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侠客,贵家多儒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尚保持尊王攘夷的思想,周朝的文化思想在多角度表现,尚不为衰世。但到战国时期,则各自为大,巧取豪夺,攻伐兼并,周文之文化生命完全被抛弃。这期间,各领风骚几十年,首先是梁惠王称霸三十七年,其次是齐国称霸四十八年,接下来是二十九年的秦赵争强时期,再往后是秦灭六国时期,历经三十六年。

这个时期军国主义盛行,整个世道崇尚武力,看重实物,忽略文化精神。当时流行君子养士,孟尝君等以士多士义出名,但多为鸡鸣狗盗之徒,拼命逞强之徒,影响深远。除此以外,各种歪理学说流行,荀子曾做《非十二子篇》:“假今之世,……纵性情,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这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墨家和法家,先说墨家。墨家强调节俭,反对繁文缛节和无用的音乐,号召人们兼爱,也就是无差等的爱所有人,国家之间不要发动战争。这些思想听起来不错,广泛流行,被称为“显学”。但墨子思想的致命问题在于缺乏精神内涵,其“兼爱”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学理不足,远远不及儒家的推己及人的推恩思想强大,其对礼乐的反对,实际上是返回到缺乏精神的、质朴原始的生活状态,这是文化的倒退。其思想也未被各诸侯真正采纳,后来转而为侠客,从精神发展处说,这是进一步的下坠,完全强调实际物力之作用。作为思想家,这必然是越发衰落,以至于思想价值尽失。

说到此简单说说墨子其人。墨子出身平民,常自称是“鄙人”,似乎做过木匠,同情“农与工肆之人”。也许(为了避免陷入唯成分论,这里说也许)是他的出身,限制了他的思想,其所发表学说,与其说是哲学思想,不如说心理情绪。正是生活在下层百姓中,所以其所宣扬的都是对自己遭遇的补偿;自己等级低下,所以强调慢差等;自己得到的爱不足,所以宣扬兼爱;作为平民百姓,不需要那些繁杂的礼节乃至三年的守丧,所以反对礼乐;贫民百姓,希望平静生活,所以主张非攻等。这些思想在贫民这里完全正确,但作为人之发展和精神的超拔就显得不足。儒家创立者孔子虽然出身也不算高贵,甚至跟母亲一度生活得很贫苦。但是毕竟是贵族后裔,父亲就是官员。当时的为官者,其文化精神对身边人还是有影响的。儒家的后继者孟子、荀子等都出身贵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人出身对其思想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儒墨对比,我们不妨说“寒门出侠客,贵家多儒生。”

寒门出侠客,贵家多儒生_第1张图片
山野之秋

再回到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相较于墨家的民间流传,法家则是官方的正统思想。法家的兴起就是为了实务,不谈精神只重实际效用。这在乱世中自然会发挥重要作用,正如道家的“物极必反”,重视了实务,就必然忽略精神,可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不能离开实际生活的保障,但又不能只是发展物质文明,那就不是人类社会了,人之为人的本质特点就是要有积极的精神生活。法家肯定起不到提撕人精神的作用,而且还发展至对法的滥用,严刑酷法,阴谋诡计,不但不提拨人的精神,反而败坏了人的思想道德。这是后来的秦国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战国直至秦朝,是人类精神的衰落期。用牟宗三先生的话说,人的精神“下趋无极,盲爽发狂”。“物极必反”,此一状态发展到极致,势必导致另一情况之发生,为了拯救乱世思想,孟子出现了。其具体影响,容后再说。

——《历史哲学》阅读笔记之七。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门出侠客,贵家多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