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唐山大地震》,一家四口,本过着安享宁静的生活,不料地震来临,灾难过后,家破人亡。
李元妮的一双儿女,都被石板压在地下,而要救人,就得翘起石板,而她的儿女方登和方达,被压在石板的两端,翘弟弟这边的,石板就压姐姐,翘姐姐这边的,石板就压弟弟。 也就是说,救只能救一个,还是用另一个的生命换来的。
“两个都得救啊”
“求求你们了,两个都得救啊,我下辈子给你们当牛做马,行不,都得救啊”
“再耽搁下去,一个都救不了”
。。。。。。
沉默,“救弟弟” 母亲的艰难抉择,弟弟的声声嘶喊,姐姐虽没有,但那一下一下敲打石头的动作,也在证明着,她想活着。
“救弟弟”三个字,成了是三个人一生的噩梦。
也导致之后的多年,三个人在不同地方不同境遇里都行尸走肉的活着。
母亲选择救了儿子,虽说残缺了条胳膊,但命在,命在就好。
与儿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怕是看见儿子,就会愧对女儿,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让女儿那本该能延续下去的的生命不能得以延续,从此在愧疚中度过。
母亲不是没有机会,去过好日子,但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对不起女儿,所以,母亲宁愿守着过去,过着苦行僧一般的日子。
她在用这种方式赎罪,谁的福谁享,谁的罪谁受,怕也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力量了。
两难之选,选谁都难。
选谁,都是错,是过,是罪。
这份错、过、罪。从此就被母亲背上身,且一背就是32年。
而方登在被母亲放弃之后,在运尸车上清醒了过来,身边躺着的就是父亲,而找不到母亲,她才想起她是被母亲放弃的。
“救弟弟”成了她的梦魇,一梦就是32年。
虽然最后得到了救助,有了视她如亲生般的养父母。
对她再好,在心理上她也过不了那个坎,始终忘不了自己是被放弃的那一个,她曾经被她的亲生母亲放弃。
或许是有了这段经历,所以后来,在与师兄未婚先孕的情况下,不顾师兄的劝说,不打胎,坚决的生下了点点,哪怕代价是与师兄分手,自己退学。
因为曾被放弃过,所以,知道,那滋味,所以,她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哪怕是再大的代价都不可以。
方达,他是在那场地震中被母亲选择的那一个,所以他活了下来,即使失去了一个胳膊,但命在。
但他从此就带着姐姐的那份生命和母亲一起生活。
这条命是用姐姐的命换来的,如果过不好,对不起母亲,更对不起姐姐。
这份责任,重于泰山,也背负了32年。
直到08年,汶川地震。
方登作为医疗队的一员,以曾经受害者,如今关注者的身份,再次见证了一位母亲的艰难抉择。
这位母亲的女儿,被压在大楼下,而要想把她女儿救出来,需要把那个大楼给挖了,但是那个大楼的支撑点不多,如果从下面挖的话,大楼就容易倒塌,不光她的女儿救不出来,还容易搭进身边救援人员的命。
母亲几经犹豫,最后决定叫医生来,锯腿。
旁边有人劝道,“大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截肢啊。”
“我还不知道,没腿不行啊”
“可是这儿不能再挖了,再挖的话楼就垮了,我的女儿救不出来,再搭上你们几个人的性命,我对不起你们的父母。”
“据吧,孩子长大了恨我就让她恨吧。”
在灾难面前能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方登在这里见证了生离死别、见证了无可奈何、见证了无能为力,更见证了情形逼人强。
伤心、绝望、悲怆,都在上演,不同情节却是相同结局。
曾经是受害者,方登无法原谅,母亲做的决定,而如今,作为旁观者,她知道了,不论母亲如何选择,母亲都是最痛苦的那一个。
如果,可以,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可在灾难面前,能活着,保住命,都不易。
所以,在32年之后,在汶川大地震救援结束后,她和弟弟相认,回到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母亲见女儿,女儿回家见母亲。
女儿是母亲心中的一根刺,反过来,母亲也是扎在女儿心尖上的篱笆,扎进去疼,疼拔出来更疼。
中年之后,灾难过后,这对相互折磨了32年的母女,终于可以放下缔结,好好的说说话,说说曾经,说说现在,再说说未来。
曾有人说,两不相欠,才是结束。相互放过,方得新生。
电视剧《琅琊榜2》中的濮阳缨,性格阴沉、阴险狡诈、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性格有缺陷,眦睚必报。
可他曾经也曾善良过,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场瘟疫,母亲为了弟弟,而选择放弃生死垂危的他,即使后来康健,也打破了他那颗本可以善良的心,被恶魔所啃噬殆尽的空洞所替代。
所以后文里,为了块令牌而杀害弟弟,也就不奇怪了。
尼采说,你在凝望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若是不想被拖进无穷无尽的深渊里,只能心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