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

归零_第1张图片
未知的未来

晚上分析完李老师给我的高考模拟题的最后一道光学题之后,发现自己在实验室的时光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整整一年半,十八个月的实验室生活是时候画上句号了。

1

从15年12月初参加完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之后,李老师就让我在实验室给学姐当陪练;再到16年一个人在实验室准备校赛、西北赛、全国物理赛、东芝杯。对实验室的每一个柜子里面有什么仪器,哪些仪器可以用,哪些仪器已经被损坏,全都了如指掌。到今年学弟学妹找秦老师借实验仪器的时候,秦老师都是直接来问我,啥啥啥仪器在哪儿。

这一年半的时间,实验室成了我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一个不到二十天的暑假和两个一个月的寒假之外,在没课的情况下,我都会早上八点准时出现在实验室,晚上十点半关上实验室的灯。似乎去实验室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即使是周末和节假日我也从来没有觉得去实验室有什么不对。

2

毕业季,每天仍旧来往于致知楼与宿舍的两点一线。刚开学那会儿遇到熟人,他们会问我,“做实验去?”;论文基本定稿之后,再遇到熟人,他们会问我,“还在做实验?”;现在再遇到熟人,他们就不会再问了,因为他们都知道了,除了睡觉吃饭我的生活都在实验室。

一年半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备了每一次比赛的课,完成了毕业论文,开始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完成了两个微课的初剪,启动了试题研究的工作,……

每一项工作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每次比赛教学设计都会修改十次以上,东芝杯不同版本的PPT有57版;每一堂微课都录制了四次,剪辑了四次,每一次需要一周,而且是在保证每天纯工作时间六到八小时的前提下;做试卷分析,每做一道题,都需要看58个人的试卷,查找出现的不同问题,确认概念题错误的情况下计算题有没有做对等等等等。即使现在微课还没有定稿,试卷分析也还没能形成最终可以发表的论文,但是不论如何,实验室都见证了我每一步的成长。

3

大学里面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李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每一次比赛的准备阶段,他都会帮我改教学设计,改PPT,改讲课稿,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从教态教姿到板书设计,再到实验仪器的制作,都是他在帮我。去年准备东芝杯期间,白天有课,他就晚上过来看我,有了新的想法就马上跑到实验室告诉我。每一次比赛出发之前都不忘叮咛应该注意的问题,给我鼓劲。即使是最近,他也会每周找我一次,和我聊他在中学教学方面的新想法,和我聊应该如何更好的上好一堂课。

李老师办公室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说,他对我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上心;一起比赛的时候,月蓉他们说,李老师明显是把我当干儿子在对待;就连许老师他们都会说,李老师对你这样,你是有多幸运呀。是的,遇到放哥这样的好老师,三生有幸。

4

昨天下午开了学院的党支部扩大会议,这也应该是我作为学生干部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了吧。

从学生会副主席到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我经历了几乎所有的学生工作。看着自己做的《读出真知,汇报启迪》的活动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风采展评表彰,看着自己亲手策划的格致讲坛已经举办到了第十期,是的,我很满足。学校组织部的介绍信下来之后,所有的学生工作就画上句号了。那些熬夜写出的活动策划,做完的活动PPT在电脑中已经封尘了很久,但从来舍不得删掉。不论如何,我们算是在物理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历程中留下了点东西。

5

前两天,学弟给我发来了曹老师用我的简历给他们上就业指导课的照片,外加两个字“优秀”;每次去上张老师的课,张老师都会当着一百八十人的面夸我;林老师也只请了我一个人给大一新生做经验交流会。我的努力似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这样的认可背后更多的是惶恐。

上周一次吃完早饭刚好碰到张燚婷,到实验室就看到她发的朋友圈,“又遇到了朱凯旋,又被甩了一个buff。”有很多人在看着我,我只能变的更强,只能成功。哪怕我进步的速度慢一点,大概也会变成很多人的笑话吧。我没有任何不成功的余地。

6

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晚上看到简叔的一篇文章写到,对过去怀念与赞美,往往源于不满足于现状,或者说,现状比过去还糟糕。

高中,怀念初中,是因为有一个很好的兄弟去了市区的高中;大学,怀念高中,是因为再没有遇到一个像申老师那样让我佩服的老师;工作之后,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怀念大学生活。但是我很享受现在的每一天,兄弟们以后还会再见,李老师也可以经常见到,我也大概不会再像之前那样怀念过去了吧。


实验室

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写了上面的内容。下周一我就要正式走出实验室,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了。用楚楚老师的话来总结一下,“你说的话里,有你走过的路,有你读过的书。归零。”

归零。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