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思考-归纳-程度(重要性)顺序

5/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思考-归纳-程度(重要性)顺序_第1张图片
深度思考是个好习惯!

不知道是中外思维差异太大,还是我的结构化思维实在太弱。这本书看的实在觉得生涩难懂,连案例也觉得那么的不容易理解。反而是中国版的结构化思考写的更符合我的口味。

但是出于对经典的敬意,还是想把歪果仁的书仔细研读一番。

非常不能理解的一点就在于,这本书里太多的内容都是嵌套在某个子标题之下来讲解,但是其实讲的是多个标题通用的内容。例如下面提到的:想了解某一组思想真正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只有经过下面3个步骤,而这3个步骤放在程度顺序之下的【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这个子列点的下面,让人难免误解这个知识点只适用于这里。但事实是这个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这3种横向归纳顺序的梳理、判断。另外,前面有提到过的MECE原则,这同样是适用于横向结构中的基本原则,而并不是只适用于结构顺序。

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知识点的排列呢?

5/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思考-归纳-程度(重要性)顺序_第2张图片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5/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思考-归纳-程度(重要性)顺序_第3张图片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案例-1)


5/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思考-归纳-程度(重要性)顺序_第4张图片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案例-2))

你可能感兴趣的:(5/30#30天专注橙长计划#思考-归纳-程度(重要性)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