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38)《悲从弟仲德》

文/书山花开

❂原诗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余情。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91】

满含悲哀来凭吊旧宅,悲泪和着心哀而飘零。问我为谁悲?

所怀之人已在九泉幽冥!按礼成服虽是从兄弟,恩爱之情则如同母所生。

门前执手话别时,怎想到你会先我凋残。

在劫数之中竟未能避免,德业犹如造山欠一篑未能完成。

慈母沉浸在哀痛之中,两个孩子还在幼小的年龄。

夫妇二人的牌位放置在空屋之中,早晚都听不到亲人的哭声。

飞尘落在你空着的座位之上,堂前庭院已是荒草丛生。

台阶上少了你的足迹,园林中偏偏还留下你的温情。

黯然随着造化逝去,永远不能恢复你的身形。

我脚步沉重将要离开,悲哀的泪水又沾湿了我的衣襟。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95】

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纵横。问我如今为谁悲?我悲之人已命终。

与我为亲堂兄弟,恩情不减同胞生。当年门前分手时,谁料我先把你送。

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慈母哀伤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夫妻灵位置空馆,朝夕寂寞无哭声。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影。

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满胸中。

❂解释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89】

这首诗约作于晋·义熙八年(412),陶渊明四十八岁。这年渊明全家离开南村,回到阔别六年的上京里老家。上京里物迁人非,诗人极感恻怆。他凭吊了从弟仲德的旧宅,寡奶遗孑,虚坐生尘,更触动悲怀。这首诗写得较长,分五层委婉道来,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清·陈祚明认为“特多弱句”(《采菽堂古诗选》,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择语,随口道来,更能体现其任真。渊明虽然淡泊,然于亲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93】

从诗中“衔哀过旧宅”句看,此诗与《还旧居》大约作于同一时期,即晋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这首诗是诗人回柴桑旧居时凭吊已故从弟仲德的旧宅有感而作。诗人以极其哀痛的心情,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空馆”内外的萧条,将凄凉悲伤的感情同萧条荒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亲人的深切悼念

【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p84】

从“过旧宅”可知,这首诗同《还旧居》大概作于同一时期。陶渊明这位从弟仲德生平事迹虽然未详,但从诗里已看到诗人对他这位从弟的去世是很为哀痛的。诗人确实是个充满真情的人,他对弟弟、妹妹、孩子,以及对邻曲、友人、农夫等等,无不抱有真情。这首诗里我们完全可以得到印证。当诗人访问从弟旧居时该是多么悲痛:“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这主要是他们有着“恩爱若同生”的友谊,当然就会产生“何意尔先倾”的遗恨。同时更有“为山不及成”的深切惋惜及抛下的慈母和孩子的无比沉痛。总之,体现了诗人对这位亲人的真挚情愫。表现了诗人的人格的一而和思想感的一斑。

历来些评论家对这首诗的艺术性多有非议:什么“是属急猝成章,不甚经意”,什么“特多弱句,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园林独余情’之类,皆不健。”等等,其实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是自有其成功之处的,上述有些非议恰恰说明陶诗的自然、质朴特色。惟其运用如此自然质朴的语言,诗人的真情才表达得异常充分,从弟仲德亡故的可悲可哀才表现得十分俱足。因此有人说此诗“愈质愈惨”,正是对非议者一个有力的批驳。也可以说,他说中了这首诗艺术上成功的秘密所在。

其次,诗描写了“空馆”室内外的荒凉景物,这里是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将诗人的深沉悼念和逝者身后的萧条表现了出来,达到了“情状交现”的程度,加深了诗的感染力量。复次,诗的开头运用倒呼,结尾含有余情。开头连用三个“悲”字以交代了怀人这个“悲”的主题。接着顺应的四句更加剧了“悲”的深度。结尾两句刻画了诗人含悲离开旧宅的心理,运用“迟迟”和“恻恻”,将转身挥涕、不堪久立和凝眸筋软、不能遽行的悲切状态,表露得形象逼真而结有余情。

【张彦《陶诗今说》,p120】

仲德,一名“敬德”,与陶渊明是同一祖父的弟弟,俗称堂叔伯弟弟。本诗约写于义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诗人时年五十三岁。一说与《还旧居》同时写,年约五十一岁。又有学者说是诗人陶公四十八岁所作。待考。这首诗的总特点是酷似一帧画——感人至深的人物凭吊图!有人说,诗行中有些“弱句”(弱笔),其实,不然。陶公素以“白描”见称,在感怀的冲激下,宛如钱塘江潮,随口喷薄吟流,不加雕饰,是很自然的。前代屈子和后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岂不皆然!陶公在这首诗里明显地表现“悲之至而不择语”的印痕,如此更能体现其“任真”。诗人一生淡泊,然其感情却是十分丰盈而充沛。情,诗之本!

【辑评】(p159)

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二:(“迟迟将回步”二句)“恻侧”从将回步言之,转身挥涕,不堪久立。将回步又从“迟迟”言之,凝眸筋软,不能遽行。情状交现,至情哀结。

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四:其情颇真切,特多弱句,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园林独余情”之类,皆不健。公诗真率,每嫌体弱。是时诸家皆务矜琢,琢则远自然,然自成其古;率则近自然,然每流于弱。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37)《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38)《悲从弟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