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不想脱贫?

贫穷,一直是一个让人想要尽力去摆脱的词。

然而,有时,会有意外。



初冬,走进我所包的贫困户李阿姨家中,房子正在改造,因漏雨屋顶在重新铺瓦,阳光下,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青砖陈旧,木质窗户破败不堪,细细的框部分断裂,与现在流行的铝合金相比也暗淡无光,窗户的塑料布参差不齐在风中摇摆,院里堆满瓦片、木材、水泥、沙土,轰轰轰的响声让院里没有一刻安静,木板与机器接触,木屑四溅,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味道。

除去改造的两间房,一间做了仓库,现在暂时住在厨房,屋里家具都是以前的,房间充满黑色、黄色,黑色的家具、黄色的墙,唯有那知道我来,李阿姨特地洗了的苹果带着点红红绿绿。

家中有李阿姨和二十八岁的儿子两人,丈夫十几年前去世,儿子几年前被诊断为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到各地就诊治疗,花费不少,最近病情稍有好转。

孩子到了结婚年龄,家中每日母子相对,生活困顿儿子也无力改变,年轻人整日面对单调生活一堆烂摊子反而看着心烦,便经自己朋友介绍到外地打工,基本过年才回家。

已是初冬,天气渐凉,站在院里屋里都有点冷,屋里没火,晚上她会到邻村的女儿家里,女儿刚生完二胎,才三四个月,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又是一家,她不想给女儿添麻烦,自己的苦也就自己一人承受。

她说起未给儿子完成大事的无奈,丈夫去世没有主心骨的无助,她说起会做恶梦,梦到有人来害她,那种农村传统观念下依赖男性的心理、儿子婚姻大事不完成归责自己的想法让人感到无奈无助。

说实话,有点心痛无奈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硬跟她说开心点,自强点显得苍白无力。

政府给他们母子吃了低保,今年标准提高,能领5000多元,村里雇佣李阿姨打扫村上卫生,一年收入6500多元,加上偶尔打的零工,儿子打工基本也能自给自足,按每人3200的标准,李阿姨家两个人早就超过脱贫标准,也早就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已经脱贫,可钱似乎就是不够花,钱就像流水花出去,家里状况还是没有多大改变。

贫穷,一直是一个让人想要尽力去摆脱的词。

可李阿姨说:“我不想脱贫,不想退出贫困户。我找不到工作,年纪大了打工也没人要,当初他爸走的时候大女儿才十来岁,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外边打工,受尽欺凌,还有人威胁我打死我也没人知道,一直以来日子是真苦,也遇到过好人,不穿的衣服给我。”

“我不想脱贫,脱贫后没政策了我怎么能过好?家里又没个男的,万一有个意外有个大事我完全没辙。”

这样的现象普遍,很多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不愿意脱去贫困的帽子,是因为不想放弃贫困名字背后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是对未来不确定的不安全感,然而贫困依然继续。补血式扶贫反而造成贫困者的依赖心理,阻止了脱贫。

想要扶贫,第一就是转变社会观念。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可怕,消极被动没有主动摆脱贫穷的心态才可怕;贫穷不可耻,安于现状依靠别人才可耻;贫穷不可恨,不努力利用各种平台摆脱贫穷的行为才可恨。

第二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扶贫政策具体,扶贫利益短期可见,激发贫困户越努力越能干收益越多的观念,提高他们主动投入的积极性。

第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帮扶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多了解贫困户状况,多与其聊聊天,拉拉家常,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心里话有个人听着,慢慢转变落后陈旧的观念,与社会接轨,精神上的鼓励对他们也是个出口和依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让贫困户从“不想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后记:三天后,再次走进李阿姨家中,屋顶瓦片已快铺完,整个视野豁然开朗,提到屋顶可申请光伏发电,以后会多一笔稳定收入,有缘分再找个老伴,李阿姨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希望她日子越过越好。

他们为什么不想脱贫?_第1张图片
屋顶快铺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为什么不想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