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疑论》第一疑㈡

                      《净土十疑论》
                       隋·智者大师
              妙果寺则金法师 讲解
                 二0一七年四月九日
           《净土十疑论》第一疑㈡
       那么智者大师就回答说:“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 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这是智者大师的回答,这是一个总的说,那么后面那些文字都是具体分别详细的来说明这个情况。
        我们先看这个总说,一般修行菩萨道是有两类菩萨的。有两种的菩萨:一种是属于常久劫来修行道,已经证得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就是对于一切法本质无生,深心忍可。从菩萨的阶位来讲,一般要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菩萨才证得无生法忍。那么证得无生法忍有什么本事啊?有什么功德啊?初地的菩萨就可以在一百个大千世界同时化身示现八相成道,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成佛度众生。什么叫三千大千世界?一个日月所照范围称为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合起来叫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初地菩萨可以同时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成佛。同时化身示现八相成道度众生,他有这个能力,如果他已经得无生忍还要跑到净土去,那是应该要责备的,你都已经具备了度众生的能力,你不度众生你跑到净土去享受那种清净安乐自在,那当然不符合菩萨道的要求,是可以责备的。
       这个无生法忍我再简单地多讲几句,“无生”表面的意思就是没有生,没有出生,无生忍是无生法忍的简写,全称叫“无生法忍”。那么对于一切法都没有生,没有出生过,这样的一个实相亲自证得了就叫无生法忍。怎么一切法明明在眼前,为什么叫无生呢?为什么它的真相叫无生呢?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看到的都是梦境,就像我们晚上做梦一样,我们认为梦中所有看到的都是真实的,现在就是这个情况,我们现在坐的这个当下还是在梦境当中,只不过是更大的一个梦,更长远的一个梦,更有系统化的一个梦,因果循环的一个梦,它本质上这个梦境就没有真正的出生过,完全是我们的梦境幻觉。那我们凡夫如果你证到了无生法忍,你就不要往生了,如果你没证道这个无生法忍,你求往生还是很保险的,要不然的话,你没有能力自保,何况度众生呢。
       第二个就是“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这个就是讲没有得无生法忍以及初发心的凡夫,初发心就是字面上理解简单一点,就是说发起心来开始修行要解脱生死轮回了,或者发起心来,发菩提心了。我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要帮助众生解决问题,但是一点智慧都没有开发出来,一点能力都不具备,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一个发心,这是属于初发心的凡夫菩萨。那么凡夫菩萨要怎么修行啊?要须常不离佛啊,要呆在佛的身边,呆在佛的净土,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在佛的身边要学习修行听经闻法,依教奉行,这样子就能得到无生法忍的成就。只有无生法忍的能力具备了、成就了,你才有能力在三界这个五浊恶世中救拔苦难的众生。所以说要不要往生净土?当然这是个人自己发心的问题,可以考察一下我们具不具备度众生的能力,如果不具备那求往生净土,跟随阿弥陀佛修行,然后再有能力了再来度众生,从长计议这样可能比较好。
        后面智者大师就详细的来展开论述。故《智度论》云,有一部论,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叫《大智度论》。就是把整个大乘佛法修行的怎么到达彼岸,整个过程理论方法都介绍的非常详细的。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具缚凡夫就是被种种烦恼无明业习业力捆绑的死死不能动弹的这样的人。虽然你这样的凡夫,你有大悲心,愿意发愿生在恶世救度众生,无有是处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无是处,就是全盘否定,没有这么回事,没有这么个道理,你不可能成就,不可能达到你的目标。
        “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这个恶世界烦恼强,大家这一点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以及整个社会你看得见的,听得到的,去想一想,我们些是不是恶世界,我们烦恼强不强?贪嗔痴慢疑邪见,没有一刻停下来的时候,整个就是困在这个烦恼当中,无法动弹,连一个小小的习气毛病,我们改起来都是已经非常不容易,所以在这样一个烦恼浮躁的情况下,你没有无生法忍的智慧能力,你不可能不心随境转,必然心随境转。因为你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我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的外界的世界也真实存在的,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这个叫就邪见、自性见,与无生法忍背道而驰,相反的。
       你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你不可能不受它影响,你受它影响你就苦难无边,那些相那些事物就把我们困得死死的,压得抬不起头透不过气来,你自己一天到晚都自身难保,声色所缚,自堕三涂。什么声音啊、八风的声音啊,种种的形色啊,外在事物的五花八门的眼花缭乱的那些事物啊,就把你给捆住了,我们就纠缠其中出不来,就在这个当中为了夺取自己喜欢的,为了排斥自己讨厌的,就造作种种善恶业,就会把我们困在三恶道去,就把我们拉到三恶道去。(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净土十疑论》第一疑㈡)