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对泡茶效果的影响
饮茶,“器为茶之父”。陆羽《茶经》中的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现代茶具与古时茶器同义,指专门与泡茶、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
《茶经》中详列了与泡茶有关的用具28种、八大类,对茶具总的要求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又力求古雅美观。
风炉和灰承: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灰承:用以承灰用。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筥:用以采茶之茶笼。)
炭檛: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碾,以饰檛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炭檛:用以敲碎炭。)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薹勾[钅巢]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火荚:用以夹炭入风炉。)
鍑(音辅,或作釜):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模土而外模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令正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鍑:用以煮水。)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交床: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夹:用以夹茶饼灸茶。)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纸囊:用以贮存灸热过的茶。)
碾和拂未: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未以鸟羽制之。(碾:用以碾茶。拂末:用来清掸茶末。)
罗和合: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罗:用以罗筛茶。合:用以合贮茶。)
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则:用以杓量茶末。)
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水方:用以贮生水。)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漉水囊:用以滤水。)
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生,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瓢:用以杓水。)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竹筴: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缶。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鹾簋:用以贮盐花。)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砂。受二升。(熟盂:用以贮熟水,止沸育华之用。)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碗:用以品茗饮茶。)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
筥。其纸帊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畚:用以贮藏茶碗。)
札:缉栟榈皮而编之,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札: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涤方:用以贮洗涤水。 )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滓方:用以收集茶渣、残水。)
巾:以绝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巾:用以擦拭器物。)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具列: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都篮: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陆羽《茶经》之推崇青瓷,“青则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
当代茶具,有广意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是泛指完成泡饮全过程所需设备,器具,用品及茶室用品亦统称为茶道具。狭义意来说:仅指泡和饮的用具,即主茶具。在传统茶器基础上,当代茶具不断演化,发展出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鉴赏的茶具产品类型。茶具的使用、保养、鉴赏和收藏,已发展成一个相对的独立领域。本章主要关注泡饮茶器冲泡过程的影响。
当代茶具材质主要有陶瓷,紫砂类,玻璃,竹木质,金属。陶瓷茶具色彩、造型可古雅,可现代,可塑性极强,材质没有吸水性,可以保持真茶的原始风味,保温性好,还可以在炉上煮,实用性强。可以很好的反应出茶的色香味,既可以单独做观赏之用,有能用于品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茶具。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适合观赏外形与汤色的茶类。如名优绿茶,红茶,花草茶等。目前玻璃茶具是使用最广泛,大众接受程度最高的茶具。金属茶具近年来发展趋势良好,常见的金属茶具有,铁壶,银壶,锡罐,不锈钢杯等类型。其中锡制茶具主要用于存茶。银壶,铁壶用于冲泡普洱茶,乌龙茶。不锈钢杯则常见于各类办公场所,便于携带,方便使用。竹木制茶常以漆器形态出现,主要用作茶碗,茶盘,茶盏,以及一些茶盒类制品。另有一些石材类茶具,如玉壶,玉杯,各类石材类茶盘,水斗等。
茶具形态主要有:茶壶、茶盏(杯)和茶碗。而这几种茶具也是当今饮茶活动最常用的器具。
茶壶出现时间早于唐代,明朝开始看重砂壶。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至今日依然是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的首选。据明朝《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宜兴砂壶名扬也始于明朝。《阳羡名陶录》记载:“供春,吴颐山家僮也。”。供春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砂壶,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世人纷纷争购“供春砂壶”。后又名为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尝试作小壶。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画航录》记载“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宜兴砂壶自此声名远播,至今不衰。除紫砂壶外,其他各类陶瓷茶壶,如青花瓷,青瓷,白瓷,黑陶等,也是上好的泡茶壶具。
茶盏、茶碗。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陆游诗中云:“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我国茶文化兴起于汉唐、盛于宋代。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此文强调茶与具搭配,可彰显更好的茶色与茶香。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捧在手中有“久热难冷”,被时人看作宋代茶盏佳品。《长物志》还记录有明朝皇帝的御用茶盏:“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
茶碗,唐宋时期,用于盛茶的碗,叫“茶榶”(碗),唐白居易《闲眼诗》云:“昼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韩愈《孟郊会合联句》说:“云纭寂寂听,茗盌纤纤捧”。可见茶碗也是唐代一种常用的茶具,茶碗应当比茶盏稍大当是一种“纤纤状”如古代酒盏形。
茶杯。茶杯是现代饮茶的主流茶具。从材质到功能设计,茶杯都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日常科学饮茶,选择合适的茶杯是关键。尽可能选择能够实现茶、汤分离的杯具。无论何种材质,茶都不宜浸泡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茶汤滋味,香气。
茶与茶具的关系是十分的密切的,好茶要用好水,好茶具来泡饮,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茶与茶具的搭配常见如下:
1、乌龙茶选用紫砂壶茶具、白瓷茶具泡饮。
2、花茶适合用青瓷、青花瓷等的茶具。
3、红茶选择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等这一类的茶具,或专用的红茶冲泡玻璃茶具进行冲泡。
4、绿茶使用透明玻璃茶具冲泡为宜。
5、普洱茶,黑茶类使用陶瓷,紫砂冲泡或者银壶,铁壶类煎煮。
总之,好茶需要配上合适的茶具,才能体验到茶给人带来的愉悦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