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敢评论艺术,但不会有人不敢评论音乐,因为雅俗共赏。
真正有造诣的音乐家,就算他在菜市口的酱肉店前演奏,酱肉店的大叔也会放下砧板鼓掌说一句 ,好,真他娘的美妙。
谁管他是哪个colour。
针对、偏见与不平等之下,专为黑人作指南的绿皮书,其存在即象征着一种耻辱。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黑人种族问题的尖锐不亚于当今的穆斯林与同性恋平权潮,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有色人种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大批黑人流入城市,也使黑人民权成为当时最尖锐的全国性问题。
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使得黑人在北方的生存状况相对更友善,而在农耕与奴隶传统的南方仍旧十分艰难。
这也是为什么,黑人音乐家需要一位“善于解决麻烦”的司机助手陪在身边一同南下。
《绿皮书》走的是典型“公路故事”的套路。
01
黑白碰撞,纵横交错的一盘平权棋
一个鲁莽又圆滑、粗鄙且市侩的酒吧上班的底层白人,一个优雅有教养、富有且出入名流的坐在宝座上的黑人。反差带来冲击,冲击构成冲突,冲突引导剧情,这就是一个交换了colour的人设下,黑人给白人开车的故事。
单单是这个带感的设定,我就克制不住对这部电影的喜欢。
不同于过往同样讲黑白与阶级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绿皮书》直接破除和颠覆了传统的社会身份塑造,不是由内向外的宣扬和维护,反而追求根源上的瓦解与重构。
Colour是原罪,如果偏见无法消除,那就自我毁灭。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部影片拿奖没有什么问题,从之前黑人争议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开始,到最佳剧本是黑人导演的《逃出绝命镇》,又由于女权运动跟同性平权运动,得了最佳外语片的《普通女人》。
这部影片因而同样被冠以依靠种族问题而得的“史上最逊奥斯卡”之类的称号,我想引用福柯《外界思想》里的话,小说不在于展示不可见,而是在于展示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作为故事,这部电影的“政治正确”、隐藏价值观以及种族平权对抗的暴力性被很好的包裹与化解,虽然套路满满,可效果,出奇的好。
影片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模糊灰调的山野间,白人司机tony流着汗在修理汽车,黑人音乐家Dr. Shirley从车上下来看向田间,一群农耕劳作的最卑微底层的黑人以复杂的目光望向对面。他们看到司机和音乐家以如此颠覆的场面而存在,又该有如何颠覆性的情绪回荡内心。他们身不由己来到世间,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遭遇莫名其妙的抨击与子虚乌有的罪名加持,共同承受着内心深处充满的存活挂念与命运忧惧。
黑人与黑人的目光交汇处,自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境界。
02
自我回归,拥抱最大公约数的广袤
作为大洋彼岸的黄皮肤观众,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冲突甚至都不及底层人和上流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更能引起共情。所以我更爱的,是电影里音乐家与司机两人冲破隔阂消除偏见、最后拥抱彼此进而实现自我和解的这段个人灵魂的孤独救赎旅程。
黑人音乐家Dr. Shirley是完美高雅的存在,也是孤独的象征。没有身份认同、缺乏感情浇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呆呆坐在高处看楼底下同伴笑语欢声,然后一个人进酒吧买醉。
醉酒后被一群白人暴徒施暴,他身穿昂贵高级的西装却一脸伤痕地被一群恶徒围困。
直到那个擅长解决麻烦的tony威胁对方说要开枪才救回他。
那是tony第一次去救Dr. Shirley,在他们经历一次小小的争吵,Dr. Shirley坚持要求tony在店门口捡漏的那颗石头应该归还。
一个恪守内心世界的秩序,一个追求刺激和享乐主义。
他们彼此,是对方最好的教导者和训诫者。
Tony第一次站在窗外听Dr. Shirley弹奏钢琴,他写信给妻子,用他那单薄又匮乏得可怜的词汇量来尽可能地表达对音乐家的赞叹
他弹钢琴的时候不像是黑人的存在…他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他是美国最伟大的钢琴家
艺术果然可以改变人类的刻板成见。
有人不敢评论艺术,但不会有人不敢评论音乐,因为雅俗共赏。
真正有造诣的音乐家,就算他在菜市口的酱肉店前演奏,酱肉店的大叔也会放下砧板鼓掌说一句 ,好,真他娘的美妙。
谁管他是哪个colour。
真正绝妙的艺术是具有感世性的,天才如钢琴家这样的艺术家在歌剧院演奏,在名流古堡里演奏,那些观众会感动的热泪盈眶起身鼓掌感叹一句awesome!。当他在油腻酸臭的黑人酒吧里演奏,在粗鄙满嘴扯淡的tony面前演奏,tony也会惊讶的用他意大利口音的英语说一句“我才不管他娘的少帮(肖邦),你就是弹得最好的”
他有孤高不屈的灵魂,遇上疯狂的诗一般的善意。
从旅馆里侧身躺着时那句怨叹 “世上万千人当中缺的就是主动走出孤独的那一个”
到孤独的音乐家在暴雨的夜晚下车痛喊“如果我不够黑人,也不够白人,甚至不够是一个男人,那我到底算什么人?”
