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63】
再三拜读赠诗,想不再看却是不行。自从成了邻居,已经过两个冬春交替;时常真诚亲切地会面,很快成了熟朋友。俗话说:几次见面便成亲切故友。何况感情远过于这种情况呢?人事每爱违背心愿,此刻就得分手道别。杨朱曾悲歧路,他哪里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已不再作文。体质本就不强,再加老、病相继。且依照周礼“礼尚往来”的道理,并且作为分别后相思的慰藉,写下这首诗篇。
知己何必定是旧相识,倾盖如故即已证实此言。
有位嘉宾欣赏我的雅趣,常常来访问我的林园。
谈谈笑笑没有庸俗的论调,所爱好的是古圣先贤的佳篇。
偶而有了几斗佳酿,闲时欢饮悠悠然。
我实在是个幽居之人,不再有东西奔忙的因缘。
物品新的好,朋友还是以旧为贵,笔毫沾着友情多作濡染。
感情相通,直达万里之外,身形远离,却间隔着万水千山。
您多多保重,爱护身体,不知何年再能相见?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68】
我再三展读您的赠诗,爱不释手。自那次我们成为邻居,至今已是第二个冬春了,诚挚愉快地交谈,很快使我们成为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面便成至亲老友”,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与愿违,现在又要彼此话别,正如杨朱临歧而叹,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患病多年,不再写诗;体质本来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意思,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而写下此诗。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倾盖如故足证此言。您能欣赏我的志趣,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谈话投机毫不俗气,共同爱好先圣遗篇。偶尔酿得美酒数斗,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我本是个隐居之人,奔走求仕与我无缘。时世虽变旧友可贵,常常写信以释悬念。
情谊能通万里之外,虽然阻隔万水千山。但愿先生保重贵体,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132】
反复展读您给我的赠诗,想放也放不下来。自从和您结邻而分别,算来已有一年多,天天能见面的好邻后,一下子成了昔日交游的朋友,实在令人叹息。俗话说:“数面成亲旧”,何况我们的交情远比这深厚?人间的事情往往不能如愿,结邻不久就要话别,杨公悲叹歧路分手,难道只是寻常的哀愁?我抱病多年,许久不写诗了,学问的根极原本不厚,加上年老多病,现在勉为其难凑合一首,既是遵循周礼礼尚往来的遗教,也以供别后相思的凭藉。
相知何必老相识,新交知心如旧友。幸您赏识我志趣,敞舍多蒙常趋走。
谈吐相合无俗语,圣贤遗篇共探求。赶上有酒共欢饮,边饮边聊兴更稠。
我本生性爱隐居,无意求仕四处游。时世虽变人依旧,但愿彼此常通邮。
书信情通万里外,哪怕形迹隔山丘。万望贵体多保重,他年来会重聚首!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61】
这首诗作于宋少帝景平二年(公元424年),本年八月改元,为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渊明六十岁。新春伊始,邻人新知庞君将赴江陵,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刘义隆的参军。庞有赠诗,诗人写了本诗相答。从诗的内容反映出来,庞对陶的高洁志趣是十分仰慕的,而陶对庞也是以长者之风,视为同调,情欢意洽。诗中反映了两人的交往、诗人谈泊的襟怀、对庞君的款款惜别之情。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65】
这首五言诗与另一首同题的四言诗皆作于同一年,当为宋少帝景平二年(424),本年八月改元,为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渊明六十岁。诗题中的庞氏,为当时荆州刺史刘义隆的镇军参军。这年春天,他由得阳出使江陵,有诗赠渊明,渊明即以此诗作答。
从诗序及诗中可以看出,尽管陶渊明与庞参军相识并不太久,但相同的志趣使他们结为知交;尽管他们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有所分歧,但也并不影响他们之间淳真的友谊。所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庞氏的深挚友情,而且也申明了自己隐而不仕的决心。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131】
这首五言诗作于宋少帝景平二年(424),陶渊明六十岁。庞参军的名字生平不详,同《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的主簿庞遵不是一个人,诗和序中都说他们因曾作邻居而相知。作者《答庞参军》有五言、四言各一首,分别传于这一年的春、冬。这年春天庞为荆州刺史、镇西将军刘义隆的参军,有诗赠陶,渊明写这首诗作答。
这首诗回忆昔日为邻时两人志趣相投,欣然过从的深厚情谊,对歧路分手表示了无限惋惜。作者更因晚年多病,希望老友频寄书信、保重身体,期望重逢有日,相思情切,诚挚感人。
【张彦《陶诗今说》,p174】
这是诗人年已六旬的作品。庞参军事迹不详,自然比他年幼。堪称“忘年交”乎?未可知也。从诗中见其二义:一是二人皆有学问,庞氏也非等闲之辈,故能与满腹经纶的诗人陶公谈笑风生、齐肩并论,故有“倾盖”成故知的感慨;二是古代文人多重情义,以心相交无市侩之气。少奸佞之心诚恳待人,陶公可谓是“一面旗子”。
【杨义选注译评《陶渊明》,p42】
