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课程结束后,有闲暇时间重温经典电影了,看了一部去年的电影《无问西东》,影片穿越百年时空,通过撷取四个年代,四代清华学子的四个故事,叙述了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王敏佳、张果果跌宕起伏的人生。四代人的故事看似没有关联,其实都受到了清华校长梅贻琦“真实”理念的影响。
梅校长阐释的真实是: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
换言之,就是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一个有情义也有梦想的人,可以给别人带去力量和温暖,自己也享受精彩的人生。
《无问西东》之所以让我回味无穷,首先在于它把清华老校长的教育观传递出来了,梅校长的教育观就像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影响了几代清华学子的人生观,每一代清华学子在人生彷徨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教育观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人生观。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指向人生。
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要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内心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2)
1923年,是中华民国的和平年代。
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觉得学理工科才是有用的,而他偏偏理工科不行而文科很厉害。吴岭澜为此心存不甘转而向梅校长求助,梅校长引导吴岭澜要顺从自己的“真心”,不久之后泰戈尔访华,吴岭澜从泰戈尔眼中看到了平和和追求自我的喜悦,最终投身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文科中。
多年以后,在遥远的昆明,他在西南联大将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与平和,传递给了沈光耀,后来代代相传,传递给了陈鹏、李想、张果果……
从吴岭澜身上读懂:但求真心,无问西东。
回到现实,我们不禁疑惑,如何寻得这份“真心”?从小到大,大部分教育都是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很少去帮助人们觉醒自我意识。如何让千千万万普通学子寻得这份“真心”将是教育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到新高考改革,今年下半年将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学生可以从物化生、政史地中任意选取3门高考。新高考将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与此同时他们也将面对认识自我的问题。1923年吴岭澜遇到了梅校长,新高考改革下的学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助人导师。
梅贻琦校长很早就提到:“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这也让我想到,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专识,更要有通识。想象梅校长的“求真”火种在整个中国燃烧起来,想必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从教者,要以人为本,以培养自我意识为基础,再让学子根据自我找到卓越的人生追求。 以此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3)
1937年,华北沦陷,清华、北大、南开的师资学子被迫撤离。
1938年,西南联大的高富帅学生沈光耀在违背母亲的意愿下,去了飞虎队当飞行员,最后壮烈牺牲。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沈光耀选择的是一个明知将死的人生。临死前,沈光耀受吴岭澜影响,每天飞到蘑菇房,向孤儿们投放大量食物。因此而幸免不死的孤儿之一,是陈鹏。
换作是我或是你,如果望见一眼到底的人生,你是否还会坚持初心勇往直前?
“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从沈光耀身上读到:跟随时代的步伐,坚守正直、善良、正义。
同时从米雪和沈光耀的对话,也让我感叹什么是好的家教,也窥见了一个显耀家族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她对儿子说,所谓的功名利禄,所谓的成功,不过是过眼烟云,正如祖上的命运所揭示的那样。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儿育女,过有意义的一生,那才是生活的意义。米雪作为母亲,也是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
(4)
1962年,陈鹏、王敏佳、李想三人是好朋友,都在清华大学读书。
王敏佳联合好友李想给师母写了一封批评信,后来成为“批斗王敏佳”事件的导火索。
王敏佳在批斗会上忍受众人谩骂毒打选择独自担当,李想在表彰大会上慷慨激昂演讲选择退缩,两组镜头同时对比出现,足以凸显人性的丑陋。
最后守在王敏佳身旁的只有陈鹏一人。
李想的爱是自私的,比起爱王敏佳,他更爱他自己。为了自己的前途,他眼睁睁地看着王敏佳身陷火海,最后被人公开批斗,打得血肉模糊。陈鹏的爱是炽热的,是勇敢的,是义无反顾的。影片中,陈鹏有一番很戳人泪点的话。他对王敏佳说:“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陈鹏和王敏佳的爱情极富浪漫主义,是超脱于现实的一幕,很多人看了都不信,包括我自己。其实我们内心都害怕面对世俗的谴责,这也是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另一个真理:“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清华大学告诉莘莘学子,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东西方传统固有的理念,甚至超越一切当下世俗固有的理念。
从陈鹏身上读到:爱我所爱,听从内心,坚守无畏。
爱情究竟是什么?陈鹏和王敏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凄美爱情故事,给喧嚣浮躁的我们以响亮回答!爱,是那样的深沉,足以托起她下坠的灵魂。
(5)
2012年,张果果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精英。
说实话,影片最开始呈现张果果为了拿下奶粉商业订单,他代表公司挑选了一个四胞胎家庭作为援助对象有点掉戏,最后看影评才把前后串联起来。张果果的提案最终没有通过,有很多劝他不要帮助四胞胎家人,可能是商场中的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张果果最终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四胞胎一家,坚守了自己的初心和善念。
张果果的状态,反映的就是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缩影,浮躁,迷茫,焦虑,纠结。但他内心很明白清华传递的精神,是坚持真理,无问西东。
影片最后是张果果的一段独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你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内心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找到方向。h
愿你被焦虑缠身时,记起你的珍贵,舒缓情绪。
希望你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从张果果身上读到: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6)
无问西东,影片中用四段故事显示了教育观,这四段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的个人命运都在时代的起伏里,我们该对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充满感激。
影片最后出现了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钱钟书、朱自清等历史名人与国学大师的简介,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立与自由之精神。他们没有成长在最好的时代,但是他们没有随波逐流,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