再到那场毅然决然的离开和小酒吧里酣畅淋漓的爵士演奏后的坦白“这才是黑人的爵士”
亲爱的Dr. Shirley,你终于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回归。
作势要开的枪一定会响,争执起源的幸运石终成拥抱的纪念。
如果试图改变,那就要有所接受。放下固执的硬壳与自己和解,不是讨好与屈从,相反,这是一种灵魂的完善与扶持。
在告别孤独走向广袤里,Tony救了艺术家。
03
世界复杂,勇气和自尊仍拥抱善意
我们的灵魂居无定所如一所小舟飘荡在无穷尽的欲望与苦痛之海上,无知与忧虑让岸际寸土不生,唯有勇气让我们继续飘荡,最终回归灯塔之下拥抱光明。
监狱里,愤怒的Dr. Shirley告诉tony,坚守自尊比拳头更能解决问题。
即使有肯尼迪这样的大人物在背后撑腰,他也丝毫不以为荣,反而以借助关系寻求帮忙为耻。
伪善面孔的白人庄园里,tony再次明白,放弃安逸而深入遍布歧视的南方,Dr. Shirley的内心比他想象的要坚强的多。
比天才更重要的,是勇气。当恶意来临,正面对抗方可战胜恶意。
同样反映黑人种族问题的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也这样形容
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你无法回避恶意,但你可以反抗它。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挑战它。
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无论以何种身份存在于世,Coloured、LGBT、Muslim、又或者仅仅只是“she”。
Tony把光着身子在Y.M.C.A(同志歌曲,gay场所的象征)被抓到的Dr. Shirley从监狱救回时,看着痛苦的Dr. Shirley说,
我知道这是个复杂的世界。
他莽撞无知,可也细腻温情。用笨拙的行动证明,这也是包容的世界。
造物主有如此恶意,不让完全的肉体和完全的精神在同一空间上相遇,生的破坏力和生的创造力于无意识之中保持至高无上的均衡。精神的狂飙与世俗的皮囊的冲突造就生活的苦海。
它无边无际、浮满垃圾、变幻无常而又暴力突发,但当有一丝阳光照进时,它总是一片澄澈而湛蓝的海。
三岛由纪夫说,把所有的背阴译成向阳,把所有的黑夜译成白昼,把所有的月光译成日光,把所有夜间苔藓的阴湿译成白昼晶亮的嫩叶在摇曳,那么,我或许会结结巴巴的忏悔所有这一切。
那么,我或许会结结巴巴的放下这一切。
嫌弃《绿皮书》逊的,留言battle啊
公众号:贰次读 账号(ercidu)
关于次贰:
日常读书、观影,
但由于我是个社科类硕士,兼修经济学双学位,
喜欢历史,略懂法律,
所以也偶尔会有这方面的推文,不多。
这年头,陪你读书,陪你观影,
跟你从文学历史谈到网络新媒体;
从法律经济谈到社会科学,
再从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的人,不多了,
所以,你考虑考虑关注一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