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跟美食耗上了

      端午节假期已经结束了,而我却还留在端午的气氛,迟迟不能自拔,因为我还在吃粽子,并且已经连续五天把粽子当早餐、晚餐在吃,天天迷漫在粽香中。这种一个管饱,两个管撑的传统食物,幸好一年只大规模吃一次,不然真得消化不良。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硬件上一个百毒不侵的肠胃是基础配置,不然怎么做一个“采花大盗”?软件上,海纳百川,来者不拒的包容心态是指导思想,宁可错吃一百,也决不能放过任何一种食物,爱吃就要全身心投入。

      梁实秋老先生说,真正爱吃的人是馋,愿意为了一个吃食穿越城市,跨越空间。一个月前我真真切切的意识到自己真的很爱吃,愿意为吃付出,打定主意,四十五岁以后开一个饭馆,卖一个招牌吃食,口口相传。

      我喜欢包裹状的食物,所以我喜欢吃丝娃娃,春卷、蛋烘糕、鸡肉卷、五花肉包生菜......总之是一块皮,包一群食物,饱含深情地一口咬下去,满口丰盈,一石N鸟,性价比和美味度都很高。就是喜欢这样的充实感,满满一口,慢慢咀嚼,吃相看起来都让人跃跃欲试。

      读大学之前总觉得月饼、粽子唾手可得,并不在乎节日气氛,还有点小挑食,不吃内脏,不吃切得不好看的鸡肉,不吃芹菜。但大学期间食物的贫瘠(那时候真是一只饿狼,隔三差五就要改善生活,非常能吃),加上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反而很乐意吃节日食物。而且,不但不挑食,对于之前无法忍受的猪肚(du三声)子等诡异的食材,也能咬牙伴着鸡皮疙瘩吃下,面对一样新的食物,即使看起来很可怕,我也会掐着指甲大义凛然地吃一吃。这样也许极端了点,但人生苦短,我是真想尽可能地多尝试世间味道,吃遍美食。

       味道是我目前所知的最能让人瞬间跨越空间,想起当时当景,挖出藏在记忆最深处的潜意识里的东西,一旦重遇,势必瞬间唤醒记忆。

       最明显的是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即使消失多年,也能在重新接触时瞬间想起,随之而来的是飞速的脑回路:当时,是在怎样的地方与谁吃的?或许是放学后偷偷吃零食的小摊上,或许是跟同学百去不厌的破旧小店,或许是妈妈下班无意间烹制的黑暗料理,伴着味道的是一段回忆。

       总之味道是最具记忆点的载体,而所有味道中最喜欢闻的味道是清香系,只要是清香属性的味道,我都照单全收。草坪修剪后的浓郁的泥草味、这个季节的栀子花香,粽子叶高温蒸煮后,混着糯米的清香(竹筒饭同理)。这种靠大自然孕育的原始香味、植物本身散发的气韵总是让我着迷。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辈子跟美食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