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节奏

今天看河南建业对阵山东鲁能的比赛,因为PPTV的直播收费,所以找了个外链观看。

因为不是正规渠道,整场比赛也就没有人解说,听到的全是山东主场球迷们的锣鼓喧天摇旗呐喊。

原本我没察觉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只不过山东只要得球进攻,球迷们的气氛就高涨起来,从持球推进呐喊到进攻终止,这时候才真正感觉到作为客队球迷心里的不爽——我们建业拿球,就会一片嘘声,鲁能一次断球一脚配合或者打门,就能换来无数热烈的掌声。

尤其是快结束前,建业的巴索戈与王大雷之间的冲突,从屏幕外面分明就能听到球迷们的叫骂,以及让裁判掏红牌的呼唤。

带节奏_第1张图片

这原本没有什么,主场球迷如果不这么喊,也就不称其为主场了。也就是从这场没有画外音解说的一场比赛,我更体会到踢客场的不易,也忽然明白这跟我之前看过的许多有人解说的比赛,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我自己看到的比赛,没有人在身边解说两队阵型打法,以及每个球员的背景故事,某一个动作是否合适,裁判某次判罚是否过分,所有我看到的,几乎就是正常比赛的真实呈现,不会被一些解说员带的偏离了中立或者偏袒的想法。

所以我的观感更像是在现场观看球赛,眼看到的是球场,耳朵听到的就是球迷们的叫骂和呐喊,相比有解说员的比赛更真实一点。

对,现场观看比赛都是听不到解说的,这一点似乎不止是足球比赛——虽然除了中超我没有到现场看过别的比赛,但我想不管大小赛事,现场观看都不应该听到解说。像哈利波特里魁地奇比赛时有乔丹在旁边十分偏袒格兰芬多的解说,也只有在电影里才有吧。

为什么呢?

因为解说这个工作应该是随着电视和广播对比赛的传播才出现的,他服务的对象应该是不能在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和听众,而现场的朋友,是不需要解说的。

不光观众不需要,运动员和裁判更不需要,尤其是裁判。裁判的判罚十分依赖自己的眼见为实,至多会加上回放辅助,但肯定不允许与比赛现场无关的现场解说来告诉裁判该怎么判罚,甚至斯诺克的比赛现场连观众都是不可以发出声音的。

带节奏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有,比较典型的是那个准备买一辆山地车,结果买了辆宝马越野的笑话。我们买东西时原本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但是导购随便几句话就能让你的购买欲望膨胀。

比如今天去给女儿看童车,原本要买一辆小的三轮车,结果发现能够实现推着走的功能的三轮车只有一辆,更多的是可以旋转,可以放平,可以折叠,附加了多种功能之后,价格也翻了好几倍。我当时就像,我小时候没哟这么高级的车也不知道是怎么长大的。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我原本需要的是1,但是商店里给我提供的是8或者9,多出来的功能很炫酷,但我其实并不太需要,而且如果不告诉我,我根本就想不起来这种功能有什么用处。

诸如此类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节日,许多人都说我们传统文化缺失,洋节泛滥,有些领导举得例子就是2月14情人节冲击了我们传统的七夕节。

其实不是洋节冲击了传统节日,而是这写节日都会过,更有人会觉得节日太少,自己还创造618、双11之类的节日,刺激消费。

如果电商不告诉你这个节日该买这个,那个节日该买那个,许多人根本就不用剁手。

昨天听东吴相对论,吴伯凡老师谈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很多疗效好又便宜的药品慢慢消失了呢?

因为商家挣钱太少。

大家喜闻乐见的是物美价廉,但是商人们喜欢的是增加你掏腰包的次数和额度。

马克思爷爷在《资本论》里说的: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惟愿自己能够在纷纷扰扰中保持理性,随便外界各种带节奏,总知道自己真的要什么。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9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