庞参军曾经是陶渊明的邻居,两人相交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感情很好。他后来出去做官还时时记着陶渊明,并且寄自己的诗给陶渊明看。陶渊明便写了这首诗答谢他的盛情。从诗中“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的话肴,陶渊明在出仕这一点上,与他的志趣其实有异,所以小序中也有“杨公所叹,岂惟常悲”的话。但陶渊明也并不将自已的志趣强加于朋友,因而诗中所谈的,就主要是两人旧日的友谊,在回忆中重温着从前的欢乐。结尾又特别提到保重身体的话,表达出种希望能与朋友再见的衷情。不论诗前小序,还是诗篇正文,都让人感觉诚恳真挚,温情殷殷。“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平实朴素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有关友情、人生的深沉喟叹,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侯爵良等《陶渊明名篇赏析》,p168】
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赠答诗,抒发诗人自己的离别情绪,表示对友人邻里庞参军的思念。诗人的情意是真挚的,语言是朴实的,读来亲切动人。
这首怀旧诗和《与殷晋安别》(见前)在写法上有些类似。《与般晋安别》是诗人在友人殷景仁赴职时写的,诗人与般景仁难分难舍,情词动人。诗人从虚处起笔,然后在实处落笔,由虚而实。开头两句是这样:“游好非久长,一遇尽殷勤”。先这样虚写一笔,以议论入诗,然后带出下文,用夜谈、为邻、从游的事实来追忆他们昔日的友好交往。有虚有实,有情有意,诗写得自由活泼,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这首赠答诗也是从虚处起笔,由虚入实。“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这里没有叙事,全系诗人的议论,可以说是虚。可是,从艺术效果看,虚笔不虚,虚中有情,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庞参军的赞赏。这是一位性格坦率的朋友,与诗人的性格合得来,在短时期的交往中彼此就能知心,真是“倾盖如故”。诗人由衷地唱道:“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何必”二字有意思,有感情,它否定了“只有旧交才能知心”的世俗观念,抒发了一种真诚的友情,就象诗人说过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一样美好。
虚写是必要的,有助于抒情达意。但是,虚写过多则抽象乏味,反而不利于抒情达意。这首诗开头一笔虚写之后紧接着就实写,具体回忆了他与庞参军的深厚交谊。“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这是说庞参军重情,常来过访。“顾林园”的诗意是含蓄的,不说到诗人的家里来,而说到“林园”来,“过访”的意思不言而喻。“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这是说与友人情意相投,情操高尚,大别于那些“言不及义”的所谓“朋友”。渊明重视情操,《与殷晋安别》里也说:“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阻饮”的“闲”和自欢然”的“自”,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会时的闲适心境和自得之态。诗人写实,回忆了昔日的交往;所写的都是寻常事:过访、谈心、读书、饮宴;但寻常事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同《与殷晋安别》的写法那样,诗人没有把笔墨全部用来写离情别绪,在追忆以往的友谊之后把诗笔转到了自己身上,捧出自己的心给友人看。在《与殷晋安别》里,诗人写道:“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在这首诗里说:“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语句不同,用典不同,意思却是相同的,诗人在对朋友说:我决心默处幽居,不愿再东西奔走求仕。也许庞参军在赠诗里劝过渊明出仕,而渊明在答诗里委婉谢绝。话说得巧妙,不说不愿出仕,而说没有求仕的机缘。在“缘”字前面冠上“东西”二字,巧用了孔子求仕的典故(《礼记·檀弓》:“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使诗的语言格外有味。求仕者为名利而东西南北奔波,诗人对此不感兴趣,“无复东西缘”表示了他对仕途的厌倦。
《与殷晋安别》的结尾部分写依依别情,十分动人:“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这首诗的最后部分也写别情,同样动人:“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前者注意气氛的烘托,借景抒情,然后说山川分离了他们;后者借助成语来达意,保持友谊,勿忘旧交,“形迹”虽为江山所“滞”,但“情”通万里,是不为江山所“滞”的,江山不能阻隔朋友之间相通的感情。比较两首诗的结尾部分是有趣的,同样是别情,写法和语言上,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动人之处。
这首诗的小序写得情意绵绵,值得玩味。温汝能《陶诗汇评》说:“陶公小序,多雅令可诵。序中起数语,何等缠绵,令人神往。至其与人款接,往往于赠答之什,自有一种深挚不可忘处。此古人所以不可企及也。”
【《中国诗苑精华 陶渊明卷》,p199】
此诗作于宋少帝景平二年(424)春天,是陶渊明酬答新知庞参军的诗篇。庞参军:生平事迹不详,与下首(四言诗《答庞参军》)之“庞参军”系一人。庞参军是当时的荆州刺史、镇西将军、宜都王刘义隆(即后来的宋文帝)的参军。参军,诸王及将军幕府里的重要幕僚。
【辑评】(金融鼎编注《陶渊明注新修》,p202)
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二:此篇足见陶公善与人交处,“谈谐”数语既敬且和,“情通万里外”数语,又期以从要不忘之谊,序中所谓依《周礼》往复之义者,岂虚语哉!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二:陶公小序,多雅令可诵。序中起数语,何等缠绵,令人神往。至其与人款接,往往于赠答之什,自有一种深挚不可忘处,此古人所以不可企也。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23)《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