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魔鬼经济学】【长尾理论】

魔鬼经济学

第1章 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动机作弊。

第2章 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信息不对等造成群体优势

第3章 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彩票心理

第4章 犯罪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堕胎合法化与犯罪率下降

第5章 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基因决定

第6章 名字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吗——关联但不是原因,根本原因是父母水平


我读【魔鬼经济学】【长尾理论】_第1张图片
魔鬼经济学

或许是中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毒,最近看书,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

本来是想读一读这第一部,觉得精彩就买全四部珍藏,然而现在觉得,没必要了。

是的,有些失望,进而对罗振宇的节目也产生怀疑,这本书可能乍读之下让人意外,他的逻辑很清晰,一堆一堆的数据统计也会让你觉得有理有据,很容易就信服了,但是当整本书看下来了,跳出作者的假设体系,不禁要思考,如果作者默认的统计学并不成立呢?

那么,统计学算不算科学?我们掌握的信息太少了,即使是作者罗列和调查了一堆数据,也不能证明这就是大数据。万一,是黑天鹅效应呢?那作者岂不仅仅是自圆其说了么。

所以我只是觉得这本书一般,并没有那么神。不过第二章还是很有启发的,信息不对等确实是一条有效商业壁垒,造成的群体优势的确是很大的,然而又要从另一方面想,在这个人人时代,这种信息不对等是不是越来越弱化了,只要你认真做好准备,那么太多信息都是暴露的了。


长尾理论

我读【魔鬼经济学】【长尾理论】_第2张图片
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即是,想象一个y=1/x的函数,x代表种类,y代表热度,一小部分种类的事物热度极高,也就是“大热门”,是商家曾经关注的主要。然而后面更多的热度并没那么高的种类,依然是有热度的,有热度就代表有市场。在边际成本越来越低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小热度的事物同样可以获得与大热门一样多的盈利(盈利=种类×销售量),这就是长尾理论的商业价值。

如果想了解这个理论,或者进一步想知道这本书说了什么,那么只看每章的导读就够了。然而,如果想了解这个思维的分析过程,并且了解现实案例、一些古典经济学,那么细读还是很必要的。老实讲,前面还好,后面有些吃力了,不知道是心不静的原因还是难度增加的原因。

长尾理论的演变及必然性(第0-2章)——长尾要倚靠的三种力量:生产工具普及实现廉价生产、传播工具及集合器、链接供需及过滤器(第3-6章)——重复说明这三种力量,概念上提升(第7-9章)——利基文化、利基娱乐、利基商业案例*(第10-12章)——长尾法则总结与畅想(第13章、尾章)

有时候不太能明白作者的逻辑,所以会乱乱的。结尾13章算是本书的一个总结,但是结论的形式有点像“万能金句”,逻辑性也没有超级强,所以不方便记忆,可能还是要加深理解吧。

其实这本书很多地方和【认知盈余】想法蛮像的。比如说,工具的普及,使得生产陈本变低,而可以生产的人群,一方面被挖掘了出来,一方面有自由时间,所以可以创造娱乐或者文化,供更多人消费及参与。总结起来就是UGC喽。两本书也差不多都是讲要发现市场发现需求的,可是这种发现到底是一种天赋、偶然,还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能力,虽然讲了很多案例,但是并没有阐明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12章的案例,可以多学习。


最近读的书都偏向了经济学、心理学等,觉得受益良多,作为一个纯工科女,感叹以前真是一叶障目。喜欢书评、影评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会经常发布一些关于书籍和电影的评论,有时候还会有剧评(最近刚看完了【马男波杰克 season3】)。搜索岛上咖啡店或lonely_cafe关注,多多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魔鬼经济学】【长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