惯性的喜欢,总是会一字一句地给我们念出来。
正如书里镌刻的“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关系,如日本神户大学名誉教授仓泽行洋所说‘中国的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母亲,日本茶道是以中国茶道为母的孩子’这是自然之理,造化之功”。
明白了历史,便一头扎进了茶世界,茶山没跑多少,却养成了喝头茶(绿茶)和老茶(生普、老白)的习惯。爱好也换了风向,没事就愿意往茶城和各个同学的茶会所跑,搜罗好茶与美器。
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凡喝茶,必摆个小茶席的习惯,生活的小确幸便随处而生了。
【 考试 】
感念我们有个严格的老师,逼着我们考试过级,她说只有去考试,才会认真地把学到的知识转换为产物。
她自己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十年了,一以贯之现如往昔,隔一两个月飞日本进阶日本花道小原流的级别。仰望的同时,也是学习的偶像。
我们好多同学也因不停的过级考试,从家居太太过渡到了励志女神,纷纷开起了茶工作室,或茶会所,并且经营的有声有色。
所谓圈子的力量,莫过于此。
但是对于我一个刚刚进入茶门的小白,之前都没有喝茶的习惯,却要把常规三年才能考完的级别资格证,不到一年拿了个遍,只能说是严师出高徒啊。
这个过程经历了茶醉比酒醉更令人痛苦的N次洗礼;
考试的音乐一天听一百多遍,以至于现在听到这个音乐,无论在哪,手都心里表征式的起范茶艺表演动作;
用烫肿脱皮的手反复练习一百度的水泡茶的技艺,现在一般的高水温烫不到的感知;
逮着机会地跑茶会所、茶城、茶山,去认知各种茶和茶具;
成宿成宿地背理论知识,先生都耳濡目染地跟我学会了茶的基础知识;
为了布一个考试茶席,能在一个月间跑遍各大茶城,连续几个通宵寻遍网络…
不敢回首当时的磨折,每次考级,都经历着猛学一个月,崩溃小一周的,脉冲式奋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天性使然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传承,骨子里不想输给同期的日本同学。
没在一起学习过,真体会不了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礼貌、严谨、刻苦、一丝不苟。都是随先生公派到中国的家居太太,但却把学习当成事业的。
她们对茶的热爱和敬畏感,有时真让我们汗颜。(此处省略一千字)
【 沉淀 】
虽然输出倒逼输入会更快的优化迭代,但有着文化历史积淀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还需在修行中体会佛陀圆满智慧和无限慈悲的曼荼罗。
急也不必,缓也不对,不急不缓,长短任生涯,方是生活应有的节奏,也是人生最好的时间。
而这最好的时间,若是泡到了茶汤里,便是我向往的“一盏茶的时间”了。
时光匆匆,情谊长存。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正是我向往的“一盏茶时间”,不急不缓,在生命里流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