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好好说话吗?

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这个话题。

为了做到客观,看过网上的资料后,大概案情我总结如下:

女企业家苏银霞因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借款135万,月息10%(高利贷),后偿还了本息共计184万,以及一套价值70万的房子后,仍未还清欠款。

于是,2016年4月13,债主带人上门追讨,并将苏银霞的头部按在马桶里,要她吃屎,多番辱骂,苏银霞四次拨打110和市长热线,奈何未果。

次日,债主追债的手段更加恶劣,据网上描述,11名追债人将苏银霞和她儿子于欢堵在接待室,其中一人冲她喊:没钱你就去卖,100元一次,我给你80。用唤狗的语气唤于欢,中间更是夹杂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辱骂,更过分的是其中一人脱下裤子,用极端手段侮辱苏银霞,中间110来了,说要债可以,但不准动手,就去外面询问情况了。

警察走后,11个追债人,继续侮辱这对母子,最终导致于欢拿起一把水果刀,对着追债的人一阵狂捅,造成了一死三伤的结局。

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法院的解释是:虽然当时于欢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遭到对方侮辱和辱骂,但对方未有人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经出警的情况下,被告人于欢及其母亲的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危险性较小,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判决一出,舆论哗然。

大部分舆论分歧都聚焦在审判结果上。无论那个于欢有罪没罪,但杀人是事实。我就好奇了,被害人的初衷不是讨债去的吗?难道他们是去逼迫人狗急跳墙的么?既然是去要钱的,那使劲辱骂能帮到他们要回欠款吗?大概落到这般下场,他们自己是根本都没料想过的。

新闻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探讨法律的公正与否,审判结果合理与否,估计也很难改变判决的结果,换成自己做了审判官,是不是也很难办呢?

把这个案件缩小再投射到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分歧,争执,吵架等等冲突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要产生分歧,争执,吵架。

有多少都是情绪来了,不能掌控,而让美好的周末在不愉悦中度过了呢?我们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行为,避免糟糕的结局呢?

最近,我花了好多银子,在学习情绪管理的知识,作为分享,送给看到这里的人三句话,谁看到这里就是赚到了!当与别人互动,情绪上来,可能暴发冲突时,不妨问问自己:

1.  我想要的是什么?

2.  我的表现,和我想要的东西一致吗?

3.  我怎么做,才能得到我想要的?

讲个我的亲身体验。我的驾照17年4月初就到期了,要去换个驾照就可继续使用十年,于是在拍照取回执,做完体检后,我就去了本地交警大队。穿制服的大叔,用很不普通的普通话跟我说,还有半个小时就下班,不办理了。当时,整个大厅一个人都没有,不需要排队,我就求他帮我办理算了,不然我又得跑一趟。

看傍边站着一个穿制服的女职员,估计会好说话点,于是请教她申请表的必填项目,她头也不抬的说,现在马上要到下班时间,他们要去准备吃饭了,叫我下午再来,说话态度很恶劣。

紧接着,转而问另一个帅哥,希望他帮我办理了。填完表也还有十多分钟,不算下班可以办理啊。他跟我说,系统到12点会自动关闭,到时候,我所有的资料就得重新准备了,让我在那里等上1个小时,他们吃完饭再来办~

听到这里,我的小火苗扑腾扑腾往上窜。不就是办个证吗,网上点击点击就搞定了,还要我在大厅里干等1个小时,而且现在离下班也还有一会吧!

差点儿就抱怨了,可毕竟是专门学习了情绪管理的好学生啊,于是,很快就想到了上面三句话。

第一,我想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办驾照吗。

第二,我的表现,和我想要的东西一致吗?如果,我讲出来脑补的那些话,就和想要的背道而驰了。

第三,我怎么做,才能得到我想要的?不就是再等一个小时吗?

于是,我深呼吸了几下,带着我的整理材料离开了,1小时后,重新回到办理的地方,还是找他们,顺利办完了。

我的老师说:“一切人际冲突的本质,都是在情绪驱动下,有一方,或双方,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如果能重新聚焦,必然会使互动重回正轨,选择最适于目标实现的行为。”

如果山东辱母案的被害人,在凌辱他人的时候重新聚焦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悲剧呢?

老师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会好好